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蓖式旋燃型煤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38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燃烧颗粒型煤或颗粒状原煤的盆箅式旋燃炉具。在该炉具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炉桥可通过手柄前后晃动,上下转动,炉箅采用炉膛内的反射复合式炉拱由漂珠粉、骨料等混合,在用水泥捣固时加入部分可燃物质。炉拱的外部有一层高温复合硅酸铝纤维密封的保温层。二次风旋喷嘴与保温风室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没有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燃烧热效率高,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量,并且对煤种的适应性大。确属一种多用途、高效率、洁净燃烧的理想的民用炉具。(*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属于一种用于炊事燃烧颗粒煤的炉具。目前我国饮食、食堂等用的灶具绝大多数为烟煤正烧法散烧。此类炉具有加煤方便,煤种适应性强,幅射强度高等特点,但是热效率很低,小于20%。烟囱冒黑烟,烟尘排放超标,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能源。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近几年以来又发展了散煤反烧炉以及上点火蜂窝煤炉,取得了显著的消烟效果,提高了热效率。但是这种反烧炉具的加煤传动机构复杂,成本高,故障多。同时通风阻力大,且必须使用风机,在停电情况下自然通风时,影响正常燃烧。由于上排渣方式,炉渣与正在燃烧的煤不易分开,渣中含碳量较高,热态排渣使CO及灰尘排放量增高。另外在这种反烧方式下燃烧层灰渣层覆盖,直接影响幅射传热,增大散热损失。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盆蓖式旋燃型变煤炉具。该炉具在不改变人们传统的上加煤习惯的情况下,实现反烧消烟方式来提高热效率,并能方便调节火力强弱。炉具对煤种的适应性强,烟尘排放低于国家标准,实现节能、高效和洁净燃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是在燃烧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炉桥可以通过手柄前后晃动或左右翻转;采用一个托住燃烧型煤,通风良好的盆蓖,盆蓖(14)壁上钻有数百个锥形通风孔;炉膛内设有复合反射炉拱;二次风喷咀由二次风供风管于保温风室(10)连通。附图一罩式盆蓖旋燃炉示意图在附图一中,1为炉盖,2为复合反射炉拱,3为罩式干馏室,4为加煤门上的通风孔,5为加煤门手柄,6为加煤门,7为燃烧室,8为锥形通风孔,9为炉桥手柄,10为保温风室,11为鼓风机的进风管,12为炉桥,13为灰门,14为盆蓖,15为灰室,16为烟囱,17为余热锅,18为下撑板,19为二次风供风管,20为上撑板,21为二次风旋喷咀。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复合炉拱(2)是由漂珠粉、骨料、矾土水泥等材料会合,在捣固时要加入部分可燃材料。炉拱(2)的外部为高温复合硅酸铝纤维密封的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维护炉膛高温。这样使炉拱(2)既耐高温又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又因可燃材料在应用时形成均匀的蜂窝,故炉拱(2)呈均匀的多孔海绵状结构,有耐急冷急热特性,使其不致于因受高温而炸裂。在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3)。干馏室(3)上端设置插入式加煤门(6),加煤门(6)上设有通风孔(4)。炉拱(2)与保温风室(10)之间固定着盆蓖(14),盆蓖(14)由铸铁铸成,盆蓖(14)周围壁上钻有数百个锥形通风孔(8)。炉桥(12)是吊挂盆蓖(14)下口铸铁铸成的槽内,通过手柄(9)可使炉桥(12)前后晃动,排灰到灰室(15),或如若清炉可翻转炉桥(12),清灰。本技术设置的二次风旋喷咀(21)是由上撑板(20)和下撑板(18)固定两根二次风供风管(19)连通到保温风室(10)。以此增强二次风旋喷咀((21)旋转,加强二次风。本炉具整体采用拼装结构。干馏室(3),燃烧室(7),保温风室(10),灰渣室(15),炉拱(2),炉桥(12),盆蓖(14),二次风旋喷咀(21)以及二次风供风管(19),上下撑板(20)、(18)等各部均为预制件,独自成型。便于拆卸维修,批量生产及推广。当颗粒型煤通过加煤门(6)加满干馏室(3)和盆蓖(14)以后,关紧加煤门(6)。从炉口点火,开动鼓风机,通过风管(11)使煤以上点火方式引燃。引燃后,盖好炉盖(1),使炉口燃气在鼓风机通过风管(11)送风的情况下,封闭循环,部分燃气回燃,以提高供风的温度,使炉内温度迅速上升,缩短点火时间。由于采用上点火方式,在二次风的作用下,无黑烟。进入正常燃烧以后,在反射复合炉拱(2)的反射作用下,炉膛内形成高温区,二次风旋喷咀(21)和干馏室(3)下端罩式喇叭口部被加热到高温状态,因此在燃烧过程中,陆续加入干馏室(3)内的烟煤经过“干燥-干馏”析出挥发分,完成烟煤挥发分的干馏反烧消烟过程,析出的挥发分可燃气态物质下行穿越正在燃烧的燃烧层,与二次、三次风混合而完全燃烧。形成的半焦碳落入下部盆蓖(14)进入传统正燃方式燃烧。正在燃的燃烧层与一次风混合燃烧。继续上升到二次风旋喷咀(21)的周围,与高温二次风混合,旋转燃烧,灰渣排出。由于延长了挥发分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做到完全燃尽,充分放热,炉内形成高温,故无黑烟产生。同时由盆蓖(14)上升的燃气流夹带的烟尘在旋风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炉拱(2)的内表面,经碰撞落回燃料层,也减少了烟尘的排放量。如遇停电时,可将灰门(13)打开到所需状况,在烟囱(16)的抽力作用下,次风由炉桥(12)进入燃烧层,并从盆蓖(14)周围进入保温风室(10),通过盆蓖(14)的锥形孔(8),向炉内供一次风,增加了一次风的穿透能力,使通风均匀,减少了漏落损失,使渣中可燃物质大大减少。还可调节干馏室(3)上端的加煤门(6)上的通风孔(4)调节风量,以防倒烟。同时一次风通过保温风室(10)经过二次风供风(19)加热进入旋喷咀(21)供给二次风。所以在自然通风情况下,该炉具仍然可以正常燃烧使用。与已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在保持人们传统上加煤方式的同时,又实现了反烧消烟方式,提高了热效率。由于没有任何传动装置,大大简化了炉具结构,减少故障。本技术采用积木式拼装组合而成,所以本炉具的制造、维修都很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而且不仅可以燃用棱柱中空颗粒型煤,也可燃用颗粒状原煤。其消烟、除尘、节能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确属一种多用途,高效、洁净燃烧的民用炉具。权利要求1.一种盆蓖式旋燃型煤炉具,由炉体、干馏室、燃烧室、风室、灰渣室、二次风旋喷咀、烟囱及余热锅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炉具的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3),干馏室(3)上端设置有插入式加煤门(6),在加煤门(6)上设有通风孔(4)及手柄(5),燃烧室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型煤燃烧的盆蓖(14),二次风旋喷咀(21)是通过两根二次风供风管(19)与保温风室(10)连通,炉桥(12)是通过炉桥的手柄(9)前后晃动或左右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蓖式旋燃炉具,其特征在于盆蓖(14)钻有锥形通风孔(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蓖式旋燃炉具,其特征在于二次风旋喷咀(21)连通保温风室(10)二次风供风管(19)是通过上撑板(20)和下撑板(18)固定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蓖式旋燃炉具,其特征在于该炉具的炉拱(2)是由漂珠粉、骨料、矾石水泥构成。用水泥捣固炉拱(2)以前,加入可燃物质,炉拱(2)的外部用高温复合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蓖式旋燃炉具,其特征在于该炉具采用拼装结构,炉具整体由炉拱(2)、干馏室(3)、盆蓖(14)、灰渣室(15)等各部均为预制件独自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燃烧颗粒型煤或颗粒状原煤的盆箅式旋燃炉具。在该炉具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炉桥可通过手柄前后晃动,上下转动,炉箅采用炉膛内的反射复合式炉拱由漂珠粉、骨料等混合,在用水泥捣固时加入部分可燃物质。炉拱的外部有一层高温复合硅酸铝纤维密封的保温层。二次风旋喷嘴与保温风室相连接。本技术没有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燃烧热效率高,大大减少了烟尘排放量,并且对煤种的适应性大。确属一种多用途、高效率、洁净燃烧的理想的民用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盆蓖式旋燃型煤炉具,由炉体、干馏室、燃烧室、风室、灰渣室、二次风旋喷咀、烟囱及余热锅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炉具的炉膛内插入一个罩式干馏室(3),干馏室(3)上端设置有插入式加煤门(6),在加煤门(6)上设有通风孔(4)及手柄(5),燃烧室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型煤燃烧的盆蓖(14),二次风旋喷咀(21)是通过两根二次风供风管(19)与保温风室(10)连通,炉桥(12)是通过炉桥的手柄(9)前后晃动或左右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全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