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主要内容为:所述油箱体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油箱体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吸油口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隔板固定安装在油箱体内切将油箱体内分为两部分,隔板左侧为吸油区,另一侧为回油区,油箱体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油箱体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大油箱盖覆盖在油箱体上方且通过螺钉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空气滤清器和回油过滤器都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小油箱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回油过滤器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储油、散热、防尘、沉淀污物等功能,便于工作液的防污和沉淀;复式油箱盖的结构设计,便于油箱清洗和附件安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
技术介绍
油箱是各类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用途是储存液体介质,起散热、分离液休介质中的空气以及沉淀液体介质中杂质的作用。油箱的好坏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尤其对液压泵的寿命有重要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集成度高且防污可靠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主要内容为:包括空气滤清器、螺钉、液位计、吸油口、隔板、吸油区、回油区、放油球阀、支耳、回油管、油箱体、大油箱盖、回油过滤器和小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所述油箱体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所述吸油口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油箱体内切将油箱体内分为两部分,所述隔板左侧为吸油区,另一侧为回油区,所述油箱体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所述油箱体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所述大油箱盖覆盖在油箱体上方且通过螺钉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所述空气滤清器和回油过滤器都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所述小油箱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所述回油过滤器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上钻有多个小孔且其下部有缺口。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体用厚度为3_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隔板和油箱体都采用lCrl8Ni9Ti不锈钢且经过吹砂和酸洗处理。作为优选,所述液位计上带有温度尺。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具有储油、散热、防尘、沉淀污物等功能,便于工作液的防污和沉淀;复式油箱盖的结构设计,便于油箱清洗和附件安装;防污可靠、安装集成度高,使用维护方便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气滤清器,2-螺钉,3-液位计,4-吸油口,5-隔板,6-吸油区,7-回油区,8-放油球阀,9-支耳,10-回油管,11-油箱体,12-大油箱盖,13-回油过滤器,14-小油箱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该系统主要内容为:包括空气滤清器1、螺钉2、液位计3、吸油口 4、隔板5、吸油区6、回油区7、放油球阀8、支耳9、回油管10、油箱体11、大油箱盖12、回油过滤器13和小油箱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11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所述油箱体11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 4,所述吸油口 4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3,所述隔板5固定安装在油箱体11内切将油箱体11内分为两部分,所述隔板5左侧为吸油区6,另一侧为回油区7,所述油箱体11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8,所述油箱体11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9,所述大油箱盖12覆盖在油箱体11上方且通过螺钉2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所述空气滤清器I和回油过滤器13都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小油箱盖14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回油过滤器13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10。所述油箱盖是双层结构,由大油箱盖12和小油箱盖14组合而成,大油箱盖12覆盖在油箱体11上方,由螺钉2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大油箱盖12可以连同安装在其上的附件整体拆除,其优点是油箱口开度较大,便于箱体内部的清洗;小油箱盖14用螺钉2紧固在大油箱盖12上,可以方便地打开,进行工作液的加注及过滤;大油箱盖12用于频次较少的拆装,主要是定期进行油箱内壁的清洗,且可以作为附件的安装板;小油箱盖14用于频次较多的拆装,主要是工作液的加注。所述隔板5将油箱分成吸油区6和回油区7 ;在隔板5上钻有若干小孔,迫使回油经隔板5上的小孔流到吸油区6,延长了工作液的流动路线,利于沉淀和散热;隔板5下部有缺口,使吸油区6的油液沉淀物可以经此缺口至回油区7,然后经排油口放出。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如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锁紧防松机构是在锁紧连接结构基础上,增加由防松螺钉、钢珠以及和钢珠形成相切线的作用锥孔共同组成。其工作机理为:当调整防松螺钉后,螺钉轴向进给,推动钢珠将作用力均匀加载在钢珠和锥孔相切圆上.这个结构类似于力、位移放大器。即增力机构.将产生大小相同、方向通过相切圆法线的分布力,使轴端向外均匀有限变形,进而锁紧螺纹周向紧密咬合,减小螺纹间隙,达到防松的目的。【主权项】1.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包括空气滤清器(1)、螺钉(2)、液位计(3)、吸油口(4)、隔板(5)、吸油区(6)、回油区(7)、放油球阀(8)、支耳(9)、回油管(10)、油箱体(11)、大油箱盖(12)、回油过滤器(13)和小油箱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11)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所述油箱体(11)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4),所述吸油口(4)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3),所述隔板(5)固定安装在油箱体(11)内切将油箱体(11)内分为两部分,所述隔板(5)左侧为吸油区(6),另一侧为回油区(7),所述油箱体(11)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8),所述油箱体(11)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9),所述大油箱盖(12)覆盖在油箱体(11)上方且通过螺钉(2)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所述空气滤清器⑴和回油过滤器(13)都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小油箱盖(14)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回油过滤器(13)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钻有多个小孔且其下部有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11)用厚度为3_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和油箱体(11)都采用lCrl8Ni9Ti不锈钢且经过吹砂和酸洗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3)上带有温度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主要内容为:所述油箱体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油箱体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吸油口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隔板固定安装在油箱体内切将油箱体内分为两部分,隔板左侧为吸油区,另一侧为回油区,油箱体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油箱体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大油箱盖覆盖在油箱体上方且通过螺钉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空气滤清器和回油过滤器都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小油箱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上,回油过滤器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本技术具有储油、散热、防尘、沉淀污物等功能,便于工作液的防污和沉淀;复式油箱盖的结构设计,便于油箱清洗和附件安装。【IPC分类】F15B21-04, F15B1-26【公开号】CN204436899【申请号】CN201420859629【专利技术人】朱桂林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开式油箱,包括空气滤清器(1)、螺钉(2)、液位计(3)、吸油口(4)、隔板(5)、吸油区(6)、回油区(7)、放油球阀(8)、支耳(9)、回油管(10)、油箱体(11)、大油箱盖(12)、回油过滤器(13)和小油箱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体(11)底部为偏置的倒锥结构,所述油箱体(11)左侧面上靠近底部安装有吸油口(4),所述吸油口(4)正面上安装有液位计(3),所述隔板(5)固定安装在油箱体(11)内切将油箱体(11)内分为两部分,所述隔板(5)左侧为吸油区(6),另一侧为回油区(7),所述油箱体(11)底部管路上安装有放油球阀(8),所述油箱体(11)两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耳(9),所述大油箱盖(12)覆盖在油箱体(11)上方且通过螺钉(2)与油箱体口部内侧四周的翻边紧固,所述空气滤清器(1)和回油过滤器(13)都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小油箱盖(14)通过螺钉(2)固定安装在大油箱盖(12)上,所述回油过滤器(13)下端安装有不锈钢回油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朱桂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