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围板隔音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099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包括:外吸音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外吸音层的内侧以将部分噪音反射回所述外吸音层;减振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内侧且用于降低所述反射层的振动;以及内吸音层,所述内吸音层设置在所述减振层的内侧以进一步吸收噪声。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前围隔音垫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密度低、重量轻,防火不易燃烧、不容易发霉、耐腐蚀、无挥发性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围板隔音垫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客户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噪音也慢慢得到用户关注。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前围板隔音垫存在质量大、挥发性高、气味性差、容易发霉以及吸音性能不全面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该汽车前围隔音垫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密度低、重量轻,防火不易燃烧、不容易发霉、耐腐蚀、无挥发性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包括:外吸音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外吸音层的内侧以将部分噪音反射回所述外吸音层;减振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内侧且用于降低所述反射层的振动;以及内吸音层,所述内吸音层设置在所述减振层的内侧以进一步吸收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围隔音垫,通过依次设置从内到外的外吸音层、反射层、减振层和内吸音层,使得汽车前围隔音垫能够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密度低、重量轻,防火不易燃烧、不容易发霉、耐腐蚀、无挥发性气体。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前围隔音垫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吸音层为金属发泡层,所述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吸音层为铝发泡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射层为铝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吸音层的厚度为t1,所述t1满足:3mm≤t1≤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t2,所述t2满足:0.5mm≤t2≤2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振层和所述内吸音层均为二氧化硅气凝胶层,且所述减振层的密度大于所述内吸音层的密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吸音层具有多孔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振层的厚度为t3,所述t3满足:2mm≤t3≤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吸音层的厚度为t4,所述t4满足:t4≥20mm。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性能的对比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的制作流程图。附图标记:汽车前围隔音垫100,外吸音层110,反射层120,减振层130,内吸音层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传统的前围隔音垫和防火墙多采用吸音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毛毡、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聚氨基甲酸酯或玻璃纤维等制成,该种前围隔音垫和防火墙一般存在质量大、挥发性高、气味性差、容易发霉以及吸引性能不全面等缺点。此外,传统发泡材料的溶剂都含有苯类物质,导致产品挥发性高,当不同材料进行复合的时候采用胶水糅合,导致产品中甲醛含量较高,且传统发泡材料孔隙率不高,导致中低频噪音的吸音效果不足。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该新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材料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100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100可以包括外吸音层110、反射层120、减振层130和内吸音层140。其中,如图2和3所示,外吸音层110、反射层120、减振层130和内吸音层140从外向内依次设置,外吸音层110可以初步降低噪音,外吸音层110为多孔结构,进而可以将噪音衍射和折射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反射层120设置在外吸音层110的内侧以将部分噪音反射回外吸音层110,外吸音层110不可能完全地将噪音吸收,必然会有部分噪音穿过外吸音层110,反射层120可以将部分穿过外吸音层110的噪音反射回外吸音层110,使外吸音层110再次对这部分噪音进行衍射和折射,以进一步降低噪音。减振层130设置在反射层120的内侧且用于降低反射层120的振动,部分噪声经过反射层120的反射后,会使得反射层120发生振动,而减振层130紧贴反射层120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反射层120的振动。内吸音层140设置在减振层130的内侧以进一步吸收噪声,噪声经过层层吸收和反射,仍然会有部分噪音进入到内吸音层140,内吸音层140可以进一步吸收这部分噪音。下面简单描述汽车前围隔音垫100的工作原理。噪音首先穿过外吸音层110,经过外吸音层110的吸收可以有效降低噪音,部分噪音穿过外吸音层110到达反射层120,经过反射层120的反射回到外吸音层110,继续被外吸音层110吸收;反射层120发射噪音的同时也会发生振动,减振层130贴合反射层120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反射层120的振动;经过层层吸收和反射,仍有部分噪音进入到内吸音层140,内吸音层140可以进一步吸收噪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围隔音垫100,通过依次设置从内到外的外吸音层110、反射层120、减振层130和内吸音层140,使得汽车前围隔音垫100能够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密度低、重量轻,防火不易燃烧、不容易发霉、耐腐蚀、无挥发性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吸音层110为金属发泡层,反射层120为金属反射板。具体地,外吸音层110为铝发泡板,反射层120为铝板。铝金属发泡容易、且强度高、密度小,大幅降低了外吸音层110和反射层120的重量。进一步地,外吸音层110的厚度为t1,且所述t1满足:3mm≤t1≤5mm。优选地,t1=3m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吸音层110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可以在保证吸音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原材料。更进一步地,反射层120的厚度为t2,所述t2满足:0.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前围板隔音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吸音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外吸音层的内侧以将部分噪音反射回所述外吸音层;减振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内侧且用于降低所述反射层的振动;以及内吸音层,所述内吸音层设置在所述减振层的内侧以进一步吸收噪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吸音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外吸音层的内侧以将部分噪音反射回所述外吸音层;减振层,所述减振层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内侧且用于降低所述反射层的振动;以及内吸音层,所述内吸音层设置在所述减振层的内侧以进一步吸收噪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音层为金属发泡层,所述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音层为铝发泡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铝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围隔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音层的厚度为t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海峰何国志李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