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243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驱动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液压驱动单元包括阀体、偏心电机和蓄能器,阀体上设有主缸油口和轮缸油口,阀体内设有控制通道,控制通道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泵进油口单向阀、柱塞泵和泵出油口单向阀;主缸油口与第一电磁阀之间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过程中主缸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在第一流道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制动过程中制动主缸的压力,通过制动主缸的压力波动反应,来改变电磁阀的动态控制特性,更加精确的控制轮缸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以及最佳减速度的状态。

A new anti lock braking system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系统
,具体讲的是一种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配置有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两轮车,由于其行车安全性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制动防抱死系统是两轮车制动技术的核心,其作用就是在两轮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始终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从而防止两轮车甩尾,在制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最大,从而保证最小制动距离,同时能够保证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高驾驶安全性。虽然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大多都是由阀块、增减压阀、偏心电机、蓄能器及一个电子控制单元组成,此套系统只能通过机械式的控制阀块中的电磁阀开启或关闭状态来保持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的最大减速度及车辆稳定性,而当车辆行驶在弯道等复杂路况上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就很容易由于控制不当而造成车辆不稳定引起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主缸压力并调节电磁阀的线性控制,提高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它包括液压驱动单元、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所述的液压驱动单元包括阀体、偏心电机和至少一个蓄能器,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制动主缸连通的主缸油口和与制动轮缸连通的轮缸油口,所述的阀体内设有至少一条控制通道,每条控制通道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泵进油口单向阀、柱塞泵和泵出油口单向阀,所述的主缸油口、第一电磁阀、轮缸油口、第二电磁阀、蓄能器、泵进油口单向阀、柱塞泵、泵出油口单向阀和主缸油口依次连通形成控制通道;所述的偏心电机用于驱动柱塞泵动作;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与偏心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偏心电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动作;所述主缸油口与第一电磁阀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制动过程中主缸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一种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当车辆行驶在复杂路面如砂石沥青雨水交错的路面上时,如果单纯的靠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该系统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很难精确的控制制动轮缸的工作压力,从而无法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以及最佳减速度的状态。这时就需要改变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动态控制特性,而这种特性可以通过制动主缸的压力波动来反应,所以在第一流道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制动过程中制动主缸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压力估算,运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或脉冲频率调制(PFM)的控制方式更加精确的控制轮缸的工作压力,提升驾驶员的制动舒适性以及在复杂路况上行驶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上连接有倾角传感器,所述的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倾斜角度,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当车辆行驶在弯道上紧急制动时,车辆轮胎与地面接触面较小,如果按照在直线上的控制逻辑,轮速传感器采集轮速信号,然后将该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对其信号进行分析,估算出此时的车速以及减速度,再与轮速对比计算出车轮的滑移率,并估算地面的附着系数及其变化,然后发出指令给液压驱动单元,由液压驱动单元按照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动作,此时会由于车速及附着系数估算与实际相差较大而引起制动不稳定。而本专利技术在电子控制单元中增加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用以采集车辆倾斜角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电子控制单元的内部算法能精确计算出制动时的车辆横向速度与纵向速度,以及轮胎与地面的实时附着系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前后制动器的工作压力分配,以达到车辆在弯道上防抱死和转向能力依旧的效果,使车辆制动更安全、有效,制动距离更短,轮胎的使用寿命更长。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轮缸油口及第二电磁阀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蓄能器及泵进油口单向阀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所述的泵进油口单向阀与柱塞泵及泵出油口单向阀之间形成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由于偏心电机驱动柱塞泵工作而形成一个高压腔。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车辆在正常行驶时的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阀不得电,使第一电磁阀处于常开状态,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磁阀不得电,使第二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均为两个,所述的控制通道为两条。制动主缸一般包括前轮制动主缸和后轮制动主缸,所述的制动轮缸也即前轮制动轮缸和后轮制动轮缸,前轮制动轮缸与前轮制动卡钳连接,后轮制动轮缸与后轮制动卡钳连接;所述的控制通道为两条,也即双通道的制动防抱死系统。这样设置后,在遇到紧急状态驾驶员捏前刹时,如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前轮主缸压力过大,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控制车辆后轮轮缸的压力,使后轮也有一定的减速度,避免因前后轮轮速差过大而导致车辆翘尾,继而引发伤亡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液压驱动单元,2、电子控制单元,3、制动主缸,4、制动轮缸,5、偏心电机,6、蓄能器,7、主缸油口,8、轮缸油口,9、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泵进油口单向阀,12、柱塞泵,13、泵出油口单向阀,14、第一流道,15、压力传感器,16、倾角传感器,17、第二流道,18、第三流道,19、第四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同时术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区分各部件的名称,并没有主次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它包括液压驱动单元1、电子控制单元2以及至少一个制动主缸3和制动轮缸4;液压驱动单元1包括阀体、偏心电机5和至少一个蓄能器6,阀体上设有与制动主缸3连通的主缸油口7和与制动轮缸4连通的轮缸油口8,阀体内设有至少一条控制通道,每条控制通道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泵进油口单向阀11、柱塞泵12和泵出油口单向阀13,主缸油口7、第一电磁阀9、轮缸油口8、第二电磁阀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它包括液压驱动单元(1)、电子控制单元(2)以及至少一个制动主缸(3)和制动轮缸(4);所述的液压驱动单元(1)包括阀体、偏心电机(5)和至少一个蓄能器(6),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制动主缸(3)连通的主缸油口(7)和与制动轮缸(4)连通的轮缸油口(8),所述的阀体内设有至少一条控制通道,每条控制通道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泵进油口单向阀(11)、柱塞泵(12)和泵出油口单向阀(13),所述的主缸油口(7)、第一电磁阀(9)、轮缸油口(8)、第二电磁阀(10)、蓄能器(6)、泵进油口单向阀(11)、柱塞泵(12)、泵出油口单向阀(13)和主缸油口(7)依次连通形成控制通道;所述的偏心电机(5)用于驱动柱塞泵(12)动作;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2)与偏心电机(5)、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偏心电机(5)、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油口(7)与第一电磁阀(9)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4)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5)与电子控制单元(2)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制动过程中主缸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两轮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它包括液压驱动单元(1)、电子控制单元(2)以及至少一个制动主缸(3)和制动轮缸(4);所述的液压驱动单元(1)包括阀体、偏心电机(5)和至少一个蓄能器(6),所述的阀体上设有与制动主缸(3)连通的主缸油口(7)和与制动轮缸(4)连通的轮缸油口(8),所述的阀体内设有至少一条控制通道,每条控制通道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泵进油口单向阀(11)、柱塞泵(12)和泵出油口单向阀(13),所述的主缸油口(7)、第一电磁阀(9)、轮缸油口(8)、第二电磁阀(10)、蓄能器(6)、泵进油口单向阀(11)、柱塞泵(12)、泵出油口单向阀(13)和主缸油口(7)依次连通形成控制通道;所述的偏心电机(5)用于驱动柱塞泵(12)动作;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2)与偏心电机(5)、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偏心电机(5)、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油口(7)与第一电磁阀(9)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4),所述第一流道(14)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5)与电子控制单元(2)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制动过程中主缸的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东升刘洋吴柳杰涂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