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45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该变速器分离系统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向轴,所述的导向轴上套设有分离轴承组件;还包括驱动分离轴承组件运动的分离叉轴,所述的分离叉轴包括叉轴主体、支撑臂和驱动臂;所述的支撑臂内设有第一润滑通道;所述支撑臂上与壳体连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润滑通道的出油孔;所述的分离轴承组件上设有连通分离轴承组件内侧面的第二润滑通道,还包括连通第一润滑通道和第二润滑通道的柔性输油管。以上所述的变速器分离系统,同时兼顾了多处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并且对现有分离系统的结构改动幅度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A transmission sepa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
本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分离系统是变速器离合机构的关键部件,用于驱动离合器工作。传统的分离系统主要包括起到支撑作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心处设有导向轴,还包括套设在导向轴上并与导向轴滑动连接的分离轴承组件,壳体上还设有驱动分离轴承滑动的分离叉轴。分离系统的润滑一直是变速器领域的难题,其中主要运动部位有两处,分离叉轴与壳体的连接部位,以及分离轴承组件与导向轴的连接部位,现有的分离系统均没有很好的对上述运动部位进行润滑,影响了分离系统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同时兼顾了多处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并且对现有分离系统的结构改动幅度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向轴,所述的导向轴上套设有分离轴承组件;还包括驱动分离轴承组件运动的分离叉轴,所述的分离叉轴包括叉轴主体、支撑臂和驱动臂,所述的支撑臂和驱动臂分别与壳体旋转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撑臂内设有第一润滑通道,所述第一润滑通道延伸至支撑臂端部,并在支撑臂端部开口;所述支撑臂上与壳体连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润滑通道的出油孔;所述的分离轴承组件上设有连通分离轴承组件内侧面的第二润滑通道,还包括连通第一润滑通道和第二润滑通道的柔性输油管。第一润滑通道内的润滑油从出油孔处对支撑臂与壳体之间的连接进行润滑,第二润滑通道内的润滑油对分离轴承组件与导向轴之间的连接进行润滑,同时兼顾了两处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柔性输油管的设置,将第一润滑通道和第二润滑通道连接,仅需要设置位于支撑臂端部的一个进油口,即可满足两个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需求。在实现主要运动部位润滑的前提下,简化了输油管路,减少了外部配套输油系统,减小了对现有分离系统的结构改动幅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臂和支撑臂分别通过滚针轴承与壳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与驱动臂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壳体上与驱动臂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三润滑通道,所述的第三润滑通道与安装孔的孔壁连通。驱动臂用于与外部的驱动组件连接,为分离系统工作的动力输入部位,因此,对驱动臂的整体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第三润滑通道设置在壳体上,在满足驱动臂润滑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了驱动臂的力学性能不会受到削弱,进而提高分离系统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变速器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变速器分离系统的侧面全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变速器分离系统中分离叉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导向轴12,所述的导向轴12上套设有分离轴承组件2。还包括驱动分离轴承组件2运动的分离叉轴4,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分离叉轴4包括叉轴主体、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所述的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分别通过滚针轴承与壳体1旋转活动连接。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驱动臂41对应的安装孔。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支撑臂42内设有第一润滑通道43,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3延伸至支撑臂42端部,并在支撑臂42端部开口。所述支撑臂42上与壳体1连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润滑通道43的出油孔44。第一润滑通道43内的润滑油从出油孔44处对支撑臂4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进行润滑。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分离轴承组件2上设有连通分离轴承组件2内侧面的第二润滑通道21,第二润滑通道21内的润滑油对分离轴承组件2与导向轴12之间的连接进行润滑。还包括连通第一润滑通道43和第二润滑通道21的柔性输油管5。柔性输油管5的设置,将第一润滑通道43和第二润滑通道21连接,仅需要设置位于支撑臂42端部的一个进油口,即可满足两个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与驱动臂41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三润滑通道11,所述的第三润滑通道11与安装孔的孔壁连通。驱动臂41用于与外部的驱动组件3连接,为分离系统工作的动力输入部位,因此,对驱动臂41的整体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第三润滑通道11设置在壳体1上,在满足驱动臂41润滑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了驱动臂41的力学性能不会受到削弱,进而提高分离系统整体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的变速器分离系统,同时兼顾了多处主要运动部位的润滑,并且对现有分离系统的结构改动幅度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导向轴(12),所述的导向轴(12)上套设有分离轴承组件(2);还包括驱动分离轴承组件(2)运动的分离叉轴(4),所述的分离叉轴(4)包括叉轴主体、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所述的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分别与壳体(1)旋转活动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42)内设有第一润滑通道(43),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3)延伸至支撑臂(42)端部,并在支撑臂(42)端部开口;所述支撑臂(42)上与壳体(1)连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润滑通道(43)的出油孔(44);/n所述的分离轴承组件(2)上设有连通分离轴承组件(2)内侧面的第二润滑通道(21),还包括连通第一润滑通道(43)和第二润滑通道(21)的柔性输油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分离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导向轴(12),所述的导向轴(12)上套设有分离轴承组件(2);还包括驱动分离轴承组件(2)运动的分离叉轴(4),所述的分离叉轴(4)包括叉轴主体、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所述的支撑臂(42)和驱动臂(41)分别与壳体(1)旋转活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42)内设有第一润滑通道(43),所述第一润滑通道(43)延伸至支撑臂(42)端部,并在支撑臂(42)端部开口;所述支撑臂(42)上与壳体(1)连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润滑通道(43)的出油孔(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峰黄海华郑超叶旭强杨学海李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