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80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展示部,展示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展板,每个展板的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卡片的放置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对展板进行自动翻动的翻动组件。本方案无需老师对卡片进行托举。

A multifunctional teaching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知识卡片等,以提高教学的效果。这些卡片会装订成册,在向同学们展示过程中,老师会对上面涉及的内容进行讲解,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手动对卡片进行翻动,这样老师可以向同学展示不同卡片上的内容并对不同卡片上展示的内容进行讲解。由于现目前,老师需要边讲解边手动对卡片进行翻动,操作非常不便。另外,现目前的卡片在展示过程中,老师会一直手持卡片向同学展示,老师的手部一直处于托举卡片的状态,这样时间久了,胳膊和手部也会感到酸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以无需老师对卡片进行托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展示部,展示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展板,每个展板的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卡片的放置部,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对展板进行自动翻动的翻动组件。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为:放置部用于放置卡片,实现了将卡片放在每个展板的侧面上,展板为每个卡片依附的载体,这样对展板进行翻动就是对卡片进行翻动。支撑架用于对展示部进行固定和支撑,这样当向同学展示各个卡片时,只需要将展示部放置在支撑架上即可,支撑架对展示部进行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老师无需用手对卡片进行托举,老师的手部比较轻松,不会感到酸痛。由于若干个展板转动连接在一起,故若干个展板可进行翻动。翻动组件用于对展板进行自动翻动,这样老师在对不同的卡片上的内容讲解过程中,无需手动对展板进行翻动,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进一步,翻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滑动块、推动杆和用于驱动转动杆以自身的一端为中心旋转的电机,滑动块沿转动杆的轴向方向滑动连接在转动杆上,推动杆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块上,转动杆被电机驱动的一端与滑动块之间连接有拉簧,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间歇拉动滑动块滑动的间歇拉动机构;转动杆位于展示部的上方,转动杆的上方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推动杆的顶端设有第三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相斥,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相吸,每个展板的顶部上均设有能够与推动杆底端相抵的挡块,多个挡块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间歇拉动机构用于拉动滑动块向远离转动杆的转动端移动,滑动块在移动过程中对拉簧进行拉动,使得拉簧蓄力。拉簧蓄力后,当使间歇拉动机构不再对滑动块产生作用时,滑动块可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向靠近转动杆的转动端移动而复位。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转动杆通过滑动块带动推动杆一同移动,当推动杆移动到第一磁铁的下方时,推动杆上的第三磁铁受到第一磁铁的斥力而向下移动,推动杆的底端能够与挡块相抵,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推动杆的底端与挡块相抵,推动杆推动挡块做弧线运动,从而带动展板实现自动翻转。当展板翻转过后,推动杆移动到第二磁铁的下方,第二磁铁对第三磁铁进行相吸,从而使得推动杆向上移动,推动杆自动向上移动而从挡块处退出,这样推动杆的底部不再与挡块相抵,从而避免翻转之后的展板上的挡块阻碍推动杆继续圆周运动。然后间歇拉动机构驱动滑动块向远离转动杆的转动端移动一端距离,滑动块带动推动杆沿转动杆轴向移动一端距离,使得推动杆的底端能够对下一个展板上的挡块相抵,从而使得下一个展板能够实现翻转。由此,通过本方案实现了对若干个展板进行逐一翻动,从而能够向学生展示不同展板上的卡片内容。进一步,间歇拉动机构包括拉绳和间歇转动的绳辊,拉绳缠绕在绳辊上,拉绳远离绳辊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上。由此,通过绳辊间歇性转动,绳辊对拉绳进行间歇性缠绕,拉绳对滑动块进行间歇性拉动,从而实现了滑动块在转动杆上向远离转动杆的转动端的间歇性移动。进一步,间歇拉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绳辊间歇转动的马达。由此,马达可为绳辊间歇性转动提供动力。这样,用于使绳辊转动的结构较为简单。进一步,间歇拉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连接在绳辊上的齿轮、与齿轮间歇啮合的弧形齿条、可拆卸连接在绳辊上的单向轴承。由此,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转动杆带动齿轮一同移动,当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后,齿轮在弧形齿条上滚动,齿轮发生转动,齿轮带动绳辊在单向轴承上转动;当齿轮与弧形齿条分离后,齿轮停止转动,绳辊也停止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动杆转动过程中绳辊自动间歇性转动,无需额外安装马达进行驱动,较为节约能源。另外,当齿轮与弧形齿条分离后,由于单向轴承只能单向转动,无法反向转动,故单向轴承会将绳辊锁死,绳辊上的拉绳不会被释放开,从而避免了拉簧拉动滑动块向靠近转动杆的转动端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实现滑动块的定向移动。另外由于单向轴承与绳辊可拆卸连接,故需要滑动块向靠近转动杆的转动端移动而复位时,可使单向轴承与绳辊分离,单向轴承不再对绳辊产生作用,绳辊可自由转动,绳辊能够将拉绳释放开,从而使得滑动块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复位,滑动块的复位操作更加简单。进一步,单向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内圈上设有卡槽,绳辊上设有能够卡在卡槽中的卡块。由此,通过卡块卡在卡槽中,从而实现了单向轴承与绳辊的可拆卸连接,这样绳辊转动时,可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而带动单向轴承转动。另外,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得单向轴承与绳辊的连接和分离比较方便、快捷。进一步,外圈上设有插杆,转动杆设有绳辊的端部上设有插槽,插杆插在插槽中。通过将插杆插到插槽中,从而实现了将单向轴承固定在转动杆上,单向轴承和转动杆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快捷。进一步,展示部包括固定环,展板的端部上设有滑动孔,固定环穿过滑动孔。由此,对展板进行翻动时,展板的滑动孔在固定环上滑过,实现了展板的翻动。进一步,展示部包括安装板,安装板和支撑架之间通过吸盘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由此,安装板为展示部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部位。通过吸盘将安装板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结构较为简单方便。进一步,放置部为透明的放置槽。由此,通过将卡片直接放入到放置槽中,从而实现了卡片被固定到展板上。通过本方案,将卡片固定在展板上的方式较为简单方便。放置槽为透明的,便于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展示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磁盘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B的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2中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图8为图7中单向轴承的仰视图;图9为图7中弧形齿条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杆1、放置板2、展板3、固定环4、电机5、磁性盘6、转动杆7、挡块8、拉簧9、推动杆10、马达11、绳辊12、滑槽13、拉绳14、固定块15、滑动块16、限位块17、第三磁铁18、安装板19、第二磁铁20、第一磁铁21、单向轴承22、齿轮23、弧形齿条24、外圈25、内圈26、卡槽27、插杆28。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包括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展示部,所述展示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展板,每个展板的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卡片的放置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对展板进行自动翻动的翻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展示部,所述展示部包括若干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展板,每个展板的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卡片的放置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对展板进行自动翻动的翻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滑动块、推动杆和用于驱动转动杆以自身的一端为中心旋转的电机,所述滑动块沿转动杆的轴向方向滑动连接在转动杆上,推动杆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块上,转动杆被电机驱动的一端与滑动块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间歇拉动滑动块滑动的间歇拉动机构;所述转动杆位于展示部的上方,转动杆的上方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推动杆的顶端设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相斥,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相吸,每个展板的顶部上均设有能够与推动杆底端相抵的挡块,多个挡块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拉动机构包括拉绳和间歇转动的绳辊,所述拉绳缠绕在绳辊上,拉绳远离绳辊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上。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