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262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测量,测设处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区域,并将所述施工区域划分为先行单洞和后行单洞,其中所述先行单洞包括隧道进口和连拱位置,所述后行单洞包括隧道出口、先行单洞开挖及初期支护并在连拱位置浇筑中隔墙;先行单洞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后行单洞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行单洞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单洞开挖,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缩短了全断面结构建成时间;采取了单洞防排水系统,保证防、排水施工质量;减少了导坑开挖支护,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进度快,工期短。

A single tunnel excavation method of double arch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逐渐沿进山区。公路隧道的修建对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缩短运营里程,提高行车速度与舒适性,有效防止由于路基高填深挖而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连拱隧道与分离式隧道相比具有线形较平顺、占地少且造价相对低、工期短的优点,在中、短隧道建设中连拱隧道越来越多的被选用。传统的双连拱式隧道一般选用三导洞分部开挖法施工,三导洞开挖法即为先在双连拱的连拱位置开挖中导洞,然后在中导洞内施工双连拱隧道中隔墙,待中隔墙施工完毕后再按设计要求挖掘双连拱隧道的左洞、右洞;整个施工过程工序繁多导致为围岩的扰动次数多且相互之间存在工序干扰、临时支护多导致拆卸施工量较大且隧道防水效果差,施工工期较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三导洞开挖法工序繁多导致为围岩的扰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00、按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测量,测设处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区域,并将所述施工区域划分为先行单洞(10)和后行单洞(20),其中所述先行单洞包括隧道进口和连拱位置,所述后行单洞包括隧道出口。/nS200、先行单洞(10)开挖及初期支护并在连拱位置浇筑中隔墙(30);/nS300、先行单洞(10)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nS400、后行单洞(20)开挖及初期支护;/nS500、后行单洞(20)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按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测量,测设处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区域,并将所述施工区域划分为先行单洞(10)和后行单洞(20),其中所述先行单洞包括隧道进口和连拱位置,所述后行单洞包括隧道出口。
S200、先行单洞(10)开挖及初期支护并在连拱位置浇筑中隔墙(30);
S300、先行单洞(10)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
S400、后行单洞(20)开挖及初期支护;
S500、后行单洞(20)模筑仰拱,仰拱回填,模筑二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200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先行单洞(10)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先行单洞上台阶(11a)、先行单洞中台阶(12a)以及先行单洞下台阶(13a);
S202、沿所述先行单洞上台阶(11a)环形开挖并预留核心土、初期支护形成先行单洞上台阶环形槽(111a);
S203、沿所述先行单洞上台阶(11a)核心土开挖形成先行单洞上台阶核心槽(112a);
S204、沿所述先行单洞中台阶(12a)开挖、初期支护;
S205、沿所述先行单洞下台阶(13a)开挖、初期支护;
S206、在所述先行单洞(10)和后行单洞(20)连拱的位置模筑钢筋混凝土中隔墙(30);
S207、在所述中隔墙(30)上端浇筑混凝土形成牛腿部(40);
S400具体包括:
S401、将所述后行单洞(20)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后行单洞上台阶(21)、后行单洞中台阶(22)以及后行单洞下台阶(23);
S402、沿所述后行单洞上台阶(21)环形开挖并预留核心土、初期支护形成后行单洞上台阶环形槽(211);
S403、沿所述后行单洞上台阶(21)核心土开挖形成后行单洞上台阶核心槽(212);
S404、沿所述后行单洞中台阶(22)开挖、拆除先行单洞支撑、初期支护;
S405、沿所述后行单洞下台阶(23)开挖、拆除先行单洞支撑、初期支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的单洞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200具体包括:
S201、将所述先行单洞(10)远离所述后行单洞(20)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第一导坑上台阶(11b)、第一导坑中台阶(12b)和第一导坑下台阶(13b),并将所述先行单洞(10)靠近所述后行单洞(20)的一侧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第二导坑上台阶(14b)、第二导坑中台阶(15b)和第二导坑下台阶(16b);
S202、沿所述第一导坑上台阶(11b)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撑;
S203、沿所述第一导坑中台阶(12b)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撑;
S204、沿所述第一导坑下台阶(13b)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撑;
S205、在所述先行单洞(10)和后行单洞(20)连拱的位置模筑钢筋混凝土中隔墙(30);
S206、在所述中隔墙(30)上端浇筑混凝土形成牛腿部(40);
S207、沿所述第二导坑上台阶(14b)环形开挖留核心土、初期支护形成第二导坑上台阶环形槽(141b);
S208、沿所述第二导坑上台阶(14b)核心土开挖形成第二导坑上台阶核心槽(142b);
S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争鹏孙贵新冯宇杨君赵星唐世强庹朝力罗会呈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