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54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6:34
即使在液压低的情况下也容易向液压室供给油。液压张紧器(71)在高压室(93)(相当于液压室)的下游具备构成为压力比高压室(93)低的低压室(97)(相当于第二液压室),所述高压室(93)被从供油部(94)供油,该低压室(97)经由在柱塞(75)的外周面与张紧器主体(72)的内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K2)形成的间隙(相当于排出油路(98))而与液压张紧器(71)的外部连通。

Hydraulic tens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张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张紧器。
技术介绍
在自动二轮车等鞍乘型车辆中,存在具备调整内燃机的凸轮链的松弛的液压张紧器(也称为液压式的链张紧器)的鞍乘型车辆。在这种液压张紧器中,公开了具有第二液压室和溢流阀单元的结构,从液压室泄放的油流入该第二液压室,并且该第二液压室的容积通过柱塞的后退而变大,所述溢流阀单元在第二液压室的规定以上的高压下释放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9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液压张紧器中,由于液压室以及第二液压室保持为比较高的压力,因此在供给的油为低压的情况下,可能在液压室中未充分填充油。例如,在小排量的内燃机的情况下,与大排量的内燃机相比,油泵的排出压变低,因此容易发生油未充分填充到液压室中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液压低的情况下也容易向液压室供给油。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压张紧器,其具备:张紧器主体72,其形成有一侧开放的收纳孔72A;柱塞75,其能够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收纳孔72A中;以及施力单元83,其伸缩自如地收纳于在所述收纳孔72A与所述柱塞75之间形成的液压室93中,对所述柱塞75向前进方向施力,所述液压张紧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供油部94,其与所述液压室93连通,向所述液压室93供油;止回阀单元95,其配置在所述液压室93与所述供油部94之间;以及第二液压室97,其构成为压力比所述液压室93低,来自所述液压室93的油流入该第二液压室97,在所述第二液压室97设置有将油向所述液压张紧器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油路98。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供油部94具有供油流入的第三液压室92,所述第三液压室92的压力比所述第二液压室97高。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液压张紧器具有将所述收纳孔72A的一端封闭的凸缘部件76,在所述凸缘部件76设置有构成所述供油部94的至少一部分的供给油路81C,所述供给油路81C与所述第三液压室92连通,所述第三液压室92的中心轴与所述供给油路81C相交,并且所述第三液压室92的直径比所述供给油路81C大。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柱塞75的内侧具有内筒86,所述柱塞75具有在所述内筒86的外周面向所述前进方向及其相反方向滑动的滑动部75S,在所述柱塞75与所述内筒86之间形成所述液压室93,来自所述液压室93的油通过所述滑动部75S与所述内筒86S之间的边界部分K1而流入所述第二液压室97。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液压室97是由所述张紧器主体72、所述柱塞75、所述内筒86和所述凸缘部件76包围而成的部分。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液压张紧器被安装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10的内燃机41,在所述凸缘部件76设置有从所述供给油路81C向下方分支并与所述第三液压室92相连的分支油路91,在所述鞍乘型车辆10着地的状态下,所述供给油路81C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凸缘部件76中的所述供给油路81C的入口81C1配置在比所述凸缘部件76中的所述供给油路81C的出口81C2靠下方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张紧器具备第二液压室,该第二液压室构成为压力比被从供油部供油的液压室低,来自所述液压室的油流入该第二液压室,在所述第二液压室设置有将油向液压张紧器外排出的排出油路,因此,液压室的油容易被引入低压室,即使在液压低的情况下也容易向液压室供油。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供油部具有供油流入的第三液压室,所述第三液压室的压力比所述第二液压室高,因此,利用第三液压室与第二液压室之间的差压,即使在液压低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地向液压室供油。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凸缘部件将插入了柱塞的收纳孔的一端封闭,在该凸缘部件中设置有构成供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供给油路,所述供给油路与所述第三液压室连通,所述第三液压室的中心轴与所述供给油路相交,并且所述第三液压室的直径比所述供给油路大,因此,在从停止供油的状态起动时等,能够使来自供油部的液压不延迟地传递到柱塞。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柱塞具有在位于该柱塞内侧的内筒的外周面上滑动的滑动部,形成于所述柱塞与所述内筒之间的所述液压室的油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内筒之间的边界部分而流入所述第二液压室,因此,将液压室保持为高压变得容易,能够使液压室的油流向第二液压室。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液压室是由所述张紧器主体、所述柱塞、所述内筒和所述凸缘部件包围而成的部分,因此,不增加部件个数就容易形成第二液压室。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所述液压张紧器被安装在至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内燃机,在所述凸缘部件中设置有从所述供给油路向下方分支并与所述第三液压室相连的分支油路,在所述鞍乘型车辆着地的状态下,所述供给油路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述凸缘部件中的所述供给油路的入口配置在比所述凸缘部件中的所述供给油路的出口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混入在油中的空气(相当于气泡)引导到供给油路的出口,能够使该空气难以流入第三液压室。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张紧器的鞍乘型车辆的右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将发动机内的凸轮链与周边结构一起示出的侧剖视图。图4是将液压张紧器与周边结构一起示出的图。图5是将图4的滑动部与周边结构一起放大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中所示的标号FR表示车体前方,标号UP表示车体上方,标号LH表示车体左方。图1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张紧器71的鞍乘型车辆10的右视图。该鞍乘型车辆10是所谓的单元摆动式的自动二轮车(也称为速可达型车辆),其具备车架11和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车架11的动力单元12。此外,该鞍乘型车辆10是动力单元12所具有的发动机41为小排量(例如不足300cc)的小型车辆。车架11具备:前框架14,其从设置于前端的前立管13向后下方延伸;中央框架15,其从前框架14的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以及后框架16,其设置在中央框架15的后端部。前立管13将转向把手21支承为转向自如。前框架14具备从前立管13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22和从下框架2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而成为乘员的搁脚部的脚踏板部23。中央框架15在脚踏板部23的后方左右隔开间隔地向后方延伸,在脚踏板部23的后方且上方支承枢轴25。中央框架15借助该枢轴25将动力单元12支承为上下摆动自如。此外,中央框架15将收纳箱26支承在动力单元12的上方。在收纳箱26的上表面安装有乘员座椅27,该乘员座椅27能够自如地开闭收纳箱26。后框架16由金属管构成,将燃料箱28支承在乘员座椅27的后方。在转向把手21连结有前叉29,在该前叉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张紧器,其具备:/n张紧器主体(72),其形成有一侧开放的收纳孔(72A);/n柱塞(75),其能够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收纳孔(72A)中;以及/n施力单元(83),其伸缩自如地收纳于在所述收纳孔(72A)与所述柱塞(75)之间形成的液压室(93)中,对所述柱塞(75)向前进方向施力,/n所述液压张紧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n供油部(94),其与所述液压室(93)连通,向所述液压室(93)供油;/n止回阀单元(95),其配置在所述液压室(93)与所述供油部(94)之间;以及/n第二液压室(97),其构成为压力比所述液压室(93)低,来自所述液压室(93)的油流入该第二液压室(97),/n在所述第二液压室(97)设置有将油向所述液压张紧器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油路(98)。/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液压张紧器,其具备:
张紧器主体(72),其形成有一侧开放的收纳孔(72A);
柱塞(75),其能够滑动地插入在所述收纳孔(72A)中;以及
施力单元(83),其伸缩自如地收纳于在所述收纳孔(72A)与所述柱塞(75)之间形成的液压室(93)中,对所述柱塞(75)向前进方向施力,
所述液压张紧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供油部(94),其与所述液压室(93)连通,向所述液压室(93)供油;
止回阀单元(95),其配置在所述液压室(93)与所述供油部(94)之间;以及
第二液压室(97),其构成为压力比所述液压室(93)低,来自所述液压室(93)的油流入该第二液压室(97),
在所述第二液压室(97)设置有将油向所述液压张紧器的外部排出的排出油路(9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部(94)具有供油流入的第三液压室(92),
所述第三液压室(92)的压力比所述第二液压室(97)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张紧器具有将所述收纳孔(72A)的一端封闭的凸缘部件(76),
在所述凸缘部件(76)设置有构成所述供油部(94)的至少一部分的供给油路(81C),
所述供给油路(81C)与所述第三液压室(92)连通,
所述第三液压室(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滝口亲司村木悠平寺田保男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