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煌宝专利>正文

一种通风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风垫结构,包括一通风垫本体及一泵装置,其中该通风垫本体可利用数层塑材薄膜如PVC(氯乙烯)而以高周波加工方式热封成型,使在通风垫本体上形成均匀交互排列的通气道及缓冲区,而通气道内部互通,其表面上设有通气孔,且至少外接一通气管以与泵装置相接,又各通气道可藉其旁侧缓冲区支撑或在其内穿置一圆径较小的管条做为支撑,使当人体压覆时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不致完全受阻而影响局部通风效果;则使用时,通风垫本体可铺设在座椅外表面或内部容室中,并通过泵装置而对通风垫本体产生气体输送动作,使人体与通风垫的接触面及其周缘区域产生通风凉爽效果,而增进座椅使用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垫结构,尤指一种由一通风垫本体及一泵装置构成的通风垫结构,而所述的通风垫本体上设有均匀且交互排列的通气道及缓冲区,且通气道可通过其旁侧缓冲区支撑或在通气道内穿设一圆径较小的管条做为支撑,以使在人体压覆时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不致受阻,以保持通风凉爽效果。
技术介绍
按,一座椅予人乘坐的舒适感相当重要,除座椅本身的人体工学设计外,尚须考虑其通风或透气程度,尤其是代步车座椅或轮椅上座椅等,其常在室外长时间乘坐,不像汽车座椅或办公座椅等是使用于具空调的空间内,因此若人体自然的排汗及排热在座椅接触面间无法顺利消散,则容易蓄积热或汗水而造成乘坐者不舒服,尤其是行动不便而无法自行更换坐姿者;而目前市面上虽已针对座椅面的透气性加以改良,乘坐者也常选用各种凉垫如竹制凉垫等铺设在座椅接触面处以增加凉爽感,而习知方式的效果不彰,且接触面仍会蓄热,无法有效解决座椅接触面散热散气的问题,造成乘坐者选择或使用上的困扰;又中国台湾新型第157214号「车用冷气垫」专利(申请案号84209179),但该风扇不但噪音大,且又垂挂在椅座前方,易对乘坐者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通风垫结构,其包括一通风垫本体及一泵装置,而该通风垫本体是利用塑材薄膜如PVC(氯乙烯)并以高周波加工方式热封成型,使通风垫本体上设有均匀交互排列的通气道及缓冲区,而通气道内部互通并在表面上设有通气孔,且至少外接一通气管以与泵装置相接,又各通气道可通过其旁侧缓冲区支撑,使当人体压覆时,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不致完全受阻而影响局部通风凉爽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垫结构,其是在通气道的内部穿置一管径小于通气道的管条,使当人体压覆时,通过管条在通气道内不定位式的支撑作用,使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不致完全受阻,以保持接触面局部的通风凉爽效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垫结构,其是在缓冲区内部预设支撑用泡棉或形成气囊,使缓冲区高于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而具有高度支撑作用,使当人体压覆时,通气道及其上通气孔不致完全受阻,以保持接触面局部的通风凉爽效果。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A是图1剖线2-2的第一实施例图;图2B是图1剖线2-2的第二实施例图;图2C是图1剖线2-2的第三实施例图;图3是本技术铺设在椅面使用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铺设在椅面及椅背使用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铺设在椅面内部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铺设在椅面及椅背内部使用的立体示意图。图号简要说明通风垫1;通风垫本体10;通气道11;缓冲区12;通气孔13;热封线14;通气管口15;延长部10a;泵装置20;出气管口21;进气管口22;软管23;通气管口15;管条30;泡棉体40;气囊50;座椅2;椅面201;椅背202;容室20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通风垫1包括一通风垫本体10及一泵装置20,而该通风垫本体10可利用塑材薄膜,如PVC(氯乙烯),并以高周波加工方式热封成型制成,使通风垫本体10上成型设有均匀交互排列的通气道11及缓冲区12,而通气道11与缓冲区12之间设有热封线14,使通气道11隔绝形成一内部互通的封闭式通气管道,但至少连接一通气管口15以向外与泵装置20连接,又通气道11的上表面布设有数个通气孔13。而泵装置20是外接电源使用,如汽车或代步车上电池,其上可设一开关(图中未示)控制激活或关闭,而泵装置20上至少设有一出气管口21及一进气管口22,而出气管口21可通过一长软管23以与通风垫本体10的通气管口15连接,又泵装置20是选择具有足够的气体输送功能,以对通风垫本体10的通气道11产生足够的进气/出气输送动作。而本技术通风垫1使用时,先激活泵装置20,使压缩空气由出气管口21经软管23、通气管口15而进入通气道11,再分由通气道11上布设的数个通气孔13向外排出,使通风垫本体10与人体间的接触面形成空气流动,以产生通风凉爽效果。请参阅图2A所示,通风垫本体10的通气道11内部可穿设一管径小于通气道11的管条30,使管条30在通气道11内部可自由移动而形成不定位式的支撑作用,则当人体压覆在通风垫本体10上面并直接压覆到一局部区域的通气道11时,人体荷重会造成该局部通气道11凹陷,但通过管条30在通气道11内不定位式的支撑作用,会使局部通气道11及其上通气孔13不致全部受阻,可藉以保持该局部接触面的通风凉爽效果。请参阅图2B所示,通风垫本体10的各缓冲区12内部可预设具有支撑作用的泡棉体40或其它软质体如软橡胶块等,使缓冲区12的成型高度大于通气道11及其上通气孔13,而可对设在二缓冲区12之间的通气道11形成高度支撑作用,则当人体压覆在通风垫本体10上面并直接压覆到一局部区域的通气道11时,人体荷重常会造成接触面局部的通气道11凹陷,但缓冲区12在通气道11旁侧的支撑作用,将使接触面局部的通气道11及其上通气孔13不致全部受阻,可藉以保持该局部接触面的通风凉爽效果。请再参阅图2C所示,通风垫本体10可利用三层塑材薄膜如PVC(氯乙烯)并通过高周波加工方式热封成型,以使通风垫本体10的各缓冲区12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气囊50结构,而各缓冲区12的气囊50可形成一内部互通的封闭式通气管道,并至少连接一气嘴(图中未示),供可由外一次充气,使各缓冲区12的气囊50成型并再密封住;则该气囊50结构可取代泡棉体30或其它软质体如软橡胶块,使缓冲区12的成型高度大于通气道11及其上通气孔13,而可对设在二缓冲区12之间的通气道11形成高度支撑作用,则当人体压覆在通风垫本体10上面并直接压覆到一局部区域的通气道11时,通过缓冲区12的气囊50在通气道11旁侧的支撑作用,可使接触面局部的通气道11及其上通气孔13不致全部受阻,可藉以保持该局部接触面的通风凉爽效果。使用时,本技术通风垫1的通风垫本体10可放置或绑设于座椅2的椅面201上,而泵装置20通过长软管23可设置于任何适位处如座椅2下方,如图3所示,而达成良好使用状态;又通风垫本体10的纵向长度可适度延长,以增加可覆盖椅背202部分的通风垫本体延长部10a,如图4所示,使人体与座椅2的接触面包括椅面201及椅背202均可达成通风凉爽效果。又本技术通风垫1的通风垫本体10亦可容置于座椅2椅面201下方的容室203中,而泵装置20藉长软管23可设置于任何适位处如座椅2下方空间,如图5所示,其中座椅2的结构体,包括椅面201或椅背202部分,基本上须具有透气性;又座椅2的内部容室203亦可连通至椅背202处,使通风垫本体10的延长部10a可延长至椅背202后方的容室203中,如第6图所示,使人体与座椅2的接触面包括椅面201及椅背202均具有通风凉爽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举凡熟悉此技艺人仕依本技术的精神所为之各种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在本新型所请求保护的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垫结构,其包括一通风垫本体及一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垫本体是利用塑材薄膜而并以高周波加工方式热封成型,其上成型有均匀交互排列的通气道及缓冲区,而通气道与缓冲区之间设有热封线,使通气道隔绝形成一内部互通的封闭式通气管道,并至少连接一通气管口以向外与泵装置连接,又通气道的上表面布设有数个通气孔;泵装置,是外接电源,其上至少设有一出气管口及一进气管口,而出气管口是通过一长软管以与通风垫本体的通气管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煌宝
申请(专利权)人:李煌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