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3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下方,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两条所述滑槽的开口水平正对,所述滑动支架上对应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设置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分别伸入相应的所述滑槽内,以使所述滑动支架滑动挂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滑动支架与固定支架的安装关系简单,滑动支架挂接在下方,便于安装换向电机模块,与座椅挂架和座椅支座结构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座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轨道列车载客量大,每节车厢内均设有多排座位。由于没量列车一般在固定线路上往返运行,为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使乘客面朝前进方向,新型列车的座位一般可以180度换向,每次到达运行终点站后手动切换方向。现有的换向结构如图1所示,座椅支座上转动安装有座椅骨架,在座椅支座和座椅骨架的端部之间安装有锁定-解锁机构。锁定-解锁机构包括铰接在座椅支座上的自复位锁定杆,该自复位锁定杆上固定设置有锁定卡块,在座椅骨架上对应锁定卡块设有锁定卡口,静止状态时锁定卡块卡入同一端的锁定卡口以锁定座椅骨架防止转动。自复位锁定杆上固定连接有解锁踏板,需要换向时,由操作人员脚踩解锁踏板实现解锁,随后手动转动座椅实现换向,然后松开解锁踏板使其复位,锁定卡块再次卡入同一端的锁定卡口以实现锁定。但由于座椅数量多,该过程非常繁琐不便,效率低。有必要改变在座椅结构,引入电动换向结构,以实现电控自动化换向。然而,为应对意外情况,座椅现有的手动换向功能必须保留。因此,在尽量减少改变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610)和滑动支架(620),所述滑动支架(620)位于所述固定支架(610)下方;/n所述固定支架(610)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618),两条所述滑槽(618)的开口水平正对;/n所述滑动支架(620)上对应两个所述滑槽(618)分别设置有滑动条(621),所述滑动条(621)分别伸入相应的所述滑槽(618)内,以使所述滑动支架(620)滑动挂接在所述固定支架(610)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610)和滑动支架(620),所述滑动支架(620)位于所述固定支架(610)下方;
所述固定支架(610)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618),两条所述滑槽(618)的开口水平正对;
所述滑动支架(620)上对应两个所述滑槽(618)分别设置有滑动条(621),所述滑动条(621)分别伸入相应的所述滑槽(618)内,以使所述滑动支架(620)滑动挂接在所述固定支架(610)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10)包括安装板,该安装板上设有两个下凹部(612),两个所述下凹部(612)之间的所述安装板形成中间部(613),两个所述下凹部(612)外侧的所述安装板分别形成安装端部(611);
在两个所述下凹部(612)的下表面分别贴设有条形托板(616),所述条形托板(616)的内侧边延伸到所述中间部(613)下方,所述中间部(613)与所述条形托板(616)之间形成向内开口的所述滑槽(6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换向电机滑动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滑槽内还分别设有U形衬条(615),该U形衬条(615)沿着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该U形衬条(615)的开口与所述滑槽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滑动条(621)落在所述U形衬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华李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