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65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包括顶板、侧板、和连接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构成拱形结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两个侧面和顶面,两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前围板因受力过大导致的断裂,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A kind of cowl panel reinforcing plate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能,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要求尽量减小车身的变形量,最大程度的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前围板作为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前围板能分担碰撞力的传递,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目前,部分车型的前围板与地板连接强度较弱,当前围板受到冲击时,生碰撞时前舱变形过大,碰撞力没有沿前围板传递到车身前地板上,导致前围板向后移动、向后翻转或者前围板断裂,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因此减小前舱向后变形非常重要,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需要开发前围板加强结构,能够提高前舱与前地板连接强度,有效的分散碰撞力;同时能够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加强板前端与前围板和前围板前横梁固定连接,加强板后端与前地板和中通道固定连接,构成框架,提高前围板区域的强度和刚性,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同时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不会因前围板受力过大,导致前围板应力集中,使前围板发生开裂,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包括顶板、侧板、和连接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构成拱形结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两个侧面和顶面,两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所述顶板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顶板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板呈夹角。进一步地,所述夹角呈100°-1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均为20mm-3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板宽度为20mm-40mm。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本技术另一方面保护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舱结构,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围板、前围板前横梁、前地板和中通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围板的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后端与所述前地板和所述中通道固定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加强板前端与前围板和前围板前横梁固定连接,加强板后端与前地板和中通道固定连接,构成框架,提高前围板区域的强度和刚性,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2)本技术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不会因前围板受力过大,导致前围板应力集中,使前围板发生开裂,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加强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11-定位孔,2-侧板,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3-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31-侧面,332-顶面,4-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5-加强筋,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53-第三加强筋,6-前围板,7-前地板,8-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包括顶板1、侧板2、连接板3、支撑板4和加强筋5。如图1所示,所述顶板1设有两个安装孔11和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提高所述加强板的强度;一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另一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远离所述凸台位置,所述定位孔11用于所述加强板在焊接过程中的定位,同时能够减轻所述加强板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如图1所示,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和所述顶板1构成拱形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均为弧形板。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夹角呈100°-110°。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侧板(2)和连接板(3);/n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与所述顶板(1)构成拱形结构;/n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板(2)连接,所述顶面(332)与所述顶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侧板(2)和连接板(3);
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与所述顶板(1)构成拱形结构;
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板(2)连接,所述顶面(332)与所述顶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设有两个定位孔(11),两个所述定位孔(11)分别设置所述顶板(1)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均为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