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32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纵梁上板、第一纵梁侧板、纵梁下板和第二纵梁侧板,所述纵梁上板与所述纵梁下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板、所述第一纵梁侧板、所述纵梁下板和所述第二纵梁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围合构成一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所述纵梁下板背离所述纵梁上板的一侧凸设有支撑体,减震器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减震器支架背离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凸设有用于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定位的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地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定位,为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带来了方便。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air spring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到普通家庭,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乘坐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已成为汽车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平稳性和操纵性,汽车空气悬架系统采用空气弹簧减震器代替传统的钢板弹簧减震器,在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中能满足其安装功能,同时又保证成员安全性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变得十分重要。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有效定位,为后续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带来了不便。因此,亟需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本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地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定位,为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带来了方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包括:纵梁上板、第一纵梁侧板、纵梁下板和第二纵梁侧板,所述纵梁上板与所述纵梁下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板、所述第一纵梁侧板、所述纵梁下板和所述第二纵梁侧板依次固定连接围合构成一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所述纵梁下板背离所述纵梁上板的一侧凸设有支撑体,减震器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减震器支架背离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凸设有用于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定位的限位凸起。优选地,所述支撑体朝向所述减震器支架的一侧凹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从所述支撑体的边缘向所述支撑体的中部延伸。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上开设有涂装漏液孔。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上开设有用于电泳进液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减震器支架为圆形结构,沿所述减震器支架的周向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器支架垂直的导向件。优选地,所述纵梁上板与所述第一纵梁侧板为一体化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纵梁侧板背离所述第一纵梁侧板的一侧凸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体背离所述减震器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震器支架与所述支撑体焊接,焊接处涂设有点焊密封胶。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与空气弹簧减震器胶套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表面通过电泳设置有电泳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通过将纵梁上板、第一纵梁侧板、纵梁下板和第二纵梁侧板依次连接围合构成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将减震器支架固定设置在凸设在纵梁下板上的支撑体上,本安装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强度高;通过在减震器支架上凸设有限位凸起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有效定位,为后续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带来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中的纵梁下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去除减震器支架的示意图。图中:10-纵梁上板;20-第一纵梁侧板;30-纵梁下板;31-支撑体;32-排气槽;33-涂装漏液孔;40-第二纵梁侧板;41-支撑凸起;50-减震器支架;51-导向件;52-限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简化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地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定位,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纵梁上板10、第一纵梁侧板20、纵梁下板30和第二纵梁侧板40,纵梁上板10与纵梁下板30平行间隔设置,纵梁上板10、第一纵梁侧板20、纵梁下板30和第二纵梁侧板40依次固定连接围合构成一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可选地,纵梁上板10、第一纵梁侧板20、纵梁下板30和第二纵梁侧板40通过点焊进行连接。纵梁下板30背离纵梁上板10的一侧凸设有支撑体31,减震器支架50固定设置在支撑体31上,可选地,减震器支架50与支撑体31通过点焊进行连接,在焊接处涂设有点焊密封胶,通过点焊密封胶保证焊接处的密封性能。减震器支架50背离支撑体31的一侧凸设有用于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定位的限位凸起52,将限位凸起52与空气弹簧减震器胶套进行过盈配合,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减震器支架50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有效定位,为后续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带来便利。为了进一步地限制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位置,可选地,减震器支架50为圆形结构,沿减震器支架50的周向固定设置有与减震器支架50垂直的导向件51,通过导向件51为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提供导向,进一步降低安装的难度,导向件51可以沿减震器支架50的周向设置一周,也可以采用多块导向件51沿减震器支架50的周向间隔固定设置,导向件51采用间隔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用效为空气弹簧减震器进行导向的同时,减轻了重量,减少了材料的使用。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制造的难度,减少焊接,从而提高本安装结构的强度,可选地,纵梁上板10与第一纵梁侧板20为一体化结构。具体地,纵梁上板10与第一纵梁侧板20可以采用同一块板进行弯折,通过钣金工艺制成。在第二纵梁侧板40背离第一纵梁侧板20的一侧凸设有支撑凸起41,支撑凸起41的一端与支撑体31背离减震器支架50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凸起41进一步提高了对支撑体31的支撑力,进而提高对减震器支架50的支撑强度。进一步地,本安装结构需要进行防锈处理,可选地,通过电泳在本安装结构的表面设置电泳漆,电泳是涂装金属工件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电泳涂装可以实现自动化,能够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流水作业。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泳漆可以是阳极电泳漆、阴极电泳漆或者单组分电泳漆,在此不做限定。为了使电泳涂装过程顺利地进行,在限位凸起52上开设有用于电泳进液的通孔,为了使电泳液顺利地流入,提高涂装的效果,保证电泳涂装时的排气性能,在支撑体31朝向减震器支架50的一侧凹设有排气槽32,排气槽32从支撑体31的边缘向支撑体31的中部延伸,同时在支撑体31上开设有涂装漏液孔33。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支架50可以使用钢板冲压成型,材料厚度为1.2mm,通过减震器支架50来支撑空气弹簧减震器,位于减震器支架50上的限位凸起52能够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上板(10)、第一纵梁侧板(20)、纵梁下板(30)和第二纵梁侧板(40),所述纵梁上板(10)与所述纵梁下板(3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板(10)、所述第一纵梁侧板(20)、所述纵梁下板(30)和所述第二纵梁侧板(40)依次固定连接围合构成一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所述纵梁下板(30)背离所述纵梁上板(10)的一侧凸设有支撑体(31),减震器支架(5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体(31)上,所述减震器支架(50)背离所述支撑体(31)的一侧凸设有用于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定位的限位凸起(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上板(10)、第一纵梁侧板(20)、纵梁下板(30)和第二纵梁侧板(40),所述纵梁上板(10)与所述纵梁下板(3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纵梁上板(10)、所述第一纵梁侧板(20)、所述纵梁下板(30)和所述第二纵梁侧板(40)依次固定连接围合构成一个具有中空腔体的框体,所述纵梁下板(30)背离所述纵梁上板(10)的一侧凸设有支撑体(31),减震器支架(5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体(31)上,所述减震器支架(50)背离所述支撑体(31)的一侧凸设有用于对空气弹簧减震器进定位的限位凸起(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1)朝向所述减震器支架(50)的一侧凹设有排气槽(32),所述排气槽(32)从所述支撑体(31)的边缘向所述支撑体(31)的中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1)上开设有涂装漏液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52)上开设有用于电泳进液的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维邹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