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8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该板栗花提取物至少由以下制备步骤制备得到:将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板栗花提取物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过量的炎症介质NO及三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并且还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过量表达的炎症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酶:一氧化氮诱导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此外,该板栗花组合物还可有效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进一步证实其抗炎作用,可以为其在制备抗炎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又名栗、栗子和风腊,属于山毛榉科栗属(CastaneaMill)植物,原产于中国,是我国据历史记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约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栗树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雌雄花数量比可达1:2349,研究表明,只有少量的雄花即可满足授粉需要,大量的雄花都是多余的,白白消耗了树体营养,疏除90%左右雄性花序,可提高板栗产量。上世纪末起,随着我国板栗加工业有的进一步发展,板栗消费量逐年增大,板栗的种植面积也随之迅猛扩大。而板栗雄花大多被作为废物丢弃,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栗花性味甘、平,无毒。作为民间用药,在临床上早有应用,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栗花可以通过食用治疗瘰病和赤白痢疾等症状,也可以外用,捣碎取汁外用可治疗漆疮症。《滇南本草》记载栗花能够“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将栗花用水煎服,能够治疗小儿呕吐等肠道疾病。现有文献报道板栗花药理活性部位多为醇提物,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抗黑色素、抗肿瘤和抗菌四方面。然而提取板栗花采用不同溶剂、不同纯化方法,其化学成分和活性功能都差异明显,因此,板栗花的药用功效还未得到充分开发。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以提供板栗花新的药用功效。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该板栗花提取物至少由以下制备步骤制备得到:将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特定的板栗花的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成分,其可以有效地充分具备抗炎的药性。可选地,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板栗花在60~100℃的水中提取,在该温度下能够充分有效地对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出来。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水提效果达到更佳,在选择水提的原料时,将新鲜板栗花干燥粉碎后,再进行提取,可选地,粉碎后过60目筛。为了达到充分提取的目的,水提时,采用间歇式提取三次,可选地,每次提取时间2~4小时,每次提取的液固质量比为10~20:1。即每次提取的时间可以为2小时、2.5小时、3小时、3.5小时或4小时;水和板栗花的质量比可以为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或20:1。进一步地,用乙酸乙酯萃取时,按照体积比位1~2:1的乙酸乙酯对水提后的液体进行萃取,萃取后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至将溶剂蒸干。为了进一步提高板栗花水提物的活性,其制备步骤还包括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依次通过聚酰胺柱和大孔树脂进行纯化。聚酰胺是一类结构中含有重复单元酰胺键(-CO-NH-)的高分子聚合物,酰胺基团上的O、N原子在酸性截止中结合质子而带正电荷,以经典引力形成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进而与酚类、黄酮类、醌类等富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形成氢键而被吸附,与不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分离。进一步地大孔树脂在聚酰胺吸附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纯化除杂,提高了提取物的活性。具体地,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通过聚酰胺柱包括将萃取物用1~3倍体积的水溶解上聚酰胺柱,用水洗脱至无色后,再用乙醇洗脱,可选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60%,乙醇溶液用量为6~10柱体积;可选地,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包括将通过聚酰胺柱纯化后的浓缩物水解后上大孔树脂,水洗至无色后用乙醇溶液洗脱,然后干燥,优选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60%,乙醇溶液用量为6~10柱体积。可选地,板栗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新鲜板栗花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用水作溶剂,提取用水量为原料的10-20倍,提取温度为60-100℃,提取时间为2-4小时,间歇提取三次,过滤收集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至溶剂完全蒸发,得到浸膏A,A用1-3倍体积的水溶解上聚酰胺柱,先用水洗脱至无色,再用6-10柱体积的30%-60%的乙醇洗脱,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B,B再用水溶解上大孔树脂,水洗无色后用30%-60%乙醇洗脱,浓缩除醇后,干燥得板栗花提取物C。可选地,上述抗炎药物为抗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的药物。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β和IL-6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β和IL-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抑制巨噬细胞生成炎症介质NO的抑制剂中的应用。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抑制一氧化氮诱导合酶的表达的抑制剂中的应用。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用于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的抑制剂中的应用。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炎性耳肿胀的药物中的应用。第七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炎性足肿胀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栗花提取物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过量的炎症介质NO及三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并且还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过量表达的炎症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酶:一氧化氮诱导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此外,该板栗花组合物还可有效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进一步证实其抗炎作用,可以作为原料或辅助剂用于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进一步地,该板栗花组合物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工艺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产业化、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MTT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图2为板栗花提取物对iNO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图3为板栗花提取物对COX-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涉及的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板栗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新鲜板栗花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用水作溶剂,提取用水量为原料的15倍,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小时,间歇提取三次,过滤收集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至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花提取物至少由以下制备步骤制备得到:将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乙酸乙酯萃取。/n

【技术特征摘要】
1.板栗花提取物在制备抗炎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花提取物至少由以下制备步骤制备得到:将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乙酸乙酯萃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花的水提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板栗花在60~100℃的水中提取,优选地,将新鲜板栗花干燥粉碎后,再进行提取,更优选地,粉碎后过60目筛;
优选地,间歇提取三次,优选地,每次提取时间2~4小时,每次提取的液固质量比为10~20:1;
优选地,按照体积比位1~2:1的乙酸乙酯对水提后的液体进行萃取,萃取后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栗花提取物的制备步骤还包括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依次通过聚酰胺柱和大孔树脂纯化;
优选地,将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通过聚酰胺柱包括将所述萃取物用1~3倍体积的水溶解上聚酰胺柱,用水洗脱至无色后,再用乙醇溶液洗脱,优选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60%,乙醇溶液用量为6~10柱体积;
优选地,通过大孔树脂纯化包括将通过聚酰胺柱纯化后的浓缩物水解后上大孔树脂,水洗至无色后用乙醇溶液洗脱,然后干燥,优选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60%,乙醇溶液用量为6~10柱体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飞杨越冬王同坤尹洪洋牛奎李晓菁杜彬解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