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757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其包含:一用于固定在机车车架的主架体;两个摇臂,其一侧枢接端活动地枢接在主架体底部的两侧;一平衡拉杆组,其具有一平衡连杆及两个拉杆,平衡连杆的中央枢接在主架体的上端部一侧,两个拉杆包含避震器,一端活动地枢接在平衡连杆的两端,另一端则分别活动地枢接在两个摇臂摆动端的拉杆枢接部;以及两个车轮,其分别转动地组接在两个摇臂摆动端的车轮组接部。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模块化的构造,可提供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进行改装,只要将该主架体的组接部固定在机车车架上,就能将二轮机车改装为双前轮或双后轮的三轮机车,比起现有的特制的三轮机车的技术,可达到更容易制造与安装的功效。

Double wheel balance suspension system of locomo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尤指一种用于安装在机车的前车架或后车架,进而可组成前二轮或后二轮的三轮机车的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二轮普通机车(燃油引擎机车)或二轮电动机车,为前轮与后轮各为一轮的构造,因此骑乘时比较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其包含路面因素、天气因素(例如侧风)、骑士操作技术与平衡感,及轻轻碰撞的交通事故等,随时都能让机车倾倒,因此对于骑士及乘客都具相当高的风险。为此,相关技术有一种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的设计,其提供车辆行进及停止较佳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因其二后轮在转弯时不具有车体侧倾的平衡结构,故容易发生翻倒的情况。因此后来改进的三轮机车,是一种前二轮后一轮的构造。然而,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其前轮是用于控制方向、避震与转弯的用途,为此必须重新设计整个前轮的悬吊装置(系统),由于各家车厂的设计都不一样,而且构造都相当复杂,导致各车厂的零组件也不能通用,因此各厂牌的三轮机车的制造成本都比二轮普通机车更高,以致成车的销售价格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即使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仍然难以在市场上展现出其先天的优势与市占率。为此,如何提出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能够轻易地装设至机车的前轮或后轮,即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积极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创作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以至少达到自动调整车轮位置以保持车体平衡,容易成为机车双前轮或双后轮平衡悬吊机构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及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以达到自动调整二车轮相对位置以保持车体平衡,容易成为机车双前轮或双后轮的平衡悬吊机构,且建置成本较低等功效。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其包含:一用于固定在机车车架的主架体;两个摇臂,该两个摇臂均为一条形杆,各该摇臂的杆身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为摆动端,于枢接端的杆身设有一主架枢接部,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底部的两侧,各该摇臂于其摆动端的杆身另设有一车轮组接部,及一位于该车轮组接部与该主架枢接部的间的拉杆枢接部;一平衡拉杆组,其具有一平衡连杆及两个拉杆,该两个拉杆包含两个避震器,该平衡连杆的中央枢接在该主架体的上端部一侧,该两个拉杆一端活动地枢接在该平衡连杆的两端,另一端分别活动地枢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摆动端的拉杆枢接部;以及两个车轮,该两个车轮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摆动端的车轮组接部。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为一固定构型的架体。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底端设有一水平的枢轴,该枢轴的两端突出该主架体的两侧;及各该摇臂的主架枢接部为与该枢轴转动地结合的枢孔。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的顶端设有一用于结合在该机车车架的组接部。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组接部为一束管套结构。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组接部与一转接座组接。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转接座底端设有一用于结合在该组接部的下插柱,该转接座顶端设有用于结合在该机车车架的两上插柱。可选地,上述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拉杆枢接部为一枢轴。本专利技术的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可提供安装在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端或后端车架,进而组成机车双前轮或双后轮的平衡悬吊机构,能够解决现有的二轮机车不易平衡的问题,也能克服现有的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转弯容易倾倒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本专利技术为模块化的构造,可提供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进行改装,只要将该主架体的组接部固定在机车车架上,就能将二轮机车改装为双前轮或双后轮的三轮机车,比起现有的特制的三轮机车的技术,可达到更容易制造与安装的功效。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使用于机车前轮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主要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与机车车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用于行驶于高低不平路面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用于压车转弯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转接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安装应用于后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安装在机车前车架与后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安装在机车前车架与后车架的转弯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主架体;10车架;11组接部;12枢孔;13枢轴;14转接座;141下插柱;142上插柱;2摇臂;21主架枢接部;211枢孔;22车轮组接部;221轮轴;23拉杆枢接部;3平衡拉杆组;31平衡连杆;311枢轴;32拉杆;4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用于安装在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车架或后车架(参阅图7所示),进而组成前轮为二轮或后轮为二轮的三轮机车。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包含:一用于固定在机车车架10的主架体1,该主架体1为一固定构型的架体,固定构型是指依空间型态固定化的结构体,在该主架体1顶部形成有一组接部11,该组接部11提供主架体1与机车车架10相结合的作用,在近主架体1上端部一侧设有一枢孔12,于近主架体1下端部则设有一枢轴13;两个摇臂2,该两个摇臂2均为一条形杆,杆身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则为摆动端,在枢接端的杆身设有一主架枢接部21,主架枢接部21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1底部两侧的枢轴13,各该摇臂2于其摆动端的杆身另设有一车轮组接部22,及一位于该车轮组接部22与该主架枢接部21之间的杆身处的拉杆枢接部23,该拉杆枢接部23为一枢轴;一平衡拉杆组3,可选地其有一平衡连杆31及两个拉杆32,该平衡连杆31的中央以一枢轴311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1的枢孔12,该两个拉杆32包含避震器,该两个拉杆32的一端活动地枢在该平衡连杆31的两端,该两个拉杆32的另一端并分别活动地枢接在该二摇臂2的拉杆枢接部23;以及,二车轮4,该二车轮4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两个摇臂2的车轮组接部22,由此能够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上述该主架体1的枢轴13,其一种可选结构是以水平状态突出该主架体1的两侧;而上述各该摇臂2的主架枢接部21可选的实施为提供该枢轴13端部转动地穿设结合的枢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用于固定在机车车架的主架体;/n两个摇臂,该两个摇臂均为一条形杆,各该摇臂的杆身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为摆动端,该枢接端设有一主架枢接部,该主架枢接部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的两侧,该摆动端设有一车轮组接部,且该车轮组接部与该主架枢接部之间的杆身处设有一拉杆枢接部;/n一平衡拉杆组,其具有一平衡连杆及两个拉杆,该平衡连杆的中央枢接在该主架体,该两个拉杆包含两个避震器,该两个拉杆一端活动地枢接在该平衡连杆的两端,该两个拉杆另一端活动地枢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拉杆枢接部;以及/n两个车轮,该两个车轮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摆动端的车轮组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用于固定在机车车架的主架体;
两个摇臂,该两个摇臂均为一条形杆,各该摇臂的杆身一端为枢接端,另一端为摆动端,该枢接端设有一主架枢接部,该主架枢接部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的两侧,该摆动端设有一车轮组接部,且该车轮组接部与该主架枢接部之间的杆身处设有一拉杆枢接部;
一平衡拉杆组,其具有一平衡连杆及两个拉杆,该平衡连杆的中央枢接在该主架体,该两个拉杆包含两个避震器,该两个拉杆一端活动地枢接在该平衡连杆的两端,该两个拉杆另一端活动地枢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拉杆枢接部;以及
两个车轮,该两个车轮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两个摇臂的摆动端的车轮组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体为一固定构型的架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碷
申请(专利权)人:镁亚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