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枕头架,尤指一种可令枕头不仅可依据使用者需求作高度调整,更可便于拆卸枕头架以进一步作维修保养的创新结构设计;包括:一固定单元、一升降单元及一迫抵插件相对构成,该迫抵插件插设于本体的倾斜导入槽,借助按压该按压端,而使该本体的限位片借助倾斜导入槽受力作用,令限位片的限位端呈朝外偏摆状态;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枕头架的升降单元除可与该椅靠背的固定单元作相对多段定位升降调整外,该枕头架的升降单元更可快速简易拆离该固定单元作进一步的保养维修动作,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维修操作上的便利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座椅的枕头架,尤其是一种不仅可令枕头依据使用者需求作高度调整,更可便于拆卸枕头架以进一步作维修保养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椅具的枕头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依需求而衍生出各种功能或场所需使用的椅具,而早期椅具只要求可供乘坐的实用功能,除了具备乘坐功能外,尚需具备别致的外观及符合枕头人体工学的设计、透气材质的使用与倾躺舒适性等。请参阅美国专利申请案号US007055909的Structure of a chairpillow》,其为提供一种座椅的枕头结构,于枕头上设有枢轴部,为与第一衔接单元其一端作具有紧度的枢接组设,而该第一衔接单元另一端形成有枢轴部,为与第二衔接单元其一端结合固定装置作所需限位角度的枢接组设,且该第二衔接单元另一端形成套接部,为供与座椅其椅背上端作组设定位;据此,借助枕头的枢轴部、第一衔接单元及第二衔接单元的衔接处作活动可调式的枢接设立,使枕头可依据坐着使用者需求的高低及角度倾仰作舒适性的保护头部设置。但是,此种现有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该现有的座椅枕头并无法方便于拆卸脱离该座椅,进而容易造成维修保养人员的维修困难。是以,针对上述现有座椅的枕头结构所存在的容易造成维修保养人员的维修困难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需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的枕头架;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是针对现有座椅的枕头结构所存在的并无法方便于拆卸脱离该座椅,进而造成维修保养人员的维修困难等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为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是借助一固定单元,其包含有一本体及一背板盖相对构组而成,其中该本体内部设有一纵向滑槽,该滑槽靠近顶端处贯设有一与外界横向连通的穿槽,该穿槽连接有一能够弹性偏摆的限位片,且该限位片朝向顶端面设有一倾斜导入槽,而该限位片的底端形成有一限位端;另该滑槽的两侧预定位置分别设有具弹性偏摆的一卡齿片及一迫抵片,其中该卡齿片设有一卡齿部;一升降单元,其包含有一升降体,以及连设于该升降体底端处的滑板,其中该滑板用以导滑组装于该本体的滑槽内,而该滑板的板面预定位置固定有一限挡件,该限挡件用以挡止限位于该本体的限位端,且该滑板的一侧端缘形成有齿缘,另一侧端缘形成有一侧缘,使该齿缘对应啮合于该本体的卡齿部而构成多段定位组态,且使该侧缘对应迫抵于本体的迫抵片;一迫抵插件,其包含有一设于底端的迫抵端及一设于顶端的按压端,令该迫抵插件插设于本体的倾斜导入槽,借助按压该按压端使该迫抵端沿该倾斜导入槽向下移动而推抵该限位片,而使该本体的限位片因受力作用而使限位端呈朝外偏摆状态;使该升降体的滑板的限挡件得以闪避该本体的限位端,而使该升降体的滑板能够顺利拆卸脱离该本体。承上所述,该升降单元的升降体的外部外覆包设一个座椅的枕头部。承上所述,该固定单元的外部外覆包设一个座椅的椅靠背。承上所述,该本体内侧预定位置设有数个内螺孔形态的固组孔,而该背板盖对应该本体的固组孔则设有相应穿孔形态的固定孔,以借助螺栓穿螺锁固该背板盖及本体。承上所述,该滑板的限挡件为具外螺纹的螺栓,而该滑板对应该限挡件则设有螺孔形态的锁孔,该限挡件螺锁于该滑板的锁孔。本技术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借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枕头架的升降单元除可与该椅靠背的固定单元作相对多段定位升降调整外,该枕头架的升降单元更可快速简易拆离该固定单元作进一步的保养维修动作,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维修操作上的便利及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组合立体图。图2 为本技术的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 为本技术的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组合剖视图。图4 为本技术的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动作示意图之一,其显示该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未拆卸时的状态。图5 为本技术的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动作示意图之二,其显示该升降单元与固定单元的已拆卸的状态。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固定单元1本体10穿槽11限位片111导入槽112限位端113滑槽101卡齿片12卡齿部121迫抵片14迫抵部15固组孔16迫抵插件17按压端171迫抵端172背板盖18固定孔19升降单元2升降体20固定部21滑板22侧缘23齿缘24锁孔25限挡件沈枕头部3椅靠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5所示,为本技术座椅的枕头架的较佳实施例,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其包括一固定单元1,其包含有一本体10及一背板盖18相对构组而成,其中本体10内侧预定位置设有数个内螺孔形态的固组孔16,而该背板盖18对应该本体10的固组孔16则设有相应穿孔形态的固定孔19,以此可由预定螺栓穿螺锁固该背板盖18及本体10,而该固定单元1的本体10可供进一步外覆包设一座椅的椅靠背4,又该本体10内部设有一纵向滑槽101,该滑槽101靠近顶端处贯设有一与外界横向连通的穿槽11,该穿槽11连接有一弹性偏摆的限位片111,且该限位片111朝向顶端面设有一倾斜导入槽112,而该限位片111的底端形成有一限位端113 ;另该滑槽101的两侧预定位置分别设有具弹性偏摆的一卡齿片12 及一迫抵片14,其中该卡齿片12设有一卡齿部121,且该迫抵片14设有一迫抵部15 ;一升降单元2,其包含有一升降体20,以及连设于该升降体20底端处的滑板22,及连设于该升降体20顶端处的内螺孔固定部21,而该升降体20可供进一步外覆包设一座椅的枕头部3,并可借助预定螺栓由该枕头部3外侧锁设于升降体20的固定部21,其中该滑板22用以导滑组装于该本体10的滑槽101内,而该滑板22的板面预定位置固定有一限挡件沈,该限挡件沈用以挡止限位于该本体10的限位端113,其中该滑板22的限挡件沈为具外螺纹的螺栓形态,而该滑板22对应该限挡件沈则设有螺孔形态的锁孔25,使该限挡件 26螺锁于该滑板22的锁孔25而达二者固定组态,且该滑板22的一侧端缘形成有齿缘24, 另一侧端缘形成有一侧缘23,令该齿缘M对应啮合于该本体10的卡齿部121而构成多段定位组态,且令该侧缘23对应迫抵于本体10的迫抵端15 ;一迫抵插件17,其包含有一设于底端的迫抵端172及一设于顶端的按压端171,令该迫抵插件17插设于本体10的倾斜导入槽112,借助按压该按压端171,而使该本体10的限位片111借助倾斜导入槽112弹性受力作用,令限位片111的限位端113呈朝外偏摆状态,使该升降体20的滑板22的限挡件沈得以闪避该本体10的限位端113,进一步使该升降体20的滑板22可顺利拆卸脱离该本体10。借助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该升降单元2可相对该固定单元1作升降调整,其调整方式是借助施力拉动该升降体20位置,借助该滑板22的齿缘M啮合于该主体的卡齿部121而彼此作多段定位升降调整;当使用者欲使该升降单元2拆卸脱离该固定单元1时,则需先按压该迫抵插件17的按压端171,而使该本体10的限位片111通过倾斜导入槽112弹性受力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的枕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固定单元,其包含有一个本体及一个背板盖相对构组而成,其中该本体内部设有一个纵向滑槽,该滑槽靠近顶端处贯设有一个与外界横向连通的穿槽,该穿槽连接有一个能够弹性偏摆的限位片,且该限位片朝向顶端面设有一个倾斜导入槽,而该限位片的底端形成有一个限位端;另该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具弹性偏摆的一个卡齿片及一个迫抵片,其中该卡齿片设有卡齿部;一个升降单元,其包含有一个升降体,以及连设于该升降体底端处的滑板,其中该滑板能够滑动地组装于该本体的滑槽内,而该滑板的板面固定有一个限挡件,该限挡件挡止限位于该本体的限位端,且该滑板的一侧端缘形成有齿缘,另一侧端缘形成有侧缘,该齿缘对应啮合于该本体的卡齿部而构成多段定位组态,且该侧缘对应迫抵于本体的迫抵片;一个迫抵插件,其包含有一个设于底端的迫抵端及一个设于顶端的按压端,该迫抵插件插设于本体的倾斜导入槽,通过按压该按压端使该迫抵端沿该倾斜导入槽向下移动而推抵该限位片,令该限位片的限位端呈朝外偏摆状态,使该升降体的滑板的限挡件得以闪避该本体的限位端,而使该升降体的滑板能够顺利拆卸脱离该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育山,赖彦全,
申请(专利权)人:赖育山,赖彦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