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防伪膜的制备及防伪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685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防伪膜的制备及防伪测试方法。通过测试防伪膜的激发依赖荧光光谱(Excitation‑Dependent Fluorescence,EDF),EDF光谱的发射峰的位置与所述防伪膜中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含量和高分子物质有关,通过调节防伪膜中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含量和/或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与不同的高分子物质组合,获得对应的专一EDF光谱发射峰,并且筛选三条足以代表其EDF光谱特征的发射峰曲线作为防伪识别标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在高分子基材中的浓度,或改变与其共混的高分子基材,实现其EDF光谱发光位置的调控,并且观测到多重荧光峰的现象,从而进行防伪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印刷,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防伪膜的制备及防伪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1、假冒伪造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国际问题,它会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并对个人、企业和社会构成安全威胁。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种类的防伪材料被用来保护纸币、发票、证书和标签等有价值的材料。但是,现有防伪材料已经被伪造者所熟悉,因此难以有效地辨别非法仿造品的真假。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先进的防伪技术,包括“三模”发射技术、磁响应技术、afm纳米氧化技术、荧光技术。

2、其中荧光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例如在2016年,lin课题组发现了碳量子点荧光、磷光和上转换共存的特殊光学现象,第一次将其应用于防伪领域。在这项工作之后不久,wu等人将荧光碳点与稀土离子掺杂后,得到了一种上转换和下转换共存的双发射材料,进一步拓展其防伪材料应用。

3、但是,现有防伪材料在公开了荧光化合物之后,基于荧光图案的防伪技术仍然面临被克隆的风险。而提高安全性和复杂性的防伪应用通常成本昂贵,这极大地限制了在消费产品中的应用。并且作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防伪膜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膜采用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和高分子物质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对应的专一EDF光谱发射峰后,通过筛选多条足以代表其EDF光谱特征的发射峰曲线作为防伪识别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膜为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聚乙烯醇膜,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紫外固化膜或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双层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聚乙烯醇膜为将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与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防伪膜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膜采用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和高分子物质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对应的专一edf光谱发射峰后,通过筛选多条足以代表其edf光谱特征的发射峰曲线作为防伪识别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膜为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聚乙烯醇膜,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紫外固化膜或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双层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的聚乙烯醇膜为将非共轭含氮荧光物质与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后,烘干而成;

5.一种非共轭含氮荧光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杜威龙王东军程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