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30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筒、升降机构、中间支撑段及底部钢筒,机舱和叶轮安装在顶部钢筒,顶部钢筒与底部钢筒之间穿设有中心钢筒,电缆和支架安装在中心钢筒内;中间支撑段套设在中心钢筒外侧,中间支撑段周侧壁为镂空结构,升降机构安装在中间支撑段顶部,升降机构的伸缩部与顶部钢筒底部固联;底部钢筒的顶部与中间支撑段的底部固联。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将中间支撑段的侧壁设计成镂空结构,方便大部分风穿过而非直接造成冲击,解决传统风电塔筒迎风面积过大导致承载能力不足的问;另一方面利用升降机构驱动风机升降,解决传统风电塔筒高度固定,只能利用某一高度处的风速进行发电的问题。

A transparent lifting wind power tower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风电塔架是风力发电装置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支撑风力发电机机舱和叶轮。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塔架普遍为圆锥筒式钢塔,这种塔筒制作相对简单,安装快捷便利,所以市场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加,塔筒变得越来越大型化,体现在塔筒的高度、壁厚以及直径相较于以往的塔筒都大幅增加,高度和直径增大导致筒身的迎风面积变大,筒身所受到的风载荷也随之增加,对风电塔筒的承载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塔筒壁厚变大会导致用钢量增加,对于风电塔筒这种吨位大,制造材料成本高的大型工程机械,不论是生产制造过程还是退役之后的报废处理,都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目前投入使用的风电塔筒的高度都是固定不变的,这也导致风力发电机组只能利用到某一高度处的风速进行发电,当该高度的处的风速小于发电机组的切入风速或者大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出风速时,风力发电机无法工作,严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长,进而导致风电场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筒、升降机构、中间支撑段以及底部钢筒,所述顶部钢筒与底部钢筒之间穿设有中心钢筒;所述中间支撑段套设在中心钢筒的外侧,中间支撑段的周侧壁为镂空结构,所述升降机构竖直安装在中间支撑段的顶部,升降机构的伸缩部与顶部钢筒的底部固联,以驱动顶部钢筒升降;所述底部钢筒的顶部与中间支撑段的底部固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筒、升降机构、中间支撑段以及底部钢筒,所述顶部钢筒与底部钢筒之间穿设有中心钢筒;所述中间支撑段套设在中心钢筒的外侧,中间支撑段的周侧壁为镂空结构,所述升降机构竖直安装在中间支撑段的顶部,升降机构的伸缩部与顶部钢筒的底部固联,以驱动顶部钢筒升降;所述底部钢筒的顶部与中间支撑段的底部固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段包括环形钢柱组件及分别固联在环形钢柱组件上、下两端第一连接圆盘和第二连接圆盘,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第一连接圆盘的顶面,所述底部钢筒固联在第二连接圆盘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柱组件包括绕中心钢筒的轴线呈同心圆分布的内环形钢柱组件和外环形钢柱组件,所述内环形钢柱组件包含若干根绕中心钢筒的轴线呈圆周均布的内钢柱,所述外环形钢柱组件包含若干根绕中心钢筒的轴线呈圆周均布的外钢柱,相邻两根内钢柱之间及相邻两根外钢柱之间均具有间隙,若干根内钢柱与若干根外钢柱错位布置,以形成镂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透式可升降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柱的上、下两端和外钢柱的上、下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连接圆盘和第二连接圆盘固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林聂傲陈晓蓉赖焕生张经伟范登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