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71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油泵,包括:机械部分和与所述机械部分可拆卸地连接的控制部分,所述机械部分包括转子、环绕在所述转子周围的定子、与所述转子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同轴,用于支承所述转动轴的安装座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安装座的底座;所述定子包括工作端和定位端;所述工作端与所述转子相对设置;所述定位端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相抵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油泵,以电动机油泵的电机磁路气隙部位的定子直径为基准,用端盖对转子的转动轴进行定位,由此实现了转子的精确定位,保证了内转子模式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磁路气隙的精度,使得定子与转子的同心度好,进而提高电动机油泵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油泵。
技术介绍
电动机油泵通常具有内转子模式和外转子模式两种,内转子模式即为转子位于电机定子的内径部位,而外转子模式即为转子位于电机定子的外径部位(即为定子外围)。通常情况下,外转子模式的电动机油泵,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磁路气隙的偏差较大,因为转子需要通过位于中心的转动轴定位,当转子处于定子外围时,需要增设其他结构对转动轴和转子进行连接,如此一来,因为构件的增多,所以累积公差增大,使得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磁路气隙的偏差就随之增大。此外,现有技术中,虽然内转子模式的电动机油泵较为常见,但是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磁路气隙的偏差仍然无法真正的解决,因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定位通常采用支承定子的注塑壳体作为定位件,注塑壳体的尺寸无法得到精确的控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使得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同心度较差,进而影响磁路气隙的精准度。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悬浮转子的内转子模式的电动机油泵,虽然该种电动机油泵并非如上所述利用注塑壳体进行定位,但是因为悬浮转子位置的不确定因素,其与定子之间的定位并不固定,悬浮转子与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油泵,包括:机械部分(1)和与所述机械部分(1)连接的控制部分(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部分(1)包括转子(101)、与所述转子(101)配合的定子(102)、与所述转子(101)连接的转动轴(103)、用于支承所述转动轴(103)的安装座(104)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安装座(104)的底座(105);/n所述定子(102)包括工作端(1021)和定位端(1022);/n所述工作端(1021)与所述转子(101)相对设置;/n所述定位端(1022)与所述安装座(104)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油泵,包括:机械部分(1)和与所述机械部分(1)连接的控制部分(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部分(1)包括转子(101)、与所述转子(101)配合的定子(102)、与所述转子(101)连接的转动轴(103)、用于支承所述转动轴(103)的安装座(104)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安装座(104)的底座(105);
所述定子(102)包括工作端(1021)和定位端(1022);
所述工作端(1021)与所述转子(101)相对设置;
所述定位端(1022)与所述安装座(104)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1)包括支承在所述转动轴(103)上的旋转体(1011)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体(1011)上的永磁体(1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101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03)的端部,并且在所述旋转体(10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定子(102)的工作端(1021)相对的所述永磁体(10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1011)面对所述安装座(104)的一端设有凹腔(1011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4)为阶梯形轴套结构,所述安装座(104)的第一阶(1041)支承在所述底座(105)上,第二阶(1042)的外壁与所述定位端(1022)的内壁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鲁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磅礴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