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柜体和柜门,柜体的背板上设置有航空插头、输入电源插头、电源保险丝和开关,柜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通孔,柜体上、且位于柜门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柱、紧急按钮和模拟调节按钮,柜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加热模块,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MCU和A/D转换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给主控MCU,主控MCU的输入端经接线柱与输入模块电性连接,主控MCU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穿过通孔,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通过A/D转换模块上传至输入模块,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heating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的
,尤其是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物理实验,其本身是对物理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补充,多一些动手实践,从而搞清楚实验原理。目前,温度加热控制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需要在教学时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智能温度加热控制。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帮助学生理解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门的一侧通过搭扣与柜体连接,所述柜门的另一侧通过铰链板与柜体连接,所述柜体的背板上设置有航空插头、输入电源插头、电源保险丝和开关,所述柜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通孔,所述柜体上、且位于柜门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柱、紧急按钮和模拟调节按钮,所述柜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加热模块,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MCU和A/D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给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输入端经接线柱与输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MCU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穿过通孔,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通过A/D转换模块上传至输入模块。进一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与主控MCU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棒,所述降温模块为风扇。进一步,所述输入模块与物联网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为工控机或PLC或单片机。进一步,所述线路板上还设置有整流电路、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插头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底脚,所述底脚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有开关、紧急按钮和电源保险丝,并且将加热模块固定安装在柜体内,安全性能高,接线柱供学生自行接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去掉柜门后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源工作原理框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加热模块和降温模块工作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包括柜体2和柜门6,所述柜门6的一侧通过搭扣3与柜体2连接,所述柜门6的另一侧通过铰链板9与柜体2连接,实现柜门6和柜体2的一侧活动连接,还包括底脚5,所述底脚5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2的底部,有利于柜体2的固定,底座5的设置使柜体2与实验平台留有空隙,方便搬动。所述柜体2的背板上设置有航空插头10、输入电源插头13、电源保险丝12和开关11,航空插头10用于连接其他控制设备,输入或输出信号,输入电源插头13用于输入220V交流市电,电源保险丝12用于在电源信号出现故障时及时断开电路,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开关11与输入电源插头13电性连接,在输入220V交流市电后,打开开关11,即可开始实验。所述柜体2上、且位于柜门6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柱4、紧急按钮7和模拟调节按钮8,接线柱4包括两排,第一排是5V电源接线柱、12V电源接线柱、24V电源接线柱和地线接线柱,第二排是第一信号接线柱、第二信号接线柱、第三信号接线柱和地线接线柱,所述接线柱4用于连接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与物联网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为工控机或PLC或单片机,紧急按钮7用于在电路发生故障时,及时跳闸断路,从而保证电路的安全,按下模拟调节按钮8,用于确定受控对象参数的模拟形式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并根据一定的调节规律产生模拟输出信号推动执行器消除偏差,使受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或按预定规律变化。所述线路板上还设置有整流电路、电压转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插头13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220V交流市电经整流、降压后供电给主控MCU。所述柜体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通孔1,所述柜体2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用于安装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棒,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MCU和A/D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给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输入端经接线柱4与输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MCU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穿过通孔1,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通过A/D转换模块上传至输入模块。主控MCU内设置有PID算法,主控MCU接收输入模块的信号后,控制加热模块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采集柜体2内温度,并反馈给输入模块,闭环反馈,使得柜体内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4,所述第二安装孔14用于安装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与主控MCU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降温模块为风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主控MCU接收输入模块的信号后,控制降温模块进行降温,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采集柜体2内温度,并反馈给输入模块,闭环反馈,使得柜体内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不乏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2)和柜门(6),所述柜门(6)的一侧通过搭扣(3)与柜体(2)连接,所述柜门(6)的另一侧通过铰链板(9)与柜体(2)连接,所述柜体(2)的背板上设置有航空插头(10)、输入电源插头(13)、电源保险丝(12)和开关(11),所述柜体(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通孔(1),所述柜体(2)上、且位于柜门(6)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柱(4)、紧急按钮(7)和模拟调节按钮(8),所述柜体(2)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用于安装加热模块,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MCU和A/D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给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输入端经接线柱(4)与输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MCU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穿过通孔(1),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通过A/D转换模块上传至输入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度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2)和柜门(6),所述柜门(6)的一侧通过搭扣(3)与柜体(2)连接,所述柜门(6)的另一侧通过铰链板(9)与柜体(2)连接,所述柜体(2)的背板上设置有航空插头(10)、输入电源插头(13)、电源保险丝(12)和开关(11),所述柜体(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通孔(1),所述柜体(2)上、且位于柜门(6)的下方设置有接线柱(4)、紧急按钮(7)和模拟调节按钮(8),所述柜体(2)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用于安装加热模块,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MCU和A/D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给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输入端经接线柱(4)与输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MCU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穿过通孔(1),用于采集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通过A/D转换模块上传至输入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飞,于运友,刘军,叶和平,万安,梁炳东,戴冰鸿,郑婉君,褚云云,黄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市共创未来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市众创芯慧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