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452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上安装有物料运送取投结构;所述物料运送取投结构主要包括:直线模组平移台、步进电机、物料盒、红外线发射器、一对结构相同的底板、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液压缸、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液压缸、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栓、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三液压缸、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螺栓、第一红外线接收器、一对结构相同的旋转电机、发酵罐、第二红外线接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酵母发酵技术领域,实现酵母自动入料,省时省力,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以及酵母的纯净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A feed structure for yeast fer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酵母发酵
,具体为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
技术介绍
酵母(saccharomyce)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酵母克隆载体的种类也很多。酵母菌也有质粒存在,这种2μm长的质粒称为2μm质粒,约6300bp。这种质粒至少有一段时间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以外,利用2μm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可以构建成能穿梭于细菌与酵母菌细胞之间的穿梭质粒。酵母克隆载体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目前市场上没有酵母自动投入发酵罐的装置,并且发酵罐的高度较高,工人手动入料时甚至需要使用梯子,不仅麻烦还有危险性,加快工人的疲劳感的产生,容易发生事故,且容易使酵母被污染,影响了发酵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包括矩形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座(1)上安装有物料运送取投结构;/n所述物料运送取投结构主要包括:直线模组平移台(2)、步进电机(3)、物料盒(4)、红外线发射器(5)、一对结构相同的底板(6)、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液压缸(7)、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8)、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液压缸(9)、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栓(10)、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三液压缸(11)、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螺栓(12)、第一红外线接收器(13)、一对结构相同的旋转电机(14)、发酵罐(15)、第二红外线接收器(16);/n所述直线模组平移台(2)固设在矩形底座(1)上壁面中线部位,所述物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酵母发酵用入料结构,包括矩形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座(1)上安装有物料运送取投结构;
所述物料运送取投结构主要包括:直线模组平移台(2)、步进电机(3)、物料盒(4)、红外线发射器(5)、一对结构相同的底板(6)、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液压缸(7)、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螺栓(8)、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液压缸(9)、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螺栓(10)、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三液压缸(11)、八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螺栓(12)、第一红外线接收器(13)、一对结构相同的旋转电机(14)、发酵罐(15)、第二红外线接收器(16);
所述直线模组平移台(2)固设在矩形底座(1)上壁面中线部位,所述物料盒(4)活动设定在直线模组平移台(2)移动端上,所述红外线发射器(5)位于物料盒(4)一侧外壁面上,一对所述底板(6)安置于矩形底座(1)上壁面,一对所述底板(6)均开设有四个螺纹孔,一对所述第一液压缸(7)相互对称固定在两个所述底板(6)上,一对所述第一液压缸(7)固定端与一对所述底板(6)通过八个所述第一螺栓(8)旋接固定,一对所述第二液压缸(9)底座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液压缸(7)活塞端,且通过一对所述第二螺栓(10)旋接,所述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恒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宝恒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