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6845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0:40
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包括齿轮箱、电机、电机带动的第一输入齿轮以及第二输入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的摆动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输出齿轮、拨动组件,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摆动板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固定在一起,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枢接在摆动板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输出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且位于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相对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摆动板的摆动,实现挂车支腿的换挡,简化了支腿换挡机构的结构,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Shifting mechanism of trailer le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支腿通常被用于支撑半挂车,当挂车与牵引车分离时,需要利用支腿为半挂车提供必要的支撑;传统的支腿是通过人手摇动手柄,来实现支腿的伸缩,如专利文献CN207747874U中公开的一种半挂车支腿,摇动手柄带动驱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安装于斜齿轮上的丝杆转动,丝杆与螺母配合,以使得内、外支腿做伸缩运动,传统的支腿虽然能够满足半挂车支撑要求,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施以较大的力才能摇动手柄,实现内、外支腿的伸缩,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为了改善传统支腿的缺陷,出现一些挂车的支腿开始配置电机,利用电机输出动力,以实现支腿的升降,通常这些电动挂车支腿,需要考虑无电源的情况,因此,需要设置换挡机构以改变动力传递路径,最终实现手动和电动之间的切换,现有的换挡机构结构复杂,并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的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包括齿轮箱、电机、枢接在齿轮箱内由电机带动的第一输入齿轮以及第二输入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的摆动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同轴设置并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摆动板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固定在一起,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枢接在摆动板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输出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且位于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相对的位置;该换挡机构还包括拨动组件,该拨动组件用于带动摆动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并使摆动板定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当摆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均与输出轮分离。第一输入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直径。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拨动组件包括枢接在齿轮箱上的凸轮、以及弹性件,在摆动板的一端设置抵顶于凸轮外周缘面的顶压件,凸轮的外周缘面包括第一曲面、与第一曲面相对的第二曲面、以及衔接于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第三曲面,其中,第一曲面与凸轮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r1,第二曲面与凸轮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r2,第三曲面与凸轮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r3,其中r1<r3<r2;弹性件连接于摆动板和齿轮箱之间,其所提供的弹性应力用于使顶压件压紧于凸轮的外周缘面。凸轮的外周缘设置有两个第三曲面,两第三曲面分别连接于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两端之间。顶压件为枢接在摆动板上的滚轮。弹性件为连接在摆动板和齿轮箱之间的拉簧或弹簧。拨动组件还包括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包括与凸轮固定的定位轮、以及定位卡子,定位轮上分别设置有三个与第一曲面、第二曲面和第三曲面对应的卡接部,所述定位卡子用于与其中一个卡接部对应以形成防止定位轮转动的止动机构。卡接部为设置在定位轮周缘的卡槽,定位卡子的一端铰接在齿轮箱上,另一端形成一与卡槽配合的卡扣凸缘,且定位卡子与齿轮箱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用于提供一个将卡扣凸缘压向定位轮周缘的弹性应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输入齿轮之前还设置有一传动轮,传动轮同步连接于电机输出轴并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摆动板的摆动,实现挂车支腿的换挡,简化了支腿换挡机构的结构,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佳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包括齿轮箱10、电机、第一输入齿轮32、第二输入齿轮31、摆动板20、第一传动齿轮41、第二传动齿轮42、第三传动齿轮43、以及输出齿轮51,其中第一输入齿轮32和第二输入齿轮31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二者由电机带动;摆动板20位于齿轮箱10的中部,并且摆动板20枢接在齿轮箱10上,摆动板20相对于齿轮箱10的转动轴线O大致位于摆动板20的中部,第一输入齿轮32和第二输入齿轮31枢接在齿轮箱10上,且其二者的转动轴线与摆动板20的转动轴线重合,即转动轴线O同为第一输入齿轮32和第二输入齿轮31的转动轴线;第一传动齿轮41和第二传动齿轮42同轴设置并且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二者枢接在摆动板20的一端,第三传动齿轮43枢接在摆动板20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一传动齿轮41与第二传动齿轮42组成一个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与第三传动齿轮43分别位于摆动板20转动轴线的两侧;第一输入齿轮32和第二输入齿轮31组成一个输出齿轮组,输出齿轮51枢接在齿轮箱10内,并且该输出齿轮51与输出齿轮组相对的位置处。上述的各个齿轮中,第一传动齿轮41与第一输入齿轮32啮合,第三传动齿轮43与第二输入齿轮31啮合,由于摆动板20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输入齿轮32及第二输入齿轮31的转动轴线重合,在摆动板摆动时,第一传动齿轮41、第二传动齿轮42以及第三传动齿轮43均是绕上述的转动轴线O转动,即,摆动板20在向着任意方向摆动,且无论摆动角度为多大时,上述的第一传动齿轮41是始终是与第一输入齿轮32啮合,第三传动齿轮43始终是与第二输入齿轮31啮合的。同时,当摆动板20摆动时,则可使第二传动齿轮42及第三传动齿轮43与输出齿轮5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第二传动齿轮42及第三传动齿轮43与输出齿轮51之间的啮合关系,上述的换挡机构还包括一拨动组件,用以带动摆动板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并且将摆动板20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参见图3所示,当摆动板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42摆动至与输出齿轮51啮合的位置处,同时第三传动齿轮43与输出齿轮51处于分离状态,第三传动齿轮43空转,此时,由电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输入齿轮组、第一传动齿轮41、第二传动齿轮42、输出齿轮51进行传递,最终带动支腿的螺母转动,继而实现支腿的升降;参见图5所示,当摆动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传动齿轮43摆动至与输出齿轮51啮合的位置处,同时,第二传动齿轮42与输出齿轮51处于分离状态,第二传动齿轮42和第一传动齿轮41空转,此时,由电机输出的动力依次经过输入齿轮组、第三传动齿轮43、输出齿轮51进行传递,最终带动支腿的螺母转动,继而实现支腿的升降。参见图4所示,为摆动板20处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电机、枢接在齿轮箱内由电机带动的第一输入齿轮以及第二输入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的摆动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同轴设置并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摆动板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固定在一起,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枢接在摆动板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输出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且位于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相对的位置;/n该换挡机构还包括拨动组件,该拨动组件用于带动摆动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并使摆动板定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当摆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均与输出轮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电机、枢接在齿轮箱内由电机带动的第一输入齿轮以及第二输入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的摆动板、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同轴设置并连接在一起,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摆动板的转动轴线重合,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固定在一起,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枢接在摆动板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输出齿轮枢接在齿轮箱内且位于与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相对的位置;
该换挡机构还包括拨动组件,该拨动组件用于带动摆动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并使摆动板定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当摆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输出轮分离;当摆动板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均与输出轮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输入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支腿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拨动组件包括枢接在齿轮箱上的凸轮、以及弹性件,在摆动板的一端设置抵顶于凸轮外周缘面的顶压件,凸轮的外周缘面包括第一曲面、与第一曲面相对的第二曲面、以及衔接于第一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杨旻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