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2439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和防抱死单元,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两个前轮轮缸以及两个后轮轮缸,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防抱死系统引入到全地形车上,并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充分结合,不仅能够保持车辆的最大减速度,还能保持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及转向能力,从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

Anti lock system of hydraulic brake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具体是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制动系统领域中,防抱死系统已经运用得较为普遍,如汽车、普通摩托车、电动车等领域,但在某一特定类型的摩托车领域,如全地形机动车,目前还未配置防抱死系统,而随着法律法规的推动,未来全地形车辆在达到一定排量规格后也是需强制安装防抱死系统的。鉴于上述原因,目前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合于全地形车辆的防抱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全地形车辆使用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两个前轮轮缸以及两个后轮轮缸,前轮制动阀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连通,后轮制动阀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连通,其中,还包括防抱死单元,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与前轮制动阀之间,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与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之间,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连通,前轮蓄能器与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与后轮制动阀之间,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与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之间,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连通,后轮蓄能器与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连通,偏心电机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传动连接,控制器同时与偏心电机、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将防抱死系统引入到全地形车上,并与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充分结合,不仅能够保持车辆的最大减速度,还能保持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及转向能力,从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而且防抱死单元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在车轮即将趋于抱死状态时能够快速响应,避免车轮完全抱死,从而能够使车辆制动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点,制动效果达到最好,行车更为安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还包括阀块,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及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均设置在阀块上,阀块上设有与前轮制动阀相通的右手刹油缸接口、与后轮制动阀相通的左手刹油缸接口、同时与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相通的脚刹油缸接口、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和前轮常闭电磁阀相通的前轮轮缸接口以及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后轮常开电磁阀和后轮常闭电磁阀相通的后轮轮缸接口。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集成度高,安装空间小,整个系统布局美观,成本低廉,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具有非常大的适用范围,市场竞争力强;同时,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还省去了现有全地形车辆液压制动单元中必不可少的多个三通接头和多根与连通接头连通的制动油管,从而有效避免了三通接头以及油管连接处因安装不规范而导致液压油泄漏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均包括制动柱塞、制动回位弹簧、制动阀盖以及设于阀块上的制动阀孔,制动阀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制动柱塞和制动回位弹簧均位于制动阀孔内,制动阀盖密封连接在制动阀孔开口处的内周壁上,制动回位弹簧顶在制动阀盖与制动柱塞的一端之间,制动柱塞的另一端抵在制动阀孔的底部,制动柱塞的外周壁上轴向间隔地设有环形的手刹驱动滑块和环形的脚刹驱动滑块,手刹驱动滑块和脚刹驱动滑块均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并将制动阀孔分隔为制动油密封腔、手刹油密封腔和脚刹油密封腔,阀块上开设有与制动油密封腔相通的制动油通孔、与手刹油密封腔相通的手刹油通孔以及与脚刹油密封腔相通的脚刹油通孔,手刹油通孔与右手刹油缸接口或左手刹油缸接口连通,脚刹油通孔与脚刹油缸接口连通,且当脚踏油流入脚刹油密封腔和/或手刹油流入手刹油密封腔时,制动柱塞能够向着制动阀盖方向滑动。上述结构的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不仅可以满足手刹单独控制两个相应车轮上的制动卡钳,脚踏板可以同时控制四个车轮上的制动卡钳,符合全地形车辆制动的独特性,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便于集成于阀块上,使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经济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手刹驱动滑块上套接有制动密封圈,制动密封圈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脚刹驱动滑块上套接有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均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制动密封圈、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制动油密封腔、手刹油密封腔和脚刹油密封腔之间的液压油相互渗漏,使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工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手刹驱动滑块的环宽大于脚刹驱动滑块的环宽。上述结构在满足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可以手刹单独控制两个相应车轮上的制动卡钳,脚踏板可以同时控制四个车轮上的制动卡钳的同时,使得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更为方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均包括泵柱塞、泵回位弹簧、泵密封圈、泵进油单向阀、泵出油单向阀以及设于阀块上的泵腔,泵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阀块上沿泵腔的轴向开设有与泵腔底部相通的泵柱塞通孔,泵柱塞可滑动地插在泵柱塞通孔内,且泵柱塞的一端伸入在泵腔内,泵柱塞的另一端与偏心电机传动连接,泵密封圈设置在泵腔的底部,并压紧在泵腔的内周壁与泵柱塞的外周壁之间,使泵密封圈与泵柱塞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阀块上设有与泵腔的内周壁相通的泵进油通孔和泵出油通孔,泵进油单向阀设置在泵进油通孔内,泵出油单向阀密封连接在泵腔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泵腔与泵出油通孔通过泵出油单向阀连通,泵回位弹簧设置在泵腔内,并顶在泵出油单向阀与泵柱塞的一端之间。上述结构的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便于集成于阀块上,使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经济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还均包括泵固定套,泵出油单向阀朝向泵腔的一端设有固定凸环,泵固定套的一端与固定凸环套接,泵固定套的另一端抵在泵密封圈上,并将泵密封圈压紧在泵腔的底部,泵固定套的内周壁上开设有通油孔,泵回位弹簧位于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两个前轮轮缸(6)以及两个后轮轮缸(7),所述前轮制动阀(4)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6)连通,所述后轮制动阀(5)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7)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抱死单元,所述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以及控制器(19),两个所述前轮常开电磁阀(13)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制动阀(4)之间,两个所述前轮常闭电磁阀(14)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4)连通,所述前轮蓄能器(11)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所述后轮常开电磁阀(15)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制动阀(5)之间,两个所述后轮常闭电磁阀(16)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5)连通,所述后轮蓄能器(12)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连通,所述偏心电机(8)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19)同时与偏心电机(8)、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两个前轮轮缸(6)以及两个后轮轮缸(7),所述前轮制动阀(4)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6)连通,所述后轮制动阀(5)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7)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抱死单元,所述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以及控制器(19),两个所述前轮常开电磁阀(13)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制动阀(4)之间,两个所述前轮常闭电磁阀(14)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4)连通,所述前轮蓄能器(11)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所述后轮常开电磁阀(15)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制动阀(5)之间,两个所述后轮常闭电磁阀(16)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5)连通,所述后轮蓄能器(12)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连通,所述偏心电机(8)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19)同时与偏心电机(8)、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20),所述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及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均设置在阀块(20)上,所述阀块(20)上设有与前轮制动阀(4)相通的右手刹油缸接口(21)、与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左手刹油缸接口(22)、同时与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脚刹油缸接口(23)、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13)和前轮常闭电磁阀(14)相通的前轮轮缸接口(24)以及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后轮常开电磁阀(15)和后轮常闭电磁阀(16)相通的后轮轮缸接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均包括制动柱塞(26)、制动回位弹簧(27)、制动阀盖(28)以及设于阀块(20)上的制动阀孔(29),所述制动阀孔(29)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制动柱塞(26)和制动回位弹簧(27)均位于制动阀孔(29)内,所述制动阀盖(28)密封连接在制动阀孔(29)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所述制动回位弹簧(27)顶在制动阀盖(28)与制动柱塞(26)的一端之间,所述制动柱塞(26)的另一端抵在制动阀孔(29)的底部,所述制动柱塞(26)的外周壁上轴向间隔地设有环形的手刹驱动滑块(30)和环形的脚刹驱动滑块(31),所述手刹驱动滑块(30)和脚刹驱动滑块(31)均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并将制动阀孔(29)分隔为制动油密封腔(32)、手刹油密封腔(33)和脚刹油密封腔(34),所述阀块(20)上开设有与制动油密封腔(32)相通的制动油通孔(35)、与手刹油密封腔(33)相通的手刹油通孔(36)以及与脚刹油密封腔(34)相通的脚刹油通孔(37),所述手刹油通孔(36)与右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柳杰刘洋单东升陈赞叶壮壮王新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