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7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对于对电压的使用范围不同的两个蓄电装置,能防止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流向未意图的蓄电装置。车辆包括逆变器(3)、第一电池(B1)、第一电力线(21)、第二电池(B2)、第二电力线(22)及电压转换器(4)。对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在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中不重复,对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在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中重复。ECU(7)在将从逆变器(3)向第一电力线(21)输出的再生电力经由电压转换器(4)而供给至第二电力线(22),以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时,基于第一电池的开路电压来算出相对于从逆变器向第一电力线(21)输出的再生电力的最大再生电力,并控制逆变器及电压转换器,以使得再生电力不会超过最大再生电力。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两个蓄电装置和电压转换器的电动车辆,所述两个蓄电装置对电压的使用范围不同,所述电压转换器在设有这两个蓄电装置的电路之间转换电压。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是通过将蓄积在二次电池或电容器(capacitor)等蓄电装置中的电力供给至驱动马达,使驱动轮旋转而行驶。而且,电动车辆在减速时,使驱动马达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由此,对驱动轮赋予再生制动力而使电动车辆减速,并且利用由驱动马达发出的再生电力来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专利文献1的电动车辆中,鉴于在剩余容量高时蓄电装置不接纳再生电力的情况,在剩余容量高且目标再生制动力与实际再生制动力的偏差大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机械刹车(brake)来弥补制动力的不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631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电压的使用范围不同的两个以上的蓄电装置,根据状态来分开使用蓄电装置。像这样具备多个蓄电装置的电动车辆中,多利用至少一个电压转换器来连接设有这些蓄电装置的电压不同的电路,利用所述电压转换器来调整各电路间的电压,从而控制各蓄电装置的充放电。而且,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会根据蓄电装置的剩余容量、或流经蓄电装置的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即使在对各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不重复的情况下,对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也有时会重复。因此,例如若在两个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接近的状态下进行充电或放电,则有时电压转换器会无法适当地工作,从而导致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流向未意图的蓄电装置。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此种问题并未充分探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对于对电压的使用范围不同的两个蓄电装置,能够防止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流向未意图的蓄电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包括:电动机,连结于驱动轮;电力转换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进行电力的授受;第一电路,连接有所述电力转换器及第一蓄电装置;第二电路,连接有第二蓄电装置;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之间转换电压;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在下列状况,即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不重复,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一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二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重复,所述控制装置更以下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蓄电装置及第二蓄电装置的其中任一者设为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将另一者设为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将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供给至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对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基于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来算出相对于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的上限电力,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以使得所述再生电力不会超过所述上限电力。(2)此时,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是以充电时的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成为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以下的方式,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3)此时,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是以充电时的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与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相等的方式,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4)此时,优选的是,对所述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高于对所述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二蓄电装置,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一蓄电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劣化上限电压计算部件,基于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状态,以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不会劣化的方式,算出相对于充电时的所述第二闭路电压的上限电压即劣化上限电压;以及上限电力计算部件,在将所述第二闭路电压设为所述劣化上限电压及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中的任一较低者即充电时上限电压,且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供给跟所述充电时上限电压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之差相应的充电电流时,基于为了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消耗的电力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5)此时,优选的是,对所述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高于对所述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一蓄电装置,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二蓄电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劣化上限电压计算部件,基于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状态,以所述第一蓄电装置不会劣化的方式,算出相对于充电时的所述第一闭路电压的上限电压即劣化上限电压;以及上限电力计算部件,将所述第一闭路电压设为所述劣化上限电压及所述第二开路电压中的任一较低者即充电时上限电压,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供给跟所述充电时上限电压与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之差相应的充电电流时,基于为了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消耗的电力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6)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电动车辆包括:机械制动装置(例如后述的机械制动装置5),对所述驱动轮赋予机械制动力。所述控制装置获取相对于对所述驱动轮赋予的制动力的需求制动力,所述控制装置在表示所述需求制动力大小的需求参数比表示所述上限电力大小的上限参数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机械制动装置,以使所述机械制动力成为跟所述需求参数与所述上限参数之差相应的大小。此处“表示所述需求制动力大小的需求参数”只要是需求制动力越大则变得越大的物理量,便不论其维度而为任何物理量皆可。例如需求参数既可为需求制动力其自身,也可为需求再生电力,所述需求再生电力是将需求制动力换算成电力的物理量,即,是欲仅利用由电动发电机赋予至驱动轮的再生制动力来达成需求制动力的情况下,从电力转换器向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而且,所谓“表示所述上限电力大小的上限参数”,是上限电力越大则变得越大的物理量且与需求参数具有相同维度的物理量。例如,上限参数是上限电力其自身或者上限再生制动力,所述上限再生制动力是将上限电力换算成力的物理量,即,是以从电力转换器向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成为上限电力的方式来控制电力转换器时,从电动发电机对驱动轮赋予的再生制动力。例如,在将需求参数设为需求制动力的情况下,上限参数为上限再生制动力,在将需求参数设为需求再生电力的情况下,上限参数为上限电力。(7)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例如后述的车辆V)包括:电动机,连结于驱动轮;电力转换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进行电力的授受;第一电路,连接有所述电力转换器及第一蓄电装置;第二电路,连接有第二蓄电装置;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之间转换电压;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在下列状况,即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不重复,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一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二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重复,所述控制装置更以下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蓄电装置及第二蓄电装置的其中任一者设为放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包括:/n电动机,连结于驱动轮;/n电力转换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进行电力的授受;/n第一电路,连接有所述电力转换器及第一蓄电装置;/n第二电路,连接有第二蓄电装置;/n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之间转换电压;以及/n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n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n在下列状况,即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不重复,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一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二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重复,/n所述控制装置更以下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蓄电装置及第二蓄电装置的其中任一者设为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将另一者设为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将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供给至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对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基于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来算出相对于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的上限电力,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以使得所述再生电力不会超过所述上限电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9 JP 2018-1908311.一种电动车辆,包括:
电动机,连结于驱动轮;
电力转换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进行电力的授受;
第一电路,连接有所述电力转换器及第一蓄电装置;
第二电路,连接有第二蓄电装置;
电压转换器,在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路之间转换电压;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
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下列状况,即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即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不重复,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一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与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即第二闭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重复,
所述控制装置更以下面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蓄电装置及第二蓄电装置的其中任一者设为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将另一者设为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将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供给至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而对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基于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来算出相对于从所述电力转换器向所述第一电路输出的再生电力的上限电力,并控制所述电力转换器及所述电压转换器,以使得所述再生电力不会超过所述上限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是以充电时的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成为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以下的方式,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是以充电时的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闭路电压与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的开路电压相等的方式,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高于对所述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
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二蓄电装置,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一蓄电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劣化上限电压计算部件,基于所述第二蓄电装置的状态,以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不会劣化的方式,算出相对于充电时的所述第二闭路电压的上限电压即劣化上限电压;以及
上限电力计算部件,在将所述第二闭路电压设为所述劣化上限电压及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中的任一较低者即充电时上限电压,且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供给跟所述充电时上限电压与所述第二开路电压之差相应的充电电流时,基于为了对所述第二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消耗的电力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二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高于对所述第一开路电压的使用范围,
所述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一蓄电装置,所述非充电对象蓄电装置为所述第二蓄电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劣化上限电压计算部件,基于所述第一蓄电装置的状态,以所述第一蓄电装置不会劣化的方式,算出相对于充电时的所述第一闭路电压的上限电压即劣化上限电压;以及
上限电力计算部件,将所述第一闭路电压设为所述劣化上限电压及所述第二开路电压中的任一较低者即充电时上限电压,且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供给跟所述充电时上限电压与所述第一开路电压之差相应的充电电流时,基于为了对所述第一蓄电装置进行充电而消耗的电力来算出所述上限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械制动装置,对所述驱动轮赋予机械制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熊宏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