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煌宝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可调整高低前后扶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15 阅读:5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可调整高低前后扶手结构,其主要结构在于:该上扶把下方固设一上定位板,上定位板下方卡设一顶板,该顶板下方设一下定位板,又顶板前端抵设一压板,该压板下方设一扶把底座,且扶把底座下方设一支撑杆,又该支撑杆一侧设一按钮,且于支撑杆内缘固设一定位直杆,定位直杆下方固设一支撑杆固定座,故可藉由手部按压压板,继而使压板的推抵处推动顶板向前移动,而使顶板的凸缘推抵上定位板的凸缘,达到上定位板向上升移,使下定位板的凸点脱离上定位板的定位卡沟,继而使该上扶把及扶把底座可做前后移动的功能,再者,藉由手部按压按钮,继而使按钮的ㄇ形框脱离定位直杆的凹入区,而达到支撑杆可做上下移动的功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可调整高低扶手结构,其是运用手部按压压板,继而使压板的推抵处推动顶板向前移动,而使顶板的凸缘推抵上定位板的凸缘,达到上定位板向上升移,使下定位板的凸点脱离上定位板的定位卡沟,继而使该上扶把及扶把底座可做前后移动的功能,再由手部按压按钮,使按钮的ㄇ形框脱离定位直杆的凹入区,而达到支撑杆可做上下移动的功能。
技术介绍
通常一般常用的座椅扶手,该虽可提供支撑手臂的功能,然而,当使用者的身高太高或太低时,其相对的手臂自然有长短的差别,故容易造成扶手太高或太低的情形发生,再者,该使用者系有胖瘦的分,若座椅扶手为一固定宽度,则易造成座椅过窄的问题发生,又该使用者的个人使用扶手的位置习惯不同,若缺少可调整前后扶手的功能,将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方便性。本新型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可调整高低扶手结构,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改进的可调整高低扶手结构主要是由一上扶把、一上定位板、一顶板、一下定位板、一扶把底座、一压板、一按钮、一支撑杆、一支撑杆固定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扶把下方固设一上定位板,上定位板下方卡设一顶板,该顶板下方设一下定位板,再定位板的上方延设两凸点,可达到定位卡沟内卡固凸点,且该下定位板下方设两固定螺丝,可固定螺丝锁固于定位直杆的螺丝孔中,达到该下定位板固定于定位直杆上,又顶板前端抵设一压板,该压板下方设一扶把,且扶把底座下方设一支撑杆,又该支撑杆一侧设一按钮,且于支撑杆内缘固设一定位直杆,定位直杆下方固设一支撑杆固定座。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上定位板可为一凸块、凹块或可供卡抵推移的构件。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顶板可为一凸块、凹块或可供卡抵推移的构件。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顶板的拉簧可为一弹性体或可供拉力推力的构件。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下定位板可为一凸块、凹块或可供卡抵推移定位的构件。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压板可为一斜板、凸块或可供卡抵推移定位的构件。在一较佳的方式中,所述的按钮可为一压板、挡片、锥体或可供卡抵回复定位的构件。为使方便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地介绍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部分立体组合图;图8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0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部分立体组合图;图11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部分立体组合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3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图中符号说明1可调整高低前后扶手; 2上扶把; 3上定位板; 31、32、33、34、83、84弹簧;35定位孔; 36、37、45、46凸缘;38凹沟;39、391定位卡沟;4顶板; 41、42横杆;43、44拉簧;5下定位板;51、52凸点;53、54固定螺丝;6扶把底座; 61、62长条透孔;63、64、65、66定位柱; 67、68拉簧卡柱;7压板; 71按压处;72定位横杆;73推抵处;8按钮; 81、82弹簧孔座;85ㄇ形框; 9支撑杆; 91、92螺丝孔;93定位直杆; 94凹入区; 95凸出区;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一上扶把2、一上定位板3、一顶板4、一下定位板5、一扶把底座6、一压板7、一按钮8、一支撑杆9所组成;其中该上扶把2下方固设一上定位板3,上定位板3下方卡设一顶板4,该顶板4下方设一下定位板5,再定位板5的上方延设两凸点51、52,可达到定位卡沟39内卡固凸点51、52的功能,且该下定位板5下方设两固定螺丝53、54,可藉固定螺丝53、54锁固于定位直杆9的螺丝孔91、92中,达到该下定位板5固定于定位直杆9上的功能,又顶板4前端抵设一压板7,该压板7下方设一扶把底座6,且扶把底座6下方设一支撑杆9,又该支撑杆一侧设一按钮8,且于支撑杆内缘固设一定位直杆9,定位直杆9下方固设一支撑杆固定座10,如图11所示;再该上定位板3的外侧凿设四定位孔35(如图2和3所示),可由扶把底座6的定位柱63、64、65、66,达到定位板3定位于扶把底座6的功能(如图7和8所示),又该定位板3的底部两侧各凿设一列定位卡沟39、391,可由定位卡沟39、391的任一凹沟卡固下定位板5的凸点51、52,达到定位板3受下定位板5卡固而定位的功能,且该定位板3的定位卡沟39内侧延设两凸缘36、37,而于凸缘36、37之间凿设一凹沟38,当顶板4受压板7的推抵处73推抵向前移动,使该顶板4的凸缘45、46推顶定位板3的凸缘36、37,继而使该定位板3受凸缘45、46的推顶而上升,可达到原卡固于定位卡沟39内的凸点51、52,因定位板3上升而脱离该定位卡沟39的内部,继而使该锁固成一体的上扶把2、扶把底座6及定位于扶把底座6上方的定位板3与顶板4,能达到同时前后移动的功能(如图6、8和9所示),又该定位板3的四定位孔35上方设四弹簧31、32、33、34,当顶板4退回原位置后,该定位板3可藉由弹簧31、32、33、34的推抵而下降,继而使定位卡沟39内卡固凸点51、52,而达到锁固成一体的上扶把2、扶把底座6及定位于扶把底座6上方的定位板3与顶板4,能使得凸点51、52的卡固而无法前后移动的功能;又该顶板4的中央延设两凸缘45、46,当顶板4受压板7的推抵处73推抵向前移动时,该顶板4的凸缘45、46继而推顶定位板3的凸缘36、37,达到该定位板3受凸缘45、46的推顶而上升,又该顶板4的前端两侧各延设一横杆41、42,横杆41、42上勾设一拉簧43、44,该拉簧43、44另一端卡固于扶把底座6上方延设的定位柱63、64,当压板7的推抵处73未推抵该顶板4时,该顶板4可藉拉簧43、44的拉力而退回原位置处;且该扶把底座6的中央处凿设两长条透孔61、62,继而使下定位板5的固定螺丝穿过长条透孔61、62,而锁固于定位直杆9的螺丝孔91、92中,且当该定位板3与下定位板5脱离无相互卡固时,该扶把底座6可藉由长条透孔61、62的空间,而达到前后移动的功能,又该扶把底座6于两长条透孔61、62外侧延设四定位柱63、64、65、66,俾可藉定位柱63、64、65、66的卡固定位板3的定位孔35,达到定位板3与扶把底座6同步移动的功能;再该压板7的中央两侧各延设一定位横杆72,定位横杆72另一端卡固于扶把底座6上,且该压板7的后端延设一推抵处73,又于压板7的前端延设一按压处71,故可藉由手部按压压板7的按压处71,继而使压板7的推抵处73推动顶板4向前移动的功能;再该支撑杆9内部套设一定位直杆93(如图10和11所示),且定位直杆93一侧凿设数凹入区94及凸出区95,可藉由按钮8的ㄇ形框85卡入或脱离该凹入区94,继而达到该支撑杆9做上下移动的功能,又该按钮8的外缘一侧凿设两弹簧孔座81、82,弹簧孔座81、82内部置设一弹簧83、84,且该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可调整高低前后扶手结构,其主要是由一上扶把、一上定位板、一顶板、一下定位板、一扶把底座、一压板、一按钮、一支撑杆、一支撑杆固定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扶把下方固设一上定位板,上定位板下方卡设一顶板,该顶板下方设一下定位板,再定位板的上方延设两凸点,可达到定位卡沟内卡固凸点,且该下定位板下方设两固定螺丝,可藉固定螺丝锁固于定位直杆的螺丝孔中,达到该下定位板固定于定位直杆上,又顶板前端抵设一压板,该压板下方设一扶把,且扶把底座下方设一支撑杆,又该支撑杆一侧设一按钮,且于支撑杆内缘固设一定位直杆,定位直杆下方固设一支撑杆固定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煌宝
申请(专利权)人:李煌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