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788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包括内枕、外枕,内枕包括第一枕主体、两个第一侧枕,两个第一侧枕分别位于第一枕主体的两侧,第一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一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枕的大侧面连接;外枕包括第二枕主体、两个第二侧枕,两个第二侧枕分别位于第二枕主体的两侧,第二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二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枕的大侧面连接;内枕置于外枕的凹陷内侧。其可选择单独使用外枕或内枕,也可两枕同时使用。内外两枕同时使用时既能达到颈部制动,又能使头枕部悬空,交替受压点,从而能有效预防头枕部压疮;可在有效预防了头枕部的压疮的同时使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装置,具体指一种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术或颈椎疾患术后需要颈部制动的患者预防颈部压疮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
技术介绍
骨科患者颈椎损伤行牵引术或颈椎疾患术后常规需要颈部制动,以减轻局部刺激,防止骨折或内植物移位、脱落,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临床上常采用颈围固定或用盐袋固定于头部两侧,维持颈部制动,但国内颈托多为聚乙烯泡沫材料,透气性差,下颌部,男性喉结处,前胸部,肩胛处,头枕部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常规垫干毛巾,但其厚度,高度无法掌握,制动性差,需用盐袋固定于颈部两侧。因此,研发一种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通过该装置可以有效固定颈部,使颈部制动,减轻患者颈部疼痛,预防颈部长期制动引起的头枕部,肩胛处的压疮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包括内枕、外枕,内枕包括第一枕主体、两个第一侧枕,第一枕主体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150mm,高度为25mm,第一侧枕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50mm,高度为50mm,两个第一侧枕分别位于第一枕主体的两侧,第一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一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枕的大侧面连接;外枕包括第二枕主体、两个第二侧枕,第二枕主体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250mm,高度为25mm,第二侧枕的长
度为300mm,宽度为50mm,高度为100mm,两个第二侧枕分别位于第二枕主体的两侧,第二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二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枕的大侧面连接;内枕置于外枕的凹陷内侧。优选地,第一枕主体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一枕主体;第二枕主体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二枕主体;第一侧枕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一侧枕;第二侧枕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二侧枕。本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内置决明子,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节第一侧枕和第二侧枕的高度,决明子还具有安神明目的功效,可以促进患者的睡眠;其二,第一拉链、第一拉链分别设置在第一枕主体、第一枕主体的侧面上,可以避免坚硬物损伤头颈部;其三,水波垫材质的第一枕主体和第二枕主体可滑动游走起到按摩的作用,水波垫的水又可降低头部的高温;其四,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及病情进展程度,可选择单独使用外枕或内枕,也可两枕同时使用。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内外两枕同时使用时既能达到颈部制动,又能使头枕部悬空,交替受压点,从而能有效预防头枕部压疮;其五,与传统头部放置压疮圈护理方法相比,本技术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在有效预防了头枕部的压疮的同时使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骨科患者颈椎损伤行牵引术或颈椎疾患术后常规需要颈部制动,据研究,9.33/70kappa/mmhg持续时间1~2h可导致组织局部缺血,9.33/70kappa/mmhg持续时间>2h可导致组织不可逆损伤,32/240kappa/mmhg间歇性缓解,可使组织损伤产生轻微性的变化,本技术提供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根据此原理,并依据人体颈椎构造和运动特征,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设计而成,分内外两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舒适度需要交替使用,交替受压点,预防头枕部压疮,同时第一侧
枕和第二侧枕内置决明子,有镇静安神的功效,使患者感觉清洁舒适,易于接受,并且其种子坚硬,又可对头部和颈部起到固定的作用。可调式凹型颈椎枕还可以通过对人体大脑、心脏、心血管、颈椎等部位进行健康修复按摩的疗法,使人体康复,经络畅通,促进气血循环,降压降温,从而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第一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一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枕的大侧面连接;第二枕主体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二拉链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枕的大侧面连接;可根据患者的需要更换水波垫,保证患者的舒适。病人一人一枕,可清洗消毒反复使用,使用后可用环氧乙烷灭菌,防止交叉感染,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及病情进展程度,可选择单独使用内枕、外枕或两枕同时使用,一人搀扶患者头部,另一人将可调式凹型颈椎枕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经临床使用,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附图说明图1为内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枕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内枕1;外枕2;第一枕主体3;第一侧枕4;第一拉链5;第二枕主体6;第二侧枕7;第二拉链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中所示的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包括内枕1、外枕2,内枕1包括第一枕主体3、两个第一侧枕4,第一枕主体3的长度为300mm,
宽度为150mm,高度为25mm,第一侧枕4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50mm,高度为50mm,两个第一侧枕4分别位于第一枕主体3的两侧,第一枕主体3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一拉链5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枕4的大侧面连接;外枕2包括第二枕主体6、两个第二侧枕7,第二枕主体6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250mm,高度为25mm,第二侧枕7的长度为300mm,宽度为50mm,高度为100mm,两个第二侧枕7分别位于第二枕主体6的两侧,第二枕主体6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二拉链8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枕7的大侧面连接;内枕1置于外枕2的凹陷内侧。第一枕主体3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一枕主体;第二枕主体6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二枕主体;第一侧枕4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一侧枕;第二侧枕7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二侧枕。本技术工作时,内枕1置于外枕2的凹陷内侧,一人搀扶患者头部,另一人将可调式凹型颈椎枕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然后,一人将患者头部放下,置于可调式凹型颈椎枕的第一枕主体3上;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及病情进展程度,选择单独使用内枕1、外枕2,使用内枕1时,一人搀扶患者头部,另一人将内枕1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然后,一人将患者头部放下,置于内枕1的第一枕主体3上;使用外枕2时,一人搀扶患者头部,另一人将外枕2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然后,一人将患者头部放下,置于外枕2的第二枕主体6上。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调式凹型颈椎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内枕(1)单独使用,内枕(1)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第二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外枕(2)单独使用,外枕(2)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第三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内枕(1)和所述外枕(2)组合使用,组合使用时,所述内枕(1)置于外枕(2)的凹陷内侧;第一枕主体(3)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一枕主体,第二枕主体(6)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二枕主体,第一侧枕(4)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一侧枕,第二侧枕(7)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二侧枕;所述内枕(1)包括所述第一枕主体(3)、两个所述第一侧枕(4),所述第一枕主体(3)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80mm,高度为25mm,所述第一侧枕(4)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35mm,高度为50mm,所述两个第一侧枕(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枕主体(3)的两侧,所述第一枕主体(3)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一拉链(5)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枕(4)的大侧面连接;所述外枕(2)包括所述第二枕主体(6)、两个所述第二侧枕(7),所述第二枕主体(6)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170mm,高度为25mm,所述第二侧枕(7)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115mm,高度为100mm,所述两个第二侧枕(7)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枕主体(6)的两侧,所述第二枕主体(6)的两个大侧面通过第二拉链(8)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枕(7)的大侧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凹型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内枕(1)单独使用,内枕(1)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第二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外枕(2)单独使用,外枕(2)置于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后部;第三种结构形式为:所述内枕(1)和所述外枕(2)组合使用,组合使用时,所述内枕(1)置于外枕(2)的凹陷内侧;第一枕主体(3)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一枕主体,第二枕主体(6)为水波垫材质的第二枕主体,第一侧枕(4)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一侧枕,第二侧枕(7)为内置决明子的第二侧枕;所述内枕(1)包括所述第一枕主体(3)、两个所述第一侧枕(4),所述第一枕主体(3)的长度为200mm,宽度为8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芬涂艳许宸毓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