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及挂车。
技术介绍
1、为了运货方便,现有汽车设计为挂车和牵引车两部分,挂车自身没有驱动装置,只能在牵引车的牵引下移动。由于挂车的整体长度较长,且挂车的车轮通常不具备转向的功能,因此在转弯或者掉头时所需的转弯半径较大,在一些狭小的路段里强行转弯容易导致吃胎,轮胎磨损加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挂车的自转向系统,能够在牵引车转弯时带动挂车的后转向轮偏转,且牵引车的偏转方向和挂车的转向轮的偏转方向相反,以减小转弯半径。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挂车的自转向系统的挂车。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应用于具有车架的挂车,所述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包括:
4、前转向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偏心座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和牵引车的鞍座固定连接并能够与所述鞍座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
...【技术保护点】
1.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应用于具有车架的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中心的连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2,满足:0.37≤L1/L2≤0.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应用于具有车架的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中心的连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2,满足:0.37≤l1/l2≤0.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范围为α,满足:-22°≤α≤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的自转向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有限位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推杆的摆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装置沿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座、挡板和限位杆,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且和所述固定座间隔设置,所述推杆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挡板,所述限位杆、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挡板之间形成有所述限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车的自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卢大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