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3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05
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表面间隔设有内套环和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内套环的外部,所述内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同一圆心处;所述外套环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用以提高所述外套环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环的内部安装有外部装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强环能够提高外套环与外部装配件的连接强度,缩小连接间隙,提高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弹性凸台与限位槽的配合可使得外套环、加强环的连接更为简便,一次冲压便可完成加强环的安装。

Mounting end of 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叉臂加工
,特别涉及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端头是汽车减震器与汽车的连接部件,端头的底面与减震器的顶端连接,端头的顶面与汽车支架连接;在连接时外部的装配件会插入到端头外套管和内套管中;然而外套管与装配件在配合时,存在一定的配合误差,进而导致外套管与装配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连接间隙,外套管的连接强度较低,在长期激烈碰撞下外套管易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表面间隔设有内套环和外套环,所述外套环位于所述内套环的外部;所述外套环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用以提高所述外套环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环的内部安装有外部装配件。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环的高度与所述外套环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强环的顶面与所述外套环的顶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环的内壁开有限位槽,所述加强环的外壁设有弹性的凸台,所述凸台卡合嵌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为环形,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加强环的中部,所述凸台的截面为半圆状。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环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由外至内依次卡合套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环与所述主板体的连接面处设有多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呈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加固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条,所述主板体的内部开有用作所述限位条贯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条外伸于所述主板体背离所述外套环的侧面,所述限位条的外伸部分为折弯翻边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加强环能够提高外套环与外部装配件的连接强度,缩小连接间隙,提高连接处的稳定性。2、通过弹性凸台与限位槽的配合可使得外套环、加强环的连接更为简便,一次冲压便可完成加强环的安装;3、限位条能够对外套环进行预先定位,避免后续焊接时出现偏移,无需人再扶着外套环进行焊接,同时限位条、焊接两种方式将主板体与外套环连接,强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端头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多个加强环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主板体,11、安装孔,12、限位孔,2、外套环,21、限位槽,22、限位条,3、加强环,31、凸台,4、内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包括主板体1,所述主板体1的表面间隔设有内套环4和外套环2,所述外套环2位于所述内套环4的外部;内套环4、外套环2用以配合连接外部装配件;所述外套环2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加强环3,所述加强环3用以提高所述外套环2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环3的内部安装有外部装配件;通过加强环3能够提高外套环与外部装配件的连接强度,缩小连接间隙,提高连接处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强环3的高度与所述外套环2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强环3的顶面与所述外套环2的顶面平齐;高度相同用以使得加强环3能够完全覆盖外套环2的内壁,使得整体的连接密封性能更佳;顶面平齐用以便于安装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套环2的内壁开有限位槽21,所述加强环3的外壁设有弹性的凸台31,所述凸台31卡合嵌入于所述限位槽21的内部;通过弹性凸台31与限位槽21的配合可使得外套环2、加强环3的连接更为简便,一次冲压便可完成加强环3的安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台31为环形,所述凸台31位于所述加强环3的中部,所述凸台31的截面为半圆状;凸台31为环形,则限位槽21也为与之匹配的环形,从而实现圆周面卡合限位,提高外套环2与加强环3的连接强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加强环3设有多个,所述加强环3由外至内依次卡合套接;通过采用多个直径不同的加强环3,能够满足不同直径装配件的连接需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套环2与所述主板体1的连接面处设有多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呈环形阵列分布;加固件能够对外套环2进行预先定位,避免后续焊接时出现偏移,无需人再扶着外套环进行焊接,并且加固件还可提高外套环2的强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组所述加固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条22,所述主板体1的内部开有用作所述限位条22贯穿的限位孔12,所述限位条22外伸于所述主板体1背离所述外套环2的侧面,所述限位条22的外伸部分为折弯翻边结构;限位条22能够对外套环2进行预先定位,避免后续焊接时出现偏移,无需人再扶着外套环进行焊接,同时限位条22、焊接两种方式将主板体1与外套环22连接,强度更高。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技术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结构示意图;主板体1为铁质,主板体1的中心处开有供减震器主轴穿过的安装孔11,主板体1的表面设有内套环4、外套环2,内套环4位于安装孔11的外部;主板体1的边缘处贯穿有螺钉,螺钉用以固定主板体1。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加强环3的中部为外伸的凸台31,凸台31为圆形分布且截面为半圆环状,凸台31靠近外套环2的一侧为凸起部分可以嵌入到限位槽21内,背离外套环2的一侧为凹陷部分,可以使得其他的凸台依次嵌入。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限位条12对称设置,限位条12外伸主板体1的部分为折弯结构,使得主板体1被夹持在外套环2、弯折部分之间;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多个加强环结构示意图;在加工时,可根据装配件的尺寸而调整所需的加强环3个数,不同加强环3的直径依次减少,使得各个加强环3能够由外至内依次套接。本技术在实施时,在生产端头时,先将外套环2与主板体1连接,将外套环2底部的限位条22穿过限位孔12,然后锤击伸出部分,使得伸出部分被锤至折弯状态,从而对外套环2进行初步定位,无需工人再手持外套环2,工人通过手持焊接设备对外套环2进行焊接,限位条22能够保证外套环2不会偏移,如此便可完成外套环2的固定;在固定内套环4时,可采用传统的焊接方式,也可采用与外套环2相同的双重定位方式;根据装配件的直径选择合适个数的加强环3,示例性的加强环3选择两个,先对位于外部的加强环3进行固定,将加强环3冲压入外套环2内,使得凸台31嵌入到限位槽21内,完成第一个加强环3与外套环2的连接;随后将第二个加强环冲压进第一个加强环内,使得第二个加强环的凸出部分嵌入第一个加强环的凹陷部分内;最后将减震器与外套环2、内套环4转配连接,主板体1与汽车支架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体(1),所述主板体(1)的表面间隔设有内套环(4)和外套环(2),所述外套环(2)位于所述内套环(4)的外部;/n所述外套环(2)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加强环(3),所述加强环(3)用以提高所述外套环(2)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环(3)的内部安装有外部装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体(1),所述主板体(1)的表面间隔设有内套环(4)和外套环(2),所述外套环(2)位于所述内套环(4)的外部;
所述外套环(2)的内壁贴合连接有加强环(3),所述加强环(3)用以提高所述外套环(2)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环(3)的内部安装有外部装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3)的高度与所述外套环(2)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强环(3)的顶面与所述外套环(2)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减震器安装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环(2)的内壁开有限位槽(21),所述加强环(3)的外壁设有弹性的凸台(31),所述凸台(31)卡合嵌入于所述限位槽(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强徐浩张施建陈修萍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协盈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