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5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该悬架互联结构由多个铰链及连接杆件组成,铰链包括圆柱形铰链和球形铰链。该结构可将车轮受到的上下跳跃运动转换为悬架互联结构的水平运动,与车轮上悬臂连接的斜杆通过球形铰链与长杆和“旗”型结构连接,当车轮通过凹凸不平路面时,长杆和“旗”型结构将车轮上下运动传递给水平面上的互联杆件,通过一系列杆件的转化,使得其它车轮也发生上下运动,减少路面的冲击传递到车身,从而使车身保持平稳,动力学特性得到改善,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轮毂电机驱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车身稳定性。

A hub motor driven vehicle and its suspension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悬架系统滤振,减少车辆倾斜的性能不好,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会很差,且驾驶员长时间的驾驶会感到疲劳,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悬架设计需要保证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对于上述情况,通常做法是减小悬架刚度,以增加悬架行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会大大降低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车辆载荷。在车辆快速转身起步和紧急刹车时出现不稳定甚至可能翻车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在不改变悬架刚度的情况下,通过连杆将车轮的上下跳动转化为水平面上的左右移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上悬臂通过斜杆铰接“旗”状结构顶端,“旗”状结构尾端铰接在第五直杆上,沿车辆行进方向前后两端的两“旗”状结构顶端之间铰接可伸缩的长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旗”状结构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二直杆和三角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由第一直杆、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铰接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结构通过圆柱形铰链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长杆上设置弹簧。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包括上述悬架互联结构。r>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应用本专利技术悬架互联结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在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车轮接触地面引起的上下运动经过悬架互联的传递分散到其余车轮上,具体为:车轮受到的路面冲击力经过斜杆后,再分别经过可伸缩长杆、“旗”状结构传递分散,使得车辆的整个车身保持平衡,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悬架互联力传递示意图。其中:1-球形铰链,2-圆柱形铰链,3-斜杆,4-长杆,5-第一直杆,6-第二直杆,7-第三直杆,8-第四直杆,9-第五直杆,10-弹簧,11-上悬臂,12-底盘,13-车轮,14-下悬臂,15-第二圆柱形铰链,16-减震器,1-1-球形铰链a,1-2-球形铰链b,1-3-球形铰链c,1-4-球形铰链d,1-5-球形铰链e,1-6-球形铰链f,1-7-球形铰链g,1-8-球形铰链h,2-1-第一圆柱形铰链a,2-2-第一圆柱形铰链b,2-3-第一圆柱形铰链c,2-4-第一圆柱形铰链d,2-5-第一圆柱形铰链e,2-6-第一圆柱形铰链f,2-7-第一圆柱形铰链g,2-8-第一圆柱形铰链h,2-9-第一圆柱形铰链i,2-10-第一圆柱形铰链j,3-1-斜杆a,3-2-斜杆b,3-3-斜杆c,3-4-斜杆d,4-1-长杆a,4-2-长杆b,5-1-第一直杆a,5-2-第一直杆b,5-3-第一直杆c,5-4-第一直杆d,6-1-第二直杆a,6-2-第二直杆b,6-3-第二直杆c,6-4-第二直杆d,7-1-第三直杆a,7-2-第三直杆b,7-3-第三直杆c,7-4-第三直杆d,8-1-第四直杆a,8-2-第四直杆b,8-3-第四直杆c,第四直杆d8-4,10-1-弹簧a,10-2-弹簧b,15-1-第二圆柱形铰链a,15-2-第二圆柱形铰链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车辆底盘12上固定四个车轮13,减震器16通过上悬臂11、下悬臂14与车轮13连接。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包括球形铰链1、第一圆柱形铰链2、斜杆3、长杆4、第一直杆5、第二直杆6、第三直杆7、第四直杆8、第五直杆9、弹簧10以及第二圆柱形铰链15。球形铰链1包括球形铰链a1-1、球形铰链b1-2、球形铰链c1-3、球形铰链d1-4、球形铰链e1-5、球形铰链f1-6、球形铰链g1-7以及球形铰链h1-8,第一圆柱形铰链2包括第一圆柱形铰链a2-1、第一圆柱形铰链b2-2、第一圆柱形铰链c2-3、第一圆柱形铰链d2-4、第一圆柱形铰链e2-5、第一圆柱形铰链f2-6、第一圆柱形铰链g2-7、第一圆柱形铰链h2-8、第一圆柱形铰链i2-9以及第一圆柱形铰链j2-10,斜杆3包括斜杆a3-1、斜杆b3-2、斜杆c3-3以及斜杆d3-4,长杆4包括长杆a4-1和长杆b4-2,第一直杆5包括第一直杆a5-1、第一直杆b5-2、第一直杆c5-3和第一直杆d5-4,第二直杆6包括第二直杆a6-1、第二直杆b6-2、第二直杆c6-3和第二直杆d6-4,第三直杆7包括第三直杆a7-1、第三直杆b7-2、第三直杆c7-3和第三直杆d7-4,第四直杆8包括第四直杆a8-1、第四直杆b8-2、第四直杆c8-3和第四直杆d8-4,弹簧10包括弹簧a10-1和弹簧b10-2,第二圆柱形铰链15包括第二圆柱形铰链a15-1和第二圆柱形铰链b15-2。第二圆柱形铰链a15-1和第二圆柱形铰链b15-2分别用于将上悬臂11、下悬臂14固定在底盘12上。球形铰链a1-1、球形铰链d1-4、球形铰链e1-5、球形铰链g1-7分别用于铰接上悬臂11与斜杆a3-1的一端、上悬臂11与斜杆b3-2的一端、上悬臂11与斜杆c3-3的一端以及上悬臂11与斜杆d3-4的一端。斜杆a3-1和斜杆b3-2之间铰接长杆a4-1,斜杆c3-3和斜杆d3-4之间铰接长杆b4-2。长杆a4-1、长杆b4-2上分别设有弹簧a10-1和弹簧b10-2,使得长杆可伸缩。第一直杆5、第三直杆7、第四直杆8构成四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可以绕着固定在底盘上的铰链整体旋转。第三直杆d7-4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a2-1与第四直杆b8-2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b8-2另一端与第一直杆a5-1的一端、第二直杆b6-2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b2-2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a5-1另一端、第三直杆d7-4另一端、斜杆a3-1另一端以及长杆a4-1一端通过球形铰链b1-2铰接在一起;第三直杆c7-3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e2-5与第四直杆c8-3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c8-3另一端与第一直杆b5-2的一端、第二直杆c6-3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d2-4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b5-2另一端、第三直杆c7-3另一端、斜杆b3-2另一端以及长杆a4-1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c1-3铰接在一起;第三直杆b7-2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f2-6与第四直杆d8-4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d8-4另一端与第一直杆c5-3的一端、第二直杆d6-4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g2-7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c5-3另一端、第三直杆b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悬臂(11)通过斜杆(3)铰接“旗”状结构顶端,“旗”状结构尾端铰接在第五直杆(9)上,沿车辆行进方向前后两端的两“旗”状结构顶端之间铰接可伸缩的长杆(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悬臂(11)通过斜杆(3)铰接“旗”状结构顶端,“旗”状结构尾端铰接在第五直杆(9)上,沿车辆行进方向前后两端的两“旗”状结构顶端之间铰接可伸缩的长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旗”状结构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二直杆(6)和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张成吴浩王峰徐兴张博翰江浩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