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68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二个磁性单元且沿径向转动以驱使电动载具改变行进方向的转向轴;环设于所述转向轴上使转向轴可枢转地卡接于转向辅助单元上,转向辅助单元对转向轴施予转动惯量而使转向轴沿径向转动;以及在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附近环境进行感测并自动地控制转向辅助单元所述转向轴施予至少一转动惯量的控制器。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在取车与停车的其中之一的状态使电动载具自动转向的目的。

Automatic steering ass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转向辅助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动载具且可自动施予转动惯量的自动转向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体积与重量较小的二轮或三轮的机动车辆如自行车或电动载具(或称电动机车、电动摩托车)在现在的中国台湾社会中应用相当普遍,尤其是电动载具,兼具动力与机动性佳的诸多优点,相当适合在拥挤环境中进行运输或行驶,因此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或穿梭于山间小路。为此,不仅仅是满足一般使用者在一般状态下骑乘,为了达成让更多使用者方便使用的目的,市面上也渐渐衍生出符合特殊使用者或符合特殊情况下的电动载具,譬如针对行动不方便人士或是对于骑乘环境有特殊需求的情况可以在骑乘过程中更方便使用。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时,仍须倚靠使用者进行手动地方向控制,对于出力与反应较慢的行动不方便人士或是对于骑乘环境有特殊需求的情况(如不平整的地面、坑洞等),容易造成使用者在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过程中产生不便或甚至发生因多次来回移动而摔伤或遭压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辅助装置,在让用户进行取车与停车的期间能够使所述电动载具自动地进行转向,让所述电动载具能够依循正确轨迹进行一次性的移动,避免了重复来回移动且降低所述电动载具发生倾倒的机率,从而达成方便且安全取车与停车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包括:一转向轴,沿径向转动并驱使一电动载具改变行进方向;一转向辅助单元,环设于所述转向轴上,使所述转向轴可枢转地卡掣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沿着所述转向轴的径向对所述转向轴施予至少一转动惯量,使所述转向轴沿径向转动;以及一控制器,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电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进行感测并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开始使用本创作之自动转向辅助装置时,环设于所述电动载具的所述转向轴上的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与所述控制器电性导通的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当使用者在操作所述电动载具时,若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电动载具当下正处于取车或停车的期间时,所述控制器会开始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沿着所述转向轴的径向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其中,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可以是单向单次、单向多次以及多向多次的其中至少之一及其组合。本技术的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可依据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的感测结果的不同,在不同情况下对所述电动载具的所述转向轴进行方向控制,使所述电动载具在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可以更加方便,让使用者无论是透过人力牵引、石化引擎或电动马达来移动所述电动载具时,让所述电动载具能够依循正确轨迹进行一次性的移动,避免了重复来回移动且降低所述电动载具发生倾倒的机率,从而达成方便且安全取车与停车的目的。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一无线通信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透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否输出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定位传感器以及一控制单元;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进行感测,产生一定位指令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以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电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自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接收所述定位指令而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一平衡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平衡模块透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输出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的数值大小。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按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且所述至少一按钮切换所述电动载具是否在取车与停车的其中之一的状态,并透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否输出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一仪表板,配置于所述转向轴顶端且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仪表板显示所述控制器、所述转向轴以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的其中至少之一的状态。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握杆,配置于所述转向轴顶端,以供手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轴的转动角度。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所述电动载具可以是二轮电动机车或三轮电动机车;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透过磁力以及机械力的其中之一而被驱动。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一蓄电单元,分别供电给所述转向辅助单元以及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而言,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还包括一无线控制模块,配置于至少一智能型装置中,且透过所述至少一智能型装置控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否输出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实际配置示意图;图2A、2B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功能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按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转动惯量进行单向单次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转动惯量进行单向多次的动作示意图;以及图6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转动惯量进行多向多次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动转向辅助装置2电动载具10转向轴20转向辅助单元21转动惯量30控制器31A定位传感器32B定位传感器33控制单元34定位指令40无线通信单元50平衡模块60按钮70仪表板80蓄电单元100握杆200无线控制模块300智能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借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技术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组件数量等,均仅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实际配置示意图;图2A、2B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功能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转向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按钮示意图。以下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描述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1,包括:转向轴10、转向辅助单元20、控制器30、无线通信单元40、平衡模块50、按钮60、仪表板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设置于一电动载具中,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转向轴,具有一轴线,沿所述轴线转动,以改变所述电动载具的行进方向;/n一转向辅助单元,环设于所述转向轴上,使所述转向轴可枢转地卡接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至少一转动惯量,使所述转向轴沿所述轴线转动;以及/n一控制器,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电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进行感测并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向辅助装置,设置于一电动载具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向轴,具有一轴线,沿所述轴线转动,以改变所述电动载具的行进方向;
一转向辅助单元,环设于所述转向轴上,使所述转向轴可枢转地卡接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至少一转动惯量,使所述转向轴沿所述轴线转动;以及
一控制器,与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电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进行感测并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无线通信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透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是否输出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定位传感器以及一控制单元;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对所述电动载具的附近环境进行感测,产生一定位指令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以及所述转向辅助单元电连接,且在所述电动载具的取车与停车的期间,自所述至少一定位传感器接收所述定位指令而自动地控制所述转向辅助单元对所述转向轴施予所述至少一转动惯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平衡模块,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宗何锦玮
申请(专利权)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