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92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涉及电动童车,旨在解决避震效果不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包括车轮轴、车轮以及集成壳体,车轮轴转动连接于集成壳体,集成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集成壳体一端插接固定有铰接轴,铰接轴两端与童车转动连接,集成壳体设置有两个连接座,连接座设置有避震结构;避震结构包括伸缩部以及套筒部,伸缩部和套筒部均为套筒结构,两者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实现后部整体避震提高避震效果,并优化避震结构的具体结构,赋予压缩弹簧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可形变量,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

An independent shock absorber for the rear wheel of electric children's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童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
技术介绍
童车是专用于儿童乘坐的玩具车辆,目前的电动童车通常采用后轮驱动,同时,为提高电动童车的乘坐舒适性,一般会在电动童车的后轮处设置避震结构。公告号为CN203714109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设有避震结构的电动童车,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童车车身架和车轮,童车车身架和车轮之间通过轮轴连接,所述的童车车身架的底部设有轮轴槽和避震槽,轮轴槽和避震槽是连通的,轮轴安装在轮轴槽内;所述的避震槽内安装有弹簧,避震槽的槽口边缘设有固定孔和凹型槽;所述的凹型槽处安装有挡块。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于避震槽内的弹簧对轮轴施加弹性势能,从而实现对童车的减震,但是,这样的设计方式由于避震槽的深度有限,从而导致无法设置充足长度的弹簧,存在避震效果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通过采用集成壳体,实现后部整体避震提高避震效果,并优化避震结构的具体结构,赋予压缩弹簧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可形变量,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包括车轮轴,以及固定安装于车轮轴两端的车轮,还包括呈上端面开口结构的集成壳体,所述车轮轴转动连接于集成壳体,所述集成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轮轴的驱动电机;所述集成壳体一端插接固定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两端与童车转动连接,所述集成壳体于车轮轴所在位置设置有两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包括与连接座铰接的伸缩部,以及顶端铰接于童车且与伸缩部间隙套接配合的套筒部,所述伸缩部和套筒部均为套筒结构,两者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运用于电动童车的后部,即两个车轮为电动童车的后轮,在具体安装于童车时,由铰接轴与童车进行铰接,从而实现集成壳体与电动童车的摆动连接,并由两个避震结构进一步连接集成壳体与电动童车,从而实现对电动童车的后部整体进行避震,有效增大避震区域,进而提高避震效果;避震结构在具体避震时,集成壳体产生整体摆动,此过程中套筒部与伸缩部产生伸缩运动,从而迫使压缩弹簧反复进行被压缩与复原,进而利用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消耗震动力实现避震效果,同时,将伸缩部和套筒部设计为套筒结构,从而提供一个长度远大于对比文件的安装空间,进而可以安装长度更长的压缩弹簧,获得更大的弹性可形变量,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采用集成壳体,实现后部整体避震提高避震效果,并优化避震结构的具体结构,赋予压缩弹簧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可形变量,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成壳体的上端开口罩设有端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集成壳体内部的零件及元器件的装配后,通过端盖罩设住集成壳体的上端开口,有效防止灰尘等污质进入集成壳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轴两端间隙套接有六角套,所述六角套与童车插接固定,所述铰接轴两端均延伸出六角套并螺纹配合有限制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轴利用两个六角套,插接固定于电动童车,并利用六角套与铰接轴的间隙配合,最终实现铰接轴与电动童车的转动连接;铰接轴增设限制螺母限制六角套沿铰接轴长度方向滑动的活动度,使其仅具备以铰接轴中轴线为转动中心旋转的活动度,从而确保六角套与铰接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铰接轴与电动童车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呈内部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压箍,所述压箍配合连接座内壁夹紧固定有轴承,所述车轮轴插接固定于轴承的内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座的内腔提供一个安装空间,并利用压箍压紧固定轴承,从而通过轴承实现车轮轴与集成壳体的转动连接,进而利用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降低车轮轴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有效提高车轮轴的转动顺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轮轴的中点处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驱动车轮轴旋转的技术要求,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提高对于车轮轴所施加的扭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部与伸缩部之间设置有限制结构,所述限制结构包括同轴固定于套筒部的插接筒,以及同轴固定于伸缩部的插接柱,所述插接筒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供插接柱间隙插接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柱穿过插接孔后于端部设置有限制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限制结构,从而利用插接筒与插接柱的间隙插接配合,实现套筒部与伸缩部之间的双重滑移连接,有效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于插接柱的端部设置限制头用于配合插接筒的底部,从而实现对插接柱伸出于插接筒的范围限制,进而实现套筒部与伸缩部两者之间的伸缩范围的限制,有效防止伸缩部脱离于套筒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筒设置有端面,所述插接柱设置有正对端面的圆板,所述压缩弹簧套接于插接筒和插接柱,且两端分别固定于端面和圆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套接于插接筒和插接柱,有效防止其发生弯折,并将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插接筒的端面和插接柱的圆板,在实现对套筒部和伸缩部施加推力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压缩弹簧的安装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集成壳体,实现后部整体避震提高避震效果,并优化避震结构具体结构,赋予压缩弹簧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可形变量,进一步提高避震效果;通过端盖罩设住集成壳体的上端开口,有效防止灰尘等污质进入集成壳体;铰接轴利用两个六角套,插接固定于电动童车,并利用六角套与铰接轴的间隙配合,最终实现铰接轴与电动童车的转动连接;利用轴承降低摩擦力的特性,降低车轮轴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有效提高车轮轴的转动顺畅性;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驱动车轮轴旋转的技术要求;增设限制结构,从而利用插接筒与插接柱的间隙插接配合,实现套筒部与伸缩部之间的双重滑移连接,有效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插接柱设置限制头用于配合插接筒的底部,从而实现对插接柱伸出于插接筒的范围限制,有效防止伸缩部脱离于套筒部;压缩弹簧套接于插接筒和插接柱,有效防止其发生弯折;将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插接筒的端面和插接柱的圆板,在实现对套筒部和伸缩部施加推力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压缩弹簧的安装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隐藏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中其一压箍为拆卸状态;图4为本技术避震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限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说明:1、车轮轴;11、车轮;2、集成壳体;21、驱动电机;22、铰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包括车轮轴(1),以及固定安装于车轮轴(1)两端的车轮(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上端面开口结构的集成壳体(2),所述车轮轴(1)转动连接于集成壳体(2),所述集成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轮轴(1)的驱动电机(21);所述集成壳体(2)一端插接固定有铰接轴(22),所述铰接轴(22)两端与童车转动连接,所述集成壳体(2)于车轮轴(1)所在位置设置有两个连接座(25),所述连接座(25)设置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包括与连接座(25)铰接的伸缩部(26),以及顶端铰接于童车且与伸缩部(26)间隙套接配合的套筒部(27),所述伸缩部(26)和套筒部(27)均为套筒结构,两者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包括车轮轴(1),以及固定安装于车轮轴(1)两端的车轮(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上端面开口结构的集成壳体(2),所述车轮轴(1)转动连接于集成壳体(2),所述集成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轮轴(1)的驱动电机(21);所述集成壳体(2)一端插接固定有铰接轴(22),所述铰接轴(22)两端与童车转动连接,所述集成壳体(2)于车轮轴(1)所在位置设置有两个连接座(25),所述连接座(25)设置有避震结构;所述避震结构包括与连接座(25)铰接的伸缩部(26),以及顶端铰接于童车且与伸缩部(26)间隙套接配合的套筒部(27),所述伸缩部(26)和套筒部(27)均为套筒结构,两者的内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壳体(2)的上端开口罩设有端盖(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童车的后轮独立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2)两端间隙套接有六角套(30),所述六角套(30)与童车插接固定,所述铰接轴(22)两端均延伸出六角套(30)并螺纹配合有限制螺母(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童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佳童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