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即使加热器的温度比以往较低,也能够实现除湿量大且历时变化中的除湿量下降少。该除湿转子是在除湿转子的纤维质载体上装载有两种以上的沸石的除湿转子,其特征在于,在该纤维质载体上形成有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该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由含有氢离子交换沸石或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的第一层与含有原沸石并夹持该第一层的第二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同时通过除湿剂而对被处理空气进行除湿、对吸湿了水分的该除湿剂进行再生,并可连续地对该被处理空气进行除湿的旋转再生式除湿机的除湿转子。
技术介绍
家庭用除湿机是具有装载有除湿剂的旋转式除湿转子和再生该除湿剂的加热器的旋转再生式除湿机。而且,该家庭用除湿机不仅在绝对湿度高的夏天,即使在绝对湿度低的冬天,也可用于在室内干燥洗涤物、防止结露。因此,该家庭用除湿机的除湿转子即使在绝对湿度低的条件下,也需要有优越的除湿性能。另外,在工业用的除湿机的领域中,更需要增加低湿度的空气,特别是在半导体制造工厂等,极力除去成为氧化的原因的水分的所谓的干燥空气的需要在增加。因此,产业用的除湿机也要求在绝对湿度低的条件下,也要具有优越的除湿性能。作为能够吸附绝对湿度低的空气中的水分的物质,公知的是沸石。作为该沸石,可举出Y形沸石、X型沸石、以及A型沸石,其中,Y型沸石与X型沸石或A型沸石相比,能够在低温下脱湿水分,因此,认为作为进行连续的除湿的旋转再生式除湿机用的除湿剂是最合适的。一般地,通过合成而制得的沸石是成为该沸石的铝部位的反离子(counter ion)的阳离子为钠离子的钠沸石。而且,该钠沸石即使在绝对湿度低的空气中,也会吸湿速度很快的发挥出优越的吸湿性能。因此,作为以往的除湿转子,开始使用装载有该钠沸石的转子。但是,该钠沸石吸湿性高,而脱湿性低。因此,为了通过加热来脱湿该钠沸石,而使该钠沸石的吸湿性能再生,需要大量的热能。即,在旋转再生式除湿机中,使用装载有该钠沸石的除湿转子时,必须提高热器的温度。然而,近年来,由于节能化的原因,该旋转再生式除湿机的加热器的温度优选要低一些。而且,当降低加热器的温度时,由于不能够充分的进行该钠沸石的再生,所以当使装载有该钠沸石的除湿转子的加热器的温度比以往的低时,存在除湿性能不充分的问题。与该钠沸石相比,作为能够以低温进行脱湿的物质,公知以氢离子来对沸石中铝部位(Al-O-)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的氢离子交换沸石。但是,当该氢离子交换沸石在高温下反复吸湿脱湿水分时,沸石构架收缩而比表面积变小,导致在高温下除湿量很快降低,即,容易劣化。而且,在该旋转再生式除湿机中,在该除湿转子的近旁配置有高温加热器时,该除湿转子被曝露在高温下。因此,装载有该氢离子交换沸石的除湿转子由于该氢离子交换沸石的劣化迅速,导致除湿量下降迅速,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加热器的温度比以往的低,也具有优越的除湿性能,即,除湿量多并且在历时变化中的除湿量的下降小,即,耐久性优越的除湿转子。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中的问题,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1)除湿性能依赖于连续旋转时的每一次旋转的脱湿量(吸湿量-没有脱湿的残余的水分量);(2)在除湿转子上形成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该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由含有耐水热性试验中的比表面积的下降率高并且脱湿峰值温度低的沸石的第一层与含有耐水热性试验中的比表面积的下降率低且脱湿峰值温度高的沸石且夹持该第一层的第二层构成;通过除湿转子的高温再生空气首先接触该第二层,从而在脱湿的同时,被夺走气化热而温度降低,接着与第一层接触。由此,在接触该第一层时,该再生空气的温度已降低,因此第一层沸石很难劣化,并且该第一层沸石是以比该第二层沸石低的低温下脱湿而得的沸石,因此,即使该再生空气的温度降低,也能再生。由此,能够看出除湿转子每旋转一次的脱湿量变多,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1)提供一种除湿转子,在除湿转子的纤维质载体上装载有两种以上的沸石,在该纤维质载体上形成有由第一层和含有原沸石并夹持该第一层的第二层所构成的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该第一层含有氢离子交换沸石或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氢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该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以及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氢离子交换工序,其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其以该原沸石的铝部位的反离子以外的第二金属离子与该氢离子交换沸石中的氢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另外,本专利技术(2)提供一种除湿转子,在除湿转子的纤维质载体上装载有两种以上的沸石,在该纤维质载体上形成有由第一层和夹持该第一层的第二层所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该第一层含有在耐水热性试验中的比表面积的下降率为15~20%的沸石,该第二层含有在耐水热性试验中的比表面积的下降率为0~10%的沸石,该第二层所含有的沸石的脱湿峰值温度与该第一层所含有的沸石的脱湿峰值温度的差为1~60℃。另外,本专利技术(3)提供一种除湿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成形加工工序,其对片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成形加工,从而制得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第一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一层沸石的第一层形成用浆,对该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浸渍处理或涂敷处理,从而制得形成有第一层的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以及第二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二层沸石的第二层形成用浆,对该形成有第一层的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浸渍处理或涂敷处理,从而制得除湿转子,该第一层沸石是氢离子交换沸石或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氢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该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以及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氢离子交换工序,其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其以该原沸石的铝部位的反离子以外的第二金属离子与该氢离子交换沸石中的氢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第二层沸石是原沸石。另外,本专利技术(4)提供一种除湿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一层沸石的第一层形成用浆,对片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浸渍处理或涂敷处理,从而制得形成有第一层的片状的纤维质载体;成形加工工序,其对该形成有第一层的片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成形加工,从而制得形成有第一层的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以及第二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二层沸石的第二层形成用浆,对该形成有第一层的转子形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浸渍处理或涂敷处理,从而制得除湿转子,该第一层沸石是是氢离子交换沸石或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氢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该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通过执行氢离子交换工序以及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即氢离子交换工序,其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氢离子交换沸石;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其以该原沸石的铝部位的反离子以外的第二金属离子与该氢离子交换沸石中的氢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制得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第二层沸石是原沸石。另外,本专利技术(5)提供一种除湿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一层沸石的第一层形成用浆,对片状的纤维质载体进行浸渍处理或涂敷处理,从而制得形成有第一层的片状的纤维质载体;第二层形成工序,其以含有第二层沸石的第二层形成用浆,对该形成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转子,在除湿转子的纤维质载体上装载有两种以上的沸石,其特征在于,在该纤维质载体上形成有由第一层、和含有原沸石并中间夹持着该第一层的第二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的除湿剂层,该第一层含有氢离子交换沸石或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该氢离子交换沸石是通过进行氢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的,该氢离子交换工序是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得到氢离子交换沸石的工序;该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是通过进行氢离子交换工序以及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而制得的,该氢离子交换工序是以氢离子与原沸石中的铝部位的反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得到氢离子交换沸石的工序,该第二金属离子交换工序是以该原沸石的铝部位的反离子以外的第二金属离子与该氢离子交换沸石中的氢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得到第二金属离子交换沸石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晃次,冈部稔久,
申请(专利权)人:霓佳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