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育山专利>正文

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4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主要是以一内具轨道的扶手座供升降板容设,该升降板设有鱼骨状圆弧化的连续卡孔,而扶手座正面镂空设一长孔,且在长孔下方两侧开设弧孔以供圆柱对应卡抵两卡孔,令底端呈收束部的拨动板可配合弹簧而容置于长孔中滑动,促使拨动板受弹簧顶制而位于长孔下方时可以限制圆柱卡抵卡孔,而在拨动板上移以令圆柱可对应收束部靠合时,可供调整扶手座的升降,另,在扶手座顶端则是经由一卡抵座轨接扶手板底座,促使扶手板可以相对扶手座前后位移调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主要由一内具轨道的扶手座供升降板容设,该升降板设有鱼骨状圆弧化的连续卡孔,而扶手座正面镂空设一长孔,且在长孔下方两侧开设弧孔以供圆柱对应卡抵两卡孔,令底端呈收束部的拨动板可配合弹簧而容置于长孔中滑动,促使拨动板受弹簧顶制而位于长孔下方时可以限制圆柱卡抵卡孔,而在拨动板上移以令圆柱可对应收束部靠合时,可达到调整扶手座升降的目的,另,在扶手座顶端则是经由一卡抵座轨接扶手板底座,其中扶手板底座的底面排列有复数的凹弧面,而卡抵座顶面则是设有两Ц型镂空成型的弧形弹片呈相对状态,促使扶手板可以相对扶手座前后位移调整而定位。
技术介绍
可以调整升降的扶手结构,由于符合人体工学的个人需求,所以在椅具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因市场需求的竞争而有许多改良式的结构组成,令使用者可以获得更佳的操作效益,惟,既有的习用结构都是令升降板(或扶手座)先供控制升降的零件初步组成其中后,再以轨道容入的方式置入扶手座(或升降板)中,以令内部零件可以在空间的限制下而达到定位的目的,因此在施行轨道容入的结合步骤之前,控制升降的零件是尚未获得稳定的固定力,所以经常在升降板与扶手座结合的过程中,会因为零件的不稳固或摇晃力而发生意外弹跳出的问题,因此经常可以看到组装人员在找寻零件的现象,或者发生零件因遗失而不足的问题,不仅严重阻碍组装效率,而且浪费零件生产成本。为此,本技术人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制造、设计扶手升降结构的经验及技能,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之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其具有结构合理、定位容易和组装方便的优点。本技术是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主要是由扶手板、卡抵座、扶手座构成扶手前后调整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其中扶手板是于底面凹设纵向容槽且设有两复数凹弧面排列的区段;卡抵座是底面可供升降调整的扶手座顶端套入螺固,且顶面可置入容槽中前后滑动的座体,于其顶面设有两经由Ц型镂空而成型的弧形弹片;由上述的构件,令固设在扶手座顶端的卡抵座对应轨接置入扶手板的容槽中,促使弧形弹片是嵌入凹弧面中,即可在扶手板相对卡抵座前后位移时,由弧形弹片相对凹弧面提供嵌入可定位、脱离可位移的橾作效能。其中扶手板是由扶手上盖相对扶手板底座盖合锁固而组成,并于两复数凹弧面区段的两侧开设有轨道孔,且卡抵座在弧形弹片两侧对应轨道孔位置凸设螺孔柱,由螺孔柱穿置于轨道孔中,经由螺丝螺入螺孔柱以卡抵轨道孔另端的孔缘,构成卡抵座轨接于扶手板底座中呈可前后位移的状态。其中扶手板底座的容槽上是设置有复数纵向凸纹,以降低容槽与卡抵座顶面间的摩擦力。本技术主要是以一内具轨道的扶手座供升降板容设,该升降板设有鱼骨状圆弧化的连续卡孔,而扶手座正面镂空设一长孔,且在长孔下方两侧开设弧孔以供圆柱对应卡抵两卡孔,令底端呈收束部的拨动板可配合弹簧而容置于长孔中滑动,促使拨动板受弹簧顶制而位于长孔下方时可以限制圆柱卡抵卡孔,而在拨动板上移以令圆柱可对应收束部靠合时,可供调整扶手座的升降,另,在扶手座顶端则是经由一卡抵座轨接扶手板底座,促使扶手板可以相对扶手座前后位移调整,所以在组成后可以达到下述的效能一、由于本技术的组成是先令升降板容入扶手座中,再供其他的零件直接由扶手座对应升降板组成,所以可直接再以一外盖对应扶手座结合,将内部零件稳固定位,达到组装快速的目的,而且不虞发生零件弹脱的问题。二、本技术拨动板受弹簧顶制而位于长孔下方时可以限制圆柱卡抵卡孔,促使升降板与扶手座可以稳定定位,而在拨动板上移时,则升降板与扶手座间的相对位移力量将可令卡孔反向将两圆柱向拨动板的收束部靠合,促使升降板与扶手座呈可自由滑动状态,让使用者可以进行升、降的调整,而在拨动板受弹簧力回复后,则可再度令圆柱卡抵卡孔而定位,具有操作简便的效能。三、由于本技术卡抵座的弧形弹片是直接经由Ц型镂空而成型,再由扶手板底座与卡抵座间以轨接方式而组成,不需组装其他容易弹脱的零件(如弹簧、顶珠),因此在组装时可以提高人力及时间的效率,并降低零件成本,且在组成后可以达到扶手板相对扶手座前后位移调整的效益。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能确实明了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介绍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升降结构图。图2是是本技术的前后位移结构图。图3是是本技术的升降结构组成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升降结构的组成图。图5是本技术前后位移结构的组成状态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升降结构的操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扶手组成图。图8是本技术前后位移结构的橾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前后位移结构的另一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主要是由升降板1、扶手座2、拨动板3、外盖4、扳动钮5、圆柱6、扶手板7、卡抵座8所组成(如图1、图2所示),其中升降板1是由椅座连结出的板体,设有鱼骨状圆弧化的连续的卡孔11。扶手座2内具复数轨条24以相对升降板1构成轨道,而在正面凹设方槽21并镂空设一长孔22,且在长孔22下方两侧开设供圆柱容设的弧孔23,另在方槽21四周设有结合孔25及结合槽26。拨动板3是可对应嵌入长孔22中滑动的板块,其顶端开设一圆槽31、正面延设凸部33且设有孔34,而在底端则是具有一收束部32。外盖4为对应方槽21形状并具方孔41的盖体,可由方孔41供凸部33延伸出予以上下滑动,而在盖体四周具有对应方槽21的结合杆42、卡掣钩43。扳动钮5是设一凹部51、柱杆52对应拨动板3凸部33结合的钮。扶手板7是由扶手上盖71相对扶手板底座72盖合锁固而组成,在扶手板底座72的底面凹设纵向容槽721且设有两复数凹弧面722排列的区段,并于复数凹弧面722区段的两侧开设有轨道孔723(凹弧面722亦可在容槽721的纵向全长中设置成连续布满状态,而在两侧开设全长的轨道孔723,但会相对降低扶手板底座72的强度)。卡抵座8是底面可供扶手座2顶端套入螺固,且顶面可置入容槽721中前后滑动的座体,于其顶面设有两经由Ц型镂空而成型的弧形弹片81,并在弧形弹片81两侧对应轨道孔723位置凸设螺孔柱82。由上述的构件,首先令升降板1容入扶手座2中而受复数轨条24所对应,促使一相对的卡孔11是对准于扶手座2的弧孔23,此时即可将一弹簧7置于拨动板3的圆槽31中,令拨动板3置入长孔22后可令弹簧61另端抵顶于方槽21上方(如图3所示),复再将两圆柱6分别由弧孔23置入而卡抵两相对的卡孔11后,便可以外盖4相对方槽21结合,由外盖4而限制、定位方槽21中的拨动板3、弹簧61及圆柱6,以便再将扳动钮5结合拨动板3的凸部33即可完成扶手10的升降结构组成(如图4所示),所以在组成的过程中可以由各零件都是直接置入预定定位的组成技术,防止零件容易弹脱、遗失的问题,并提高组装效率,另者,将扶手座2顶端的卡抵座8对应置入扶手板底座72的容槽721中(如图5所示),促令弧形弹片81是嵌入凹弧面722中,且螺孔柱82是穿置于轨道孔723中,此时经由螺丝螺入螺孔柱82以卡抵轨道孔723另端的孔缘后,即可令卡抵座8轨接于扶手板底座72中呈可前后位移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扶手结构改良,主要是由扶手板、卡抵座、扶手座构成扶手前后调整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其中:    扶手板:是于底面凹设纵向容槽且设有两复数凹弧面排列的区段;    卡抵座:是底面可供升降调整的扶手座顶端套入螺固,且顶面可置入容槽中前后滑动的座体,于其顶面设有两经由Ц型镂空而成型的弧形弹片;    由上述的构件,令固设在扶手座顶端的卡抵座对应轨接置入扶手板的容槽中,促使弧形弹片是嵌入凹弧面中,即可在扶手板相对卡抵座前后位移时,由弧形弹片相对凹弧面提供嵌入可定位、脱离可位移的操作效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育山
申请(专利权)人:赖育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