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搁丝砖及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70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搁丝砖及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包括砖体,包括若干个砖体,其特征在于:各砖体的上部具有近似“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在平台结构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砖体的上部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的上部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所形成的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包括若干个搁丝砖,搁丝砖分布设置在多边形状的连接点处,并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搁丝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成稳定多边形,各电热器件首尾电连接成一体,形成多边形电热结构;电热器件与炉体内腔非接触,形成低热损、高辐射热效电热结构。具有炉壁储热量小、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小、热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A kind of silk laying brick and its electric heating structure with low heat loss and high hea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搁丝砖及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搁丝砖,特别是涉及一种搁丝砖及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属于金属热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炉广泛用于冶金、铸造、热处理和锻造等行业,据统计其能耗约占热加工专业厂的80%以上。因此,提高工业炉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延长炉子及其电热结构的寿命,是工业炉研究的重点之一。工业炉结构包括炉衬、炉架、加热装置、炉用机械和控制系统。炉衬由耐火材料、隔热材料和建筑材料构成,而工业炉的主要热损是炉衬的蓄热和炉墙的散热。现有技术中,工业炉中一般采用螺旋线状电阻丝为加热元件,将所述的螺旋线状电阻丝设置在搁丝砖上形成工业炉的加热结构。由于所述的搁丝砖直接设置在工业炉的炉壁上或直接与工业炉的炉壁连接,因此存在炉壁储热量大、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大、辐射热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为了降低热损耗,人们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公开:专利号为“2017201049508”、名称为“一种低热损、耐高温的搁丝砖”技术专利,专利号为“99124186X”、名称为“减少工业炉搁丝砖热损失的内炉壁结构”和专利号为“991241835”、名称为“减少工业炉搁丝砖造成的热损失的方法”技术专利,虽然这些专利技术方案各采取了措施减少热损失,但由于其涉及的搁丝砖结构都是与炉壁直接连接,因此仍然存在炉壁储热量大、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大、热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搁丝砖结构存在炉壁储热量大、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大、热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提供一种搁丝砖。具有炉壁储热量小、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小、辐射热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搁丝砖,包括砖体,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砖体的上部具有近似“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在平台结构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所述砖体的上部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的上部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若干个搁丝砖,所述搁丝砖的砖体的上部具有近似“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在平台结构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所述砖体的上部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的上部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所述搁丝砖分布设置在多边形状的连接点处,并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搁丝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成稳定多边形,各电热器件首尾电连接成一体,形成多边形电热结构;电热器件与炉体内腔非接触,形成低热损、高辐射热效电热结构。本技术的目的之二还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进一步地,所述搁丝砖的砖体的上部具有近似双“T”状的结构,其前端放置电热器件、后端与固定件连接。进一步地,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有若干层,形成多层立体式多边形的非接触炉体式电热结构。进一步地,在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中,电热器件与炉体内腔之间形成间隙,形成通风散热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电热器件由陶瓷管和电热丝构成,电热丝缠绕在陶瓷管上,各电热丝首尾电连接成一体并设置电源正输入端、负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带开口的套钩和连接杆,带开口的套钩与搁丝砖的砖体的上部后端连接,连接杆与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中,根据内壁尺寸而定包括三角形结构、四边形结构、五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八边形结构、十边形结构或者十二以上边形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由于包括若干个搁丝砖,所述搁丝砖的砖体的上部具有近似“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在平台结构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所述砖体的上部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的上部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所述搁丝砖分布设置在多边形状的连接点处,并通过电热器件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搁丝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成多边形,各电热器件首尾电连接成一体,形成多边形电热结构;电热器件与炉体内腔非接触,形成低热损、高辐射热效电热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搁丝砖结构存在炉壁储热量大、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大、热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具有炉壁储热量小、发热器件的热损耗小、热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2、本技术由于是使用搁丝砖作为连接件,使若干条陶瓷管连接成多边形层状结构,每层多边形层状结构在炉体内构成近似的圆形的发热体结构,增大了发热体与受热体之间的热传递面积,具有受热均匀、辐射热效率高等特点和有益效果。3、本技术由若干条陶瓷管连接成多边形层状结构,由于与炉体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加上搁丝砖和陶瓷管不与炉体内壁接触,因此,具有防止热短路、蓄热少、散热快、方便热量向炉内腔扩散、辐射热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和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搁丝砖层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陶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1涉及的搁丝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具有近似“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1-2,在平台结构1-2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1-2-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1-1-1,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1的上部1-1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可以由若干块搁丝砖层叠组成立体式搁丝砖结构。参照图2,本实施例1涉及的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包括若干个搁丝砖,所述搁丝砖的砖体1的上部1-1具有近似“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1-2,在平台结构1-2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1-2-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1-1-1,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1的上部1-1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所述搁丝砖分布设置在多边形状的连接点处,并通过电热器件2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搁丝砖通过固定件3固定连接成稳定多边形,各电热器件2首尾连接成一体,形成多边形电热结构;电热器件2与炉体内腔非接触,形成低热损、高辐射热效电热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搁丝砖的砖体1的上部1-1具有近似双“T”状的结构,其前端放置电热器件2、后端与固定件3连接。通过电热器件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搁丝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具有“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1-2),在平台结构(1-2)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1-2-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1-1-1),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1)的上部(1-1)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搁丝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具有“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1-2),在平台结构(1-2)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1-2-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1-1-1),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1)的上部(1-1)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


2.一种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搁丝砖,所述搁丝砖的砖体(1)的上部(1-1)具有“T”状或双“T”状的结构,底部为平台结构(1-2),在平台结构(1-2)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上弧状凹槽(1-2-1),所述砖体(1)的上部(1-1)底面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弧状凹槽(1-1-1),形成从两侧安装电热器件的结构;砖体(1)的上部(1-1)投影面积较小,形成电热器件的易嵌入及取出式结构;所述搁丝砖分布设置在多边形状的连接点处,并通过电热器件(2)连接成多边形状结构;搁丝砖通过固定件(3)固定连接成稳定多边形,各电热器件(2)首尾连接成一体,形成多边形电热结构;电热器件(2)与炉体内腔非接触,形成低热损、高辐射热效电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热损、高热效电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搁丝砖的砖体(1)的上部(1-1)具有双“T”状的结构,其前端放置电热器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