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72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包括:横梁主体,横梁主体由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适于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围钣金连接;第一结构件,第一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在横梁主体内;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架,第一和第二支架设置在横梁主体的中部且适于支承车辆中控,第一支架比第二支架更靠近横梁主体的第一端部;其中,第一结构件从横梁主体的第一端部沿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结构件的第一端位于横梁主体的第一端部处,第一结构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仪表板横梁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较低的制造成本、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并易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板横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仪表板横梁。
技术介绍
车辆仪表板,作为一种车辆内饰,通常集成有电子控制显示部件(比如组合仪表、导航多媒体显示屏、空调控制面板等)、功能部件(比如手套箱、储物盒、出风口)以及各种装饰部件(比如,装饰表皮和装饰板)。因而,车辆仪表板是集控制、存储、装饰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辆内饰。车辆仪表板总成通常需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常规的车辆仪表板总成内部有钢制的横梁来做支撑,其包括钢制的横梁主体和多个支架,多个支架焊接到或螺栓连接到横梁主体上以用于安装各种仪表板总成零件。考虑汽车节能减排的需求,有必要开发轻量化的车辆仪表板横梁。目前,已开发出由铝合金、镁合金或高强度塑料材料等制造的轻量化仪表板横梁。例如,CN103930339A和CN106945729A分别公开了由纤维强化塑料和铝合金制成的仪表板横梁,实现了仪表板横梁的轻量化。然而,高强度塑料横梁通常因为材料性能和金属的差距,不可避免具有较大空间,甚至更高的成本,而铝合金/镁合金横梁则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通过塑料件和金属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仪表板横梁的轻量化的技术方案。CN108639160A公开了一种仪表板横梁骨架结构,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横梁和由塑料制成的骨架,横梁用于与车身总成连接,塑料骨架用于安装仪表板系统中的附件,横梁起结构支撑作用,塑料骨架用来安装附件,两者通过嵌件注塑成型方式连接。然而,仍需开发能够实现性能、重量、空间、成本、制造工艺等因素之间较好平衡的仪表板横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较低的制造成本、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并且易于制造。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所述仪表板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由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适于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围钣金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内;以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中部且适于支承车辆中控,所述第一支架比所述第二支架更靠近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车辆的地板钣金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处,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横梁主体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距一定距离,所述距离在0到150mm的范围内。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还包括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由金属制成,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内,并且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二结构件的长度小于等于250mm。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所述横梁主体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有通孔;且/或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横梁主体之间的界面处涂有粘结剂。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U型结构、H型结构或其组合。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件由钢、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可选地,所述横梁主体由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制成。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适用于安装转向管柱且适于与车辆的前围钣金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架由金属制成,并连接到所述横梁主体,或者所述第三支架由塑料制成,并与所述横梁主体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仪表板横梁包括塑料横梁主体与内设于塑料横梁主体中的金属结构件,因而兼具了塑料质量轻和金属强度高体积小的优点。通过合理地设计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位置和/或尺寸,比如将金属结构件设置在主要承重区域和横梁主体与车身连接的部分,可获得仪表板横梁的体积、重量与机械性能之间的较好平衡,增加零件尺寸公差以及装配公差,降低仪表板横梁的装配和制造难度。此外,由于通过金属结构件对仪表板横梁进行了加强,横梁主体可以采用更低成本的塑料材料,同时保证仪表板横梁的整体机械性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可选实施例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一种典型车辆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仪表板横梁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仪表板横梁的正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截取的仪表板横梁的截面示意图;图7a是沿图5中的B-B线截取的仪表板横梁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一结构件;图7b是沿图5中的B-B线截取的仪表板横梁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二结构件;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横梁主体与转向管柱安装结构一体成型;图9是图8中的仪表板横梁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正视示意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A-A线截取的仪表板横梁的截面示意图;图12a和图12b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第一结构件从不同视角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图13a和图13b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第二结构件从不同视角观察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正视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的第一结构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6是沿图14中的A-A线截取的仪表板横梁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描述时各个部件的结构位置例如上、下、左、右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各个部件如图中所示布置时,这些方向表述是恰当的,但图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表述也相应改变。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典型的车辆V。通常,车辆V包括仪表板I和仪表板横梁C,仪表板横梁C位于仪表板I的内部。图3至图7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仪表板横梁100。如图3至图5所示,仪表板横梁100可以包括横梁主体102以及设置在横梁主体102上的用于安装和/或连接的支架。横梁主体102由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6。横梁主体102的第一端部104和第二端部106分别适于与车辆的左右侧围钣金连接。用于安装和/或连接的支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包括:/n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由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适于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围钣金连接;/n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内;以及/n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中部且适于支承车辆中控,所述第一支架比所述第二支架更靠近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车辆的地板钣金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处,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包括:
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由塑料制成并且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适于分别与车辆的左右侧围钣金连接;
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内;以及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的中部且适于支承车辆中控,所述第一支架比所述第二支架更靠近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支架适于与车辆的地板钣金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沿所述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处,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横梁主体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相距一定距离,所述距离在0到150m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横梁还包括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由金属制成,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内,并且从所述横梁主体的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横梁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长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