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切换装置及泵送液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071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及泵送液压系统,高低压切换装置包括二位六通滑阀、插装阀,二位六通滑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插装阀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插装阀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左位时,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二位六通的滑阀和插装阀组合来实现高低压切换,二位六通滑阀负责一种状态下的油腔连通功能,简化了系统,减少了故障点。

High and low pressure switching device and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压切换装置及泵送液压系统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及泵送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输送泵作业过程中,需要输出更广泛的泵送压力范围以适用不同的工况,在混凝土缸缸径、泵送油缸缸径、液压系统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采用高低压转换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压力范围。高低压切换是通过改变泵送液压系统连接方式实现压力油进入泵送油缸的部位改变,当压力油从有杆腔进推动活塞时,由于作用面积较小,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压力也较小,而速度则较快,这种泵送方式为低压泵送;而当压力油从无杆腔进推动活塞时,由于作用面积较大,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压力也较大,而速度则较慢,这种泵送方式为高压泵送。混凝土输送泵的液压系统通常由两根泵送油缸相互协同工作,当处于低压泵送状态时,两根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进行连通,当处于高压泵送状态时,两根泵送油缸的有杆腔进行连通。在泵送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高低压切换,而一般的三位四通或两位三通阀无法单独实现该功能。为了满足泵送高低压切换需求,通常采用方向阀或者逻辑阀组合来实现,较为常见的方案有如下三种:一、利用多个二通逻辑阀形式实现高低压切换、主换向的功能;二、一个M型主换向阀+多个二通逻辑阀高低压实现切换;三、利用两个大流量的滑阀的结构形式分别实现高低压切换。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方案中,多个二通逻辑阀形式或者一个M型主换向阀+二通逻辑阀高低压切换、换向的形式,当流量增大时系统压损很大,发热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等,如采用大的二通逻辑阀,整个阀组设计体积大,且系统复杂故障点多,且泵送设备往往安装空间都有限,不利于安装,系统成本很高;第三种方案中,两个大流量的滑阀的方案,采用的是O型机能的滑阀,系统换向冲击较大,而且以上所有方案都需要采用单独的逻辑阀对联通腔进行连通,系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及泵送液压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包括二位六通滑阀、插装阀,所述二位六通滑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插装阀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插装阀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当所述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高低压切换装置包括二位六通滑阀、插装阀,所述二位六通滑阀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插装阀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分别与插装阀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当所述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相连通。本技术采用二位六通的滑阀和插装阀组合来实现高低压切换,二位六通滑阀负责一种状态下的油腔连通功能,当需要运行在高压或低压状态时,两个油缸的一个油腔(有杆腔或无杆腔)之间可直接通过二位六通滑阀进行连通,不需要设计额外的插装阀进行联通,简化了系统,减少了故障点。此外,本技术能够满足大流量泵送液压系统的流量需求,整体尺寸较小,成本较低,简单可靠,故障点少,出现故障也易排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装阀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二位六通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中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阀腔,阀体外侧间隔设置内端均连通至阀腔中的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所述阀芯可沿阀腔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阀腔中,阀芯的外周面与阀腔的壁面滑动密封配合,阀芯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第三环形槽;所述阀芯可在所述阀腔滑动至左位或右位,当阀芯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槽连通,第五油口、第六油口通过第二环形槽连通,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通过第三环形槽连通;当所述阀芯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与第五油口通过第一环形槽连通,第二油口与第六油口通过第二环形槽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腔贯穿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在阀腔的两端设置有带有控制油孔的盖板。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其中一个盖板与阀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设置于二位六通滑阀的一侧,所述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设置于二位六通滑阀的另一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与阀腔壁面之间的滑动密封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中设置有所述密封圈。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主换向阀、第一泵送油缸、第二泵送油缸、液压泵、油箱以及如上所述的高低压切换装置,所述液压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油箱和主换向阀的压力油口,主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油箱,所述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分别与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油口、第五油口分别与第一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有杆腔油口连接,所述第四油口、第六油口分别与第二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有杆腔油口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换向阀、高低压切换装置集成设置于同一阀组中。本技术提供的泵送液压系统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高低压切换装置,其应当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高低压切换装置应用于泵送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低压切换装置的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左位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低压切换装置的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包括二位六通滑阀10、插装阀20,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设置有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所述插装阀20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P1,所述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分别与插装阀20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当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高低压切换装置应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位六通滑阀(10)、插装阀(20),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设置有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所述插装阀(20)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P1),所述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分别与插装阀(20)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n当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位六通滑阀(10)、插装阀(20),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设置有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所述插装阀(20)设置有两个主油口和一个控制油口(P1),所述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分别与插装阀(20)的两个主油口相连通;
当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相连通,所述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当二位六通滑阀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分别与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阀(20)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低压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六通滑阀(10)包括阀体(1)和阀芯(2),所述阀体(1)中设置有沿直线延伸的阀腔(3),阀体(1)外侧间隔设置内端均连通至阀腔(3)中的所述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AH)、第四油口(BH)、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所述阀芯(2)可沿阀腔(3)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阀腔(3)中,阀芯(2)的外周面与阀腔(3)的壁面滑动密封配合,阀芯(2)的外周面上沿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1)、第二环形槽(22)、第三环形槽(23);
所述阀芯(2)可在所述阀腔(3)滑动至左位或右位,当阀芯(2)处于左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与第三油口(AH)通过第一环形槽(21)连通,第五油口(AL)、第六油口(BL)通过第二环形槽(22)连通,第二油口(B)与第四油口(BH)通过第三环形槽(23)连通;当所述阀芯(2)处于右位时,所述第一油口(A)与第五油口(AL)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刚黎桑姜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佰力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