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5071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主换向阀、液压泵、油箱,液压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和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还包括高低压切换阀,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滑阀,高低压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第二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连接,第五油口、第六油口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第一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个二位六通的滑阀即可实现高低压切换,其整体尺寸较小,成本较低,简单可靠。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送液压系统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泵送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输送泵作业过程中,需要输出更广泛的泵送压力范围以适用不同的工况,在混凝土缸缸径、泵送油缸缸径、液压系统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采用高低压转换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压力范围。高低压切换是通过改变泵送液压系统连接方式实现压力油进入泵送油缸的部位改变,当压力油从有杆腔进推动活塞时,由于作用面积较小,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压力也较小,而速度则较快,这种泵送方式为低压泵送;而当压力油从无杆腔进推动活塞时,由于作用面积较大,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压力也较大,而速度则较慢,这种泵送方式为高压泵送。混凝土输送泵的液压系统通常由两根泵送油缸相互协同工作,当处于低压泵送状态时,两根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进行连通,当处于高压泵送状态时,两根泵送油缸的有杆腔进行连通。在泵送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高低压切换,而一般的三位四通或两位三通阀无法单独实现该功能。为了满足泵送高低压切换需求,通常采用方向阀或者逻辑阀组合来实现,较为常见的方案有如下三种:一、利用多个二通逻辑阀形式实现高低压切换、主换向的功能;二、一个M型主换向阀+二通逻辑阀高低压实现切换;三、利用两个大流量的滑阀的结构形式分别实现高低压切换。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方案中,多个二通逻辑阀形式或者一个M型主换向阀+二通逻辑阀高低压切换、换向的形式,当流量增大时系统压损很大,发热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等,如采用大的二通逻辑阀,整个阀组设计体积大,且系统复杂故障点多,且泵送设备往往安装空间都有限,不利于安装,系统成本很高;第三种方案中,两个大流量的滑阀的方案,采用的是O型机能的滑阀,系统换向冲击较大,而且以上所有方案都需要采用单独的逻辑阀对联通腔进行连通,系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泵送液压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主换向阀、液压泵、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和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还包括高低压切换阀,所述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滑阀,高低压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第二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五油口、第六油口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第一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接;当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相连通,第三油口与第四油口相连通,第一油口与第六油口相连通;当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相连通,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相连通,第五油口与第六油口相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中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阀腔,所述阀体外侧间隔设置有内端均连通至阀腔中的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阀芯可沿阀腔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阀腔中,阀芯的外周面与阀腔的壁面滑动密封配合,阀芯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第三环形槽,阀芯中设置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的一端设置在阀芯靠近第一环形槽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连通油道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处于第二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之间的外周面上;所述阀芯可在所述阀腔滑动至左位或右位,当阀芯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槽连通,第三油口与第四油口通过第二环形槽连通,第一油口与第六油口通过第三环形槽连通;当所述阀芯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槽连通,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通过第二环形槽连通,第五油口与第六油口通过连通油道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连通油道的一端和另一端相对应的第一环形连通槽和第二环形连通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通油道的一端和另一端均设置有多个油口,多个油口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通油道的一端和另一端均设置有四个油口,四个油口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对应形成所述连通油道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一环形连通槽和第二环形连通槽。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腔贯穿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在阀腔的两端设置有带有控制油孔的盖板。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一个盖板与阀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设置于阀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设置于阀体的另一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与阀腔壁面之间的滑动密封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中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本技术提供的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主换向阀、液压泵、油箱,所述液压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和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还包括高低压切换阀,所述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滑阀,高低压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第二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五油口、第六油口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第一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接;当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相连通,第三油口与第四油口相连通,第一油口与第六油口相连通;当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相连通,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相连通,第五油口与第六油口相连通。本技术采用一个二位六通的滑阀即可实现高低压切换,其整体尺寸较小,成本较低,简单可靠,故障点少,出现故障也易排查。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泵送液压系统处于高压泵送时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泵送液压系统处于低压泵送时的液压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泵送液压系统的高低压切换阀的阀芯处于左位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泵送液压系统的高低压切换阀的阀芯处于右位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高低压切换阀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6、第二泵送油缸7、主换向阀8、液压泵9、油箱10,所述主换向阀8为三位四通换向阀,所述液压泵9的入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6)、第二泵送油缸(7)、主换向阀(8)、液压泵(9)、油箱(10),所述液压泵(9)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10)和主换向阀(8)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8)的回油口连接油箱(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低压切换阀,所述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滑阀,高低压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油口(PA)、第二油口(PB)、第三油口(PH1)、第四油口(PH2)、第五油口(PL1)、第六油口(PL2),所述第一油口(PA)、第二油口(PB)分别与主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油口(PH1)、第四油口(PH2)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6)的有杆腔油口、第二泵送油缸(7)的有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五油口(PL1)、第六油口(PL2)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7)的无杆腔油口、第一泵送油缸(6)的无杆腔油口连接;/n当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油口(PB)与第五油口(PL1)相连通,第三油口(PH1)与第四油口(PH2)相连通,第一油口(PA)与第六油口(PL2)相连通;当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油口(PB)与第四油口(PH2)相连通,第一油口(PA)与第三油口(PH1)相连通,第五油口(PL1)与第六油口(PL2)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泵送油缸(6)、第二泵送油缸(7)、主换向阀(8)、液压泵(9)、油箱(10),所述液压泵(9)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10)和主换向阀(8)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8)的回油口连接油箱(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低压切换阀,所述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滑阀,高低压切换阀设置有第一油口(PA)、第二油口(PB)、第三油口(PH1)、第四油口(PH2)、第五油口(PL1)、第六油口(PL2),所述第一油口(PA)、第二油口(PB)分别与主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油口(PH1)、第四油口(PH2)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6)的有杆腔油口、第二泵送油缸(7)的有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五油口(PL1)、第六油口(PL2)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7)的无杆腔油口、第一泵送油缸(6)的无杆腔油口连接;
当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二油口(PB)与第五油口(PL1)相连通,第三油口(PH1)与第四油口(PH2)相连通,第一油口(PA)与第六油口(PL2)相连通;当高低压切换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二油口(PB)与第四油口(PH2)相连通,第一油口(PA)与第三油口(PH1)相连通,第五油口(PL1)与第六油口(PL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切换阀包括阀体(1)和阀芯(2),所述阀体(1)中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阀腔(3),阀体(1)外侧间隔设置内端均连通至阀腔(3)中的所述第一油口(PA)、第二油口(PB)、第三油口(PH1)、第四油口(PH2)、第五油口(PL1)、第六油口(PL2),所述阀芯(2)可沿阀腔(3)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阀腔(3)中,阀芯(2)的外周面与阀腔(3)的壁面滑动密封配合,阀芯(2)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第二环形槽(22)、第三环形槽(23),阀芯(2)中设置有连通油道(24),所述连通油道(24)的一端设置在阀芯(2)靠近第一环形槽(21)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连通油道(24)的另一端设置在阀芯(2)处于第二环形槽(22)、第三环形槽(23)之间的外周面上;
所述阀芯(2)可在所述阀腔(3)滑动至左位或右位,当阀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刚黎桑姜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佰力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