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7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围板,包括围板本体和固定在围板本体上的加强梁集合,所述加强梁集合包括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左侧,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右侧,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均为横向,且互不连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其相邻的A柱内板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碰撞过程中前围板的侵入量和有效避免前围板某部分集中受力而受损,保护主副驾驶室人员安全。

A kind of cowl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围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前围板。
技术介绍
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前地板、前立柱联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现有技术中前围板的加强多采用一个横向的加强梁(加强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在前围板的左右两端)和一个纵向的加强梁,这种结构设计不仅会增加车身重量,而且会增加制造成本。所以设计一种质量轻,制造成本小,而且加强效果比较好的前围板是必不可少的。本技术前围板在左右两侧安装两个对称的结构较小型的加强梁,该加强梁与前围板和A柱内板相连接,能够在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将力传递到A柱内板上,再分解出去,且A柱内板有支撑板支撑不易变形,能够有效减少碰撞过程中前围板的侵入量,保护主副驾驶室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围板,现有技术中的前围板的加强多采用一个横向的加强梁(加强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在前围板的左右两端)和一个纵向的加强梁,这种结构设计不仅会增加车身重量,而且会增加制造成本。(二)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一种前围板,包括围板本体和固定在围板本体上的加强梁集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集合包括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左侧,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右侧,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均为横向,且互不连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其相邻的A柱内板固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的长度都是所述围板本体长度的1/3-1/2。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均含有一根加强梁或者一根以上加强梁。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加强梁为直角型,包括横向梁和纵向梁,所述横向梁与所述纵向梁固定在一起,所述横向梁与所述围板本体贴合且固定,所述纵向梁与所述A柱内板贴合且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梁与所述纵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纵向梁上与横向梁结合面的对应处设有连接件,所述横向梁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能够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形状为“口字型”,包括左侧连接片和右侧连接片,所述左侧连接片和右侧连接片设有若干沿其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通孔,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设有与左侧连接片和右侧连接片上的通孔数目和位置对应的通孔,在所述横向梁和所述纵向梁组合时,所述凹槽包围住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凹槽上位置对应的通孔共同穿入紧固件A。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设有连接梁,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设有连接梁。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的材料为玻璃钢。进一步的,每相邻两个上下排列的加强梁之间固接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强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加强梁上与固定座结合面的对应处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孔共同穿入紧固件B。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梁通过点焊方式与所述围板本体固定,所述纵向梁通过点焊方式与所述A柱内板固接。(三)有益效果(1)本技术本在前围板在左右两侧安装两个对称的结构较小型的加强梁,左侧的加强梁与前围板和左侧的A柱内板共同连接,右侧的加强梁与前围板和右侧的A柱内板共同连接,在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将力传递到A柱内板上,部分力从A柱内板传导出去,部分力再经A柱内板传导到前地板纵梁,被前地板纵梁分散出去,且A柱内板有支撑板支撑不易变形,能够有效减少碰撞过程中前围板的侵入量,保护主副驾驶室人员安全。(2)本技术的左侧加强梁和右侧加强梁均可以根据前围板的高度大小设置数量,每个加强梁的规格都是一样的,当前围板比较高遇到碰撞的时候,需要分离出去的力就多,就需要多安装几根加强梁,组成一个加强梁集合,再在相邻的加强梁集合之间再连接一根连接梁,加强梁集合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力纵横向分散路线,有效地提高了力的分散效率,避免前围板某部分或某根加强梁集中受力而受损。(3)本技术将加强梁设置成直角型,包括横向梁和纵向梁,横向梁与纵向梁固定在一起,横向梁与围板本体贴合且固定,纵向梁与A柱内板贴合且固定,将加强梁设置成直角型,比较方便将加强梁同时固定在A柱内板和围板本体上,即横向梁与纵向梁固定在一起,横向梁与围板本体贴合且固定,且直角型的线性传导方向正好满足了撞击力的传导方向,即围板本体上的力经横向梁传送给纵向梁,再从纵向梁分解传送给A柱内板和前地板的纵向梁。(4)如果纵向梁和横向梁是一体成型的或者焊死的,且是直角型的,在安装时比较不方便拿取,所以如果横向梁与纵向梁是可拆卸连接的,在安装时就比较方便,在安装加强梁时,首先把横向梁固定到围板本体上,然后把横向梁和纵向梁连接在一起,再把纵向梁固定到A柱内板上,或者首先把纵向梁固定到A柱内板上,然后把横向梁和纵向梁连接在一起,再把横向梁固定到围板本体上,大大提高了加强梁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围板本体、A柱内板和加强梁集合连接示意图;图2为纵向梁和横向梁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连接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C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的D部放大示意图。其中,围板本体100、加强梁2000、A柱内板300、横向梁2100、纵向梁2200、连接件2210、凹槽2110、左侧连接片2211、右侧连接件2212、通孔400、紧固件A500、连接梁600、固定座610、固定孔611、连接孔700、紧固件B8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7,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前围板,包括围板本体100和固定在围板本体100上的加强梁2000集合,加强梁2000集合包括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和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100的左侧,可以减缓外力对围板本体100左侧的撞击力,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100的右侧,可以减缓外力对围板本体100右侧的撞击力,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和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均为横向,且互不连通,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和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其相邻的A柱内板300固定,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和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的长度都是围板本体100长度的1/3-1/2。当围板本体100左侧受到外力撞击时,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将力传递到左侧的A柱内板300,左侧A柱内板300再将力传递到前地板的左侧纵向梁2200上;当围板本体100右侧受到外力撞击时,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将力传递到右侧的A柱内板300,右侧A柱内板300再将力传递到前地板的右侧纵向梁2200上。如图1所示,当车种是小轿车时,围板本体100的高度比较低,左侧加强梁2000集合和右侧加强梁2000集合只要设置一根加强梁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围板,包括围板本体和固定在围板本体上的加强梁集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集合包括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左侧,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右侧,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均为横向,且互不连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其相邻的A柱内板固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的长度都是所述围板本体长度的1/3-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围板,包括围板本体和固定在围板本体上的加强梁集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集合包括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左侧,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固定在围板本体的右侧,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均为横向,且互不连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其相邻的A柱内板固定,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所述右侧加强梁集合的长度都是所述围板本体长度的1/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加强梁集合和右侧加强梁集合均含有一根加强梁或者一根以上加强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强梁为直角型,包括横向梁和纵向梁,所述横向梁与所述纵向梁固定在一起,所述横向梁与所述围板本体贴合且固定,所述纵向梁与所述A柱内板贴合且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与所述纵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纵向梁上与横向梁结合面的对应处设有连接件,所述横向梁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能够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龙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