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2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通过对分流板内的主流道与支流道进行中心对称设置,配合注料嘴在型腔上方的中心对称设置,使注料嘴在型腔进行注料的过程中,原料的注射压力作用在入子上时,尽量保证入子两侧受到原料注射压力平衡,进而尽量避免入子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的倾斜量过大,其成型过程中通过在合模注塑步骤中,利用沿型腔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设置的注料嘴注入到合模后的型腔内,使注料嘴注入的原料的压力在入子的两侧尽量保持平衡,使入子尽可能不发生倾斜偏移,解决了蓄电池壳成型过程中,原料注射压力对产品品质产生影响的技术问题。

Plastic mold structure of hot runner of battery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壳注塑成型加工
,具体为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蓄电池壳注塑成型的塑胶模具均为冷流道注塑模具,冷流道注塑模具即将熔融状态下的塑胶通过浇口套、流道和浇口进入模具型腔,在流道内不设置任何加热元件,冷流道塑胶模具在成型蓄电池壳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冷料道模具开模之后会在浇口套、流道、浇口部分形成废料水口料;2:成型周期长、压力损失大,生产效率低;3、成型的产品表面光洁度低不美观壁厚不均匀;4、力学性能较低。中国技术申请号为20181052177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电池槽及电池盖热流道塑胶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的内部设有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安装在模具主体中,模具主体中设有活动接口,活动接口通过螺丝与模具主体固定连接。该种蓄电池电池槽及电池盖热流道塑胶模具运用的是热流道塑胶模具,设有设有温控箱,且温控箱具备温度过高报警功能及自动调节功能,通过温控箱有效的调节整体式热流道系统中的温度,从而使溶体温度变化控制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可以使模具内部剩余的原料不会冷却,避免再次经过粉碎设备进行破碎,使生产现场不会产生粉尘,对员工没有职业伤害,没有环境污染,从而达到环保作用。虽然,上述专利实现了在对蓄电池壳热流道注塑加工,但是其任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并未考虑到在注塑加工过程中,注料嘴的排列分布在进料过程中的压力对蓄电池壳成型品质的影响,降低成型后蓄电池壳的力学性能;2、蓄电池壳成型注射过程中,原料注射压力大,长期工作后,极易导致型腔破裂;3、蓄电池壳成型后,脱模过程中,顶杆直接顶出蓄电池壳,导致蓄电池壳上出现凹块,影响表面光洁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通过对分流板内的主流道与支流道进行对称设置,配合注料嘴在蓄电池壳的中心对称设置,使注料嘴在进行注料的过程中,原料的注射压力作用,尽量保证入子两侧受到原料注射压力平衡,进而尽量避免入子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的倾斜量过大,解决了现有热流道塑胶模具原料注射压力对产品品质产生影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总成,所述上模总成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隔热板、上模固定板、热流道板及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内嵌设有上模盖板与型腔板,所述上模盖板覆盖于所述型腔板的上方,该型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注塑成型蓄电池壳的型腔及围绕该型腔设置且对型腔内成型的所述蓄电池壳进行冷却的冷却流道,所述上模总成内设置有与该型腔连通且向该型腔内注入热塑胶的热流道组;以及下模总成,所述下模总成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下模板及下模固定板,该下模板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的入子单元,该入子单元与所述型腔一一对应穿插配合形成与蓄电池壳成仿形设置的成型腔,所述下模总成内设置有将成形后倒扣于所述入子单元上的蓄电池壳顶出的脱模组。作为改进,所述型腔宽度方向所在的侧壁成弧形向外凸起设置。作为改进,所述热流道组包括:进料嘴;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主流道及与该主流道连通的若干支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中心点与所述进料嘴连通设置;注料嘴组,,若干的所述注料嘴组相对于所述进料嘴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另一侧端面上,其与所述型腔一一对应设置,且其包括与所述支流道一一对应连通设置的注料嘴,该注料嘴出料口正对所述型腔连通设置;以及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围绕所述主流道及所述支流道设置。作为改进,所述进料嘴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中心点位置处,所述主流道及所述支流道均沿所述分流板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两侧。作为改进,每组注料嘴组中的所述注料嘴与均沿对应的所述型腔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设置,其均设置于所述型腔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且其自所述型腔的中心点沿该型腔宽度方向的中线向两侧排列设置。作为改进,每组注料嘴组中的所述注料嘴均沿对应所述型腔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设置,该注料嘴均设置于对应所述型腔任意一组的对角上,且该注料嘴均分别位于型腔内成型的所述蓄电池壳沿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组及第五组单格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作为改进,所述入子单元包括沿所述型腔的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的若干入子,该入子与所述蓄电池壳内的单格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该型腔长度两侧的所述入子对应该型腔宽度方向所在的侧壁的部位均成弧形向外凸起设置。作为改进,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上模板对应配合的位置处凹陷设置有虎口,该虎口为斜坡设置,其与所述下模板底部的凸嘴对应包覆设置。作为改进,所述脱模组包括:推板,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正对所述上模板的一侧,其滑动套设于所述入子单元上,且其可收纳于所述下模板内;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其上端部与所述推板连接;导套,所述导套安装于所述下模板上,其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以及推杆,所述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其上端部与所述推板连接,其下端部设置有对所述推板进行限位的圆柱形的限位部。本技术塑胶模具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对分流板内的主流道与支流道进行中心对称设置,配合注料嘴在型腔上方的中心对称设置,使注料嘴在型腔进行注料的过程中,原料的注射压力作用在入子上时,尽量保证入子两侧受到原料注射压力平衡,使入子不会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进而尽量避免入子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的倾斜量过大,保证成型的蓄电池壳的尺寸均满足设计尺寸,提高蓄电池壳抗碎、抗裂的力学性能;(2)本技术通过对型腔宽度方向所在的侧壁与位于型腔长度两侧的入子进行弧形凸起处理,使成型的蓄电池壳的长度方向的侧壁在冷却收缩后,通过凸起余量抵消冷却收缩量,使蓄电池壳宽度方向所在的侧壁不在向内收缩,提高蓄电池壳的成型品质,提高产品尺寸精度;(3)本技术通过利用在下模板上设置推板,利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推板,通过推板与蓄电池壳开口边沿的卡合,推动蓄电池壳从入子上脱离,实现蓄电池壳的脱模处理,避免了顶杆直接顶出蓄电的壳,影响表面光洁度;(4)本技术通过在下模板上设置虎口对上模板上的凸嘴进行包覆,即实现了上模总成与下模总成之间的快速定位合模,同时对设置于上模板上的型腔进行加强,避免注塑机的高压使型腔胀裂,提高型腔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塑胶模具结构稳定性强、蓄电池的成型方法更加优化,实现了成型的蓄电池壳的力学性能与尺寸精度高,且表面光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热流道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热流道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热流道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下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脱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下模板与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总成(10),所述上模总成(10)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隔热板(1)、上模固定板(2)、热流道板(3)及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内嵌设有上模盖板(43)与型腔板(41),所述上模盖板(43)覆盖于所述型腔板(41)的上方,该型腔板(4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注塑成型蓄电池壳(40)的型腔(411)及围绕该型腔(411)设置且对型腔(411)内成型的所述蓄电池壳(40)进行冷却的冷却流道,所述上模总成(10)内设置有与该型腔(411)连通且向该型腔(411)内注入热塑胶的热流道组(5);以及/n下模总成(20),所述下模总成(20)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下模板(6)及下模固定板(7),该下模板(6)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的入子单元(61),该入子单元(61)与所述型腔(411)一一对应穿插配合形成与蓄电池壳(40)成仿形设置的成型腔,所述下模总成(20)内设置有将成型后倒扣于所述入子单元(61)上的蓄电池壳(40)顶出的脱模组(8)。/n

【技术特征摘要】
1.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总成(10),所述上模总成(10)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隔热板(1)、上模固定板(2)、热流道板(3)及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内嵌设有上模盖板(43)与型腔板(41),所述上模盖板(43)覆盖于所述型腔板(41)的上方,该型腔板(4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注塑成型蓄电池壳(40)的型腔(411)及围绕该型腔(411)设置且对型腔(411)内成型的所述蓄电池壳(40)进行冷却的冷却流道,所述上模总成(10)内设置有与该型腔(411)连通且向该型腔(411)内注入热塑胶的热流道组(5);以及
下模总成(20),所述下模总成(20)沿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叠加连接的下模板(6)及下模固定板(7),该下模板(6)上竖直设置有若干的入子单元(61),该入子单元(61)与所述型腔(411)一一对应穿插配合形成与蓄电池壳(40)成仿形设置的成型腔,所述下模总成(20)内设置有将成型后倒扣于所述入子单元(61)上的蓄电池壳(40)顶出的脱模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411)宽度方向所在的侧壁成弧形向外凸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组(5)包括:
进料嘴(51);
分流板(52),所述分流板(52)内设置有主流道(521)及与该主流道(521)连通的若干支流道(522),所述主流道(521)的中心点与所述进料嘴(51)连通设置;
注料嘴组(53),若干的所述注料嘴组(53)相对于所述进料嘴(51)设置于所述分流板(52)的另一侧端面上,其与所述型腔(411)一一对应设置,且其包括与所述支流道(522)一一对应连通设置的注料嘴(531),该注料嘴(531)出料口正对所述型腔(411)连通设置;以及
加热元件(54),所述加热元件(54)围绕所述主流道(521)及所述支流道(52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壳热流道塑胶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嘴(51)设置于所述分流板(52)的中心点位置处,所述主流道(521)及所述支流道(522)均沿所述分流板(52)的中心点成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52)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琦亮
申请(专利权)人:优耐富长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