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102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属于摩托车悬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悬挂结构复杂等问题。本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以及与前悬挂相配合的后悬挂,前悬挂包括前连接轴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后悬挂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以及用于后悬板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之间的支撑轴,后悬板上开设有中心孔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中心孔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等优点。

Inverted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large displacement straddle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悬架
,涉及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是汽车、摩托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车辆能平稳地行驶。现有市场上的摩托车悬挂,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悬挂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其存在的主要缺点为:整体结构较大、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以及与前悬挂相配合的后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悬挂包括前连接轴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所述的后悬挂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以及用于后悬板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之间的支撑轴,所述的后悬板上开设有中心孔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所述的中心孔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中心孔开设于后悬板的两个端部,所述的连接孔开设于后悬板的中部。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前连接轴与前悬挂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的轴套套设于前连接轴上,所述的前悬板对称固连于轴套上。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支撑轴设置于连接孔的内侧,两块所述的后悬板与支撑轴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的支撑轴与穿孔同轴线设置。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支撑轴为内径大于穿孔直径的空心轴,支撑轴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的内端面上,所述的支撑轴内插设有两端延伸至后悬板外的连接销,所述的连接销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的外侧面上。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连接销的直径与穿孔的直径相同,后悬板位于穿孔处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连接销与后悬板相固连的嵌槽。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支撑轴为实心轴,该实心轴包括中轴段以及从中轴段两侧端面轴向延展形成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穿过穿孔延伸至后悬板外,所述的后悬板位于穿孔处的内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装配孔,所述的中轴段穿入装配孔中,抵靠于装配孔与穿孔之间的台阶上。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相邻的支撑轴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轴稳定性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设置于后悬板的外侧,且与连接段的端部相固连。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连接板上与连接段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连接段插入的孔槽,当连接段完全插入至孔槽中时,连接板与后悬板的外侧端面之间具有隔层间隙。在上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中,所述的支撑轴与车架轴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该技术中的前悬挂与后悬挂分别通过轴套与支撑轴来保证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前悬挂通过设置于轴套上的前悬板与发动机的连接,后悬挂通过后悬板上连接孔、中心孔实现与外部件的连接,结构简单合理。2、该技术的支撑轴为空心轴时,支撑轴内插设有连接销,通过连接销实现后悬板之间的二次固连,连接稳定,强度高。3、该技术的支撑轴为实心轴时,支撑轴的两端部穿出后悬板之后,相邻的支撑轴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实现支撑轴的二次固连,提升后悬板之间整体的连接强度。4、该技术后悬板位于穿孔处的内壁上具有向内凹陷形成的装配孔,支撑轴的中轴段穿入装配孔中,抵靠于装配孔与穿孔之间的台阶上,方便支撑轴的定位。5、该技术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支撑轴连接段插入的孔槽,通过孔槽实现支撑轴的二次定位,提高支撑轴的支撑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连接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后悬板的局部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悬挂;2、后悬挂;3、前连接轴;4、前悬板;5、后悬板;6、支撑轴;7、中心孔;8、连接孔;9、车架轴;10、轴套;11、穿孔;12、连接销;13、嵌槽;14、中轴段;15、连接段;16、装配孔;17、连接板;18、孔槽;19、隔层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1以及与前悬挂1相配合的后悬挂2,前悬挂1包括前连接轴3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4,后悬挂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5以及用于后悬板5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5之间的支撑轴6,后悬板5上开设有中心孔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8,中心孔7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9,支撑轴6设置于连接孔8的内侧,两块后悬板5与支撑轴6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11,支撑轴6为内径大于穿孔11直径的空心轴,支撑轴6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5的内端面上,支撑轴6内插设有两端延伸至后悬板5外的连接销12,连接销12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5的外侧面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1以及与前悬挂1相配合的后悬挂2,前悬挂1包括前连接轴3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4,后悬挂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5以及用于后悬板5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5之间的支撑轴6,后悬板5上开设有中心孔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8,中心孔7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9,支撑轴6设置于连接孔8的内侧,两块后悬板5与支撑轴6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11,支撑轴6为空心轴,支撑轴6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5的内侧,为了提升支撑轴6的整体连接强度,支撑轴6内插设有两端延伸至后悬板5外的连接销12,连接销12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5的外侧面上。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1以及与前悬挂1相配合的后悬挂2,前悬挂1包括前连接轴3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4,后悬挂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5以及用于后悬板5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5之间的支撑轴6,后悬板5上开设有中心孔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8,中心孔7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9,支撑轴6设置于连接孔8的内侧,两块后悬板5与支撑轴6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11,支撑轴6为实心轴,该实心轴包括中轴段14以及连接段15,连接段15穿过穿孔11延伸至后悬板5外,且在连接段15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17。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为: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1)以及与前悬挂(1)相配合的后悬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悬挂(1)包括前连接轴(3)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4),所述的后悬挂(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5)以及用于后悬板(5)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之间的支撑轴(6),所述的后悬板(5)上开设有中心孔(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8),所述的中心孔(7)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包括前悬挂(1)以及与前悬挂(1)相配合的后悬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悬挂(1)包括前连接轴(3)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前悬板(4),所述的后悬挂(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后悬板(5)以及用于后悬板(5)支撑的且位于两块后悬板之间的支撑轴(6),所述的后悬板(5)上开设有中心孔(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连接孔(8),所述的中心孔(7)内插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车架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孔(7)开设于后悬板(5)的两个端部,所述的连接孔(8)开设于后悬板(5)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连接轴(3)与前悬挂(1)之间设置有轴套(10),所述的轴套(10)套设于前连接轴(3)上,所述的前悬板(4)对称固连于轴套(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轴(6)设置于连接孔(8)的内侧,两块所述的后悬板(5)与支撑轴(6)相对应位置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11),所述的支撑轴(6)与穿孔(11)同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排量跨骑式摩托车用倒置式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6)为内径大于穿孔(11)直径的空心轴,支撑轴(6)的两端固连于后悬板(5)的内端面上,所述的支撑轴(6)内插设有两端延伸至后悬板(5)外的连接销(12),所述的连接销(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祥粟强沈昌群李江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台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