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60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座椅、解锁机构和吸能装置,座椅可调高度的装设于靠背骨架上,解锁机构与座椅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上的滑套装设于靠背骨架上,吸能装置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上,下端固定连接于解锁机构上。其中,吸能装置包括内管、外管、钢带和销轴,外管套设于内管外,钢带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销轴分别交叉设置于弹性弯曲结构的两侧且销轴的端部固定于内管上,钢带的两端固定于外管的上下两端,内管的下端与解锁机构连接,外管的上端与靠背骨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具有更好的缓冲避震效果,达到了更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人体的不可逆伤害。

An external energy absorption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技术介绍
装甲车或防雷车在碰触地雷爆炸瞬间,受到爆炸物的爆炸波攻击时,很多伤亡事故不是由于装甲车被击穿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爆炸冲击波造成的。因此对现有的装甲车或防雷车的座椅进行减震缓冲作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的防雷座椅通常是通过弹簧作为减震部件,这样的防雷减震只能避震一小段震动频率,避震效果不佳,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其具有缓冲吸能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座椅、解锁机构和吸能装置,所述座椅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上的滑套装设于靠背骨架上,所述吸能装置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上;其中,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内管、外管、钢带和销轴,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钢带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所述销轴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的两侧且销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上,所述钢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连接,所述外管的上端与所述靠背骨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导向杆和横向设置于导向杆之间的安装横杆,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顶部和底部,所述滑套装设于安装横杆上,且所述安装横杆上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内管的第一通孔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所述内管内设有上安装头,该上安装头下端设有第三通孔,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卡持槽,所述钢带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且钢带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的卡持槽内,所述内管、外管、钢带和上安装头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安装孔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上安装头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的安装横杆上。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的下端,所述内管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移动槽,所述外管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且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四通孔、钢带下端的安装孔和移动槽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且所述下安装头固定装设于所述解锁机构上。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安装横梁、滑块、卡持条、安装座、定位杆、滚轮、拉索和外壳,所述滑块固定装设于安装横梁的两端,所述卡持条上开设有多个卡持孔,且卡持条活动装设于所述滑块上,卡持条的上端与所述吸能装置的下安装头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固定于安装横梁的中部,且所述滚轮可旋转的装设于安装横梁和安装座之间,该滚轮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定位杆装设于滚轮的两侧,且定位杆的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活动槽内,另一端凸伸于滑块内且与所述卡持条卡持固定,所述滚轮上缠绕有所述拉索,并通过拉索拉动其旋转,所述外壳包覆于两个卡持条之间的安装横梁、安装座、定位杆、滚轮外,且外壳上设有安装部,且安装部与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座椅的坐垫骨架的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套的内侧,且所述安装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向下开设有延伸至安装板中部的安装槽,所述滑块的外侧对应所述安装槽设有安装凸块,所述安装凸块卡持于安装槽内,且安装板和滑块均与安装横梁固定。优选的,所述所述滑块上下左右均贯穿开设有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且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相互连通,第一活动孔为方形结构,第二活动孔为圆形结构,所述卡持条设于第一活动孔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于第二活动孔内并与卡持条上的卡持孔卡扣固定,另一端活动装设于所述滚轮的活动槽内。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呈几字形结构,包括两侧的安装耳及中部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穿过安装耳及安装横梁固定安装,所述滚轮通过转动轴装设设于所述安装块和安装横梁之间;所述滚轮外侧缘上开设有线槽,且滚轮左上角位置处设有固定轴,所述拉索的缠绕于所述线槽内且端部固定于固定轴上,所述拉索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机构拉动滚轮旋转。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限位导管、摆臂、转轴和手柄,所述转轴可旋转的装设于汽车座椅上,所述手柄和摆臂分别固定装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块的下方套设有限位套,且限位套固定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定装设于所述摆臂上,且靠近摆臂的拉索上套设有所述限位导管,限位导管上设有固定耳,并通过固定耳装设于座椅上。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活动槽,且所述活动槽为弧形结构,两侧活动槽以顺时针方向的两个起点处于水平位置,且所述定位杆的端部穿过所述安装耳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套,连接套套设于所述活动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起点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座椅通过连接板、解锁机构和滑套固定形成一体,并活动装设于靠背骨架上,且吸能装置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靠背骨架和解锁机构上对座椅实现固定,车子受到爆炸底板出现严重变形时,导向杆向上运动并带动吸能装置的外管和钢带向上运动,内管上固定的销轴克服钢带的弹性弯曲结构,产生弹性势能,避免座椅向上冲击,可起到缓冲作用,对人员保护,减少人体的不可逆伤害。同时本技术采用钢带作为弹性元件,其克服其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较大,能克服高强度的冲击力;2、本技术中通过固定螺栓将外管、内管和钢带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正常形成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移动,钢带不受力,且敞口槽的设计,在车子受到巨大冲击后导向杆向上移动,为了保护座椅不受冲击,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冲破敞口槽产生相对移动,可使吸能装置正常工作,实现座椅的缓冲。因此,所述第一通孔和敞口槽的设计不仅可避免在行车过程中钢带受力蠕动,且不会在爆炸冲击下影响吸能装置的正常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吸能装置的对座椅起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3、本技术的解锁机构的滚轮上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活动装设定位杆,且定位杆卡持于卡持条内实现锁止,当解锁时,只需通过拉索拉动滚轮旋转,滚轮带动定位杆同时向内侧移动实现解锁,相对于现有的解锁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成本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吸能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吸能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内管上端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吸能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解锁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解锁机构去除安装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解锁机构的主视图;图9是图6中滑块处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靠背骨架1、导向杆11、安装横杆12、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包括靠背骨架(1)、座椅(2)、解锁机构(3)和吸能装置(4),所述座椅(2)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3)与所述座椅(2)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1)上的滑套(5)装设于靠背骨架(1)上,所述吸能装置(4)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1)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n其中,所述吸能装置(4)包括内管(41)、外管(42)、钢带(43)和销轴(44),所述外管(42)套设于所述内管(41)外,所述钢带(43)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431),所述销轴(44)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的两侧且销轴(4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41)上,所述钢带(4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42)的上下两端,所述内管(41)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3)连接,所述外管(42)的上端与所述靠背骨架(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包括靠背骨架(1)、座椅(2)、解锁机构(3)和吸能装置(4),所述座椅(2)可调高度的装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3)与所述座椅(2)固定连接并通过套设于靠背骨架(1)上的滑套(5)装设于靠背骨架(1)上,所述吸能装置(4)的上端固定于靠背骨架(1)上,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
其中,所述吸能装置(4)包括内管(41)、外管(42)、钢带(43)和销轴(44),所述外管(42)套设于所述内管(41)外,所述钢带(43)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431),所述销轴(44)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431)的两侧且销轴(4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41)上,所述钢带(4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42)的上下两端,所述内管(41)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3)连接,所述外管(42)的上端与所述靠背骨架(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1)包括导向杆(11)和横向设置于导向杆(11)之间的安装横杆(12),所述导向杆(1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顶部和底部,所述滑套(5)装设于安装横杆(12)上,且所述安装横杆(12)上连接有弹簧(6),弹簧(6)的下端与所述解锁机构(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1)和外管(42)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411)和第二通孔(421),且所述内管(41)的第一通孔(411)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412),所述内管(41)内设有上安装头(45),该上安装头(45)下端设有第三通孔(451),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451)连通的卡持槽(452),所述钢带(43)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432),且钢带(43)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45)的卡持槽(452)内,所述内管(41)、外管(42)、钢带(43)和上安装头(45)通过固定螺栓(46)穿过第一通孔(411)、第二通孔(421)、第三通孔(451)和安装孔(43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上安装头(45)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1)的安装横杆(1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41)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42)的下端,所述内管(41)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移动槽(413),所述外管(4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422),且通过固定螺栓(46)穿过第四通孔(422)、钢带(43)下端的安装孔(432)和移动槽(413)固定连接;所述内管(41)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47),且所述下安装头(47)固定装设于所述解锁机构(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3)包括安装横梁(31)、滑块(32)、卡持条(33)、安装座(34)、定位杆(35)、滚轮(36)、拉索(37)和外壳(38),所述滑块(32)固定装设于安装横梁(31)的两端,所述卡持条(33)上开设有多个卡持孔(331),且卡持条(33)活动装设于所述滑块(32)上,卡持条(33)的上端与所述吸能装置(4)的下安装头(4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4)固定于安装横梁(31)的中部,且所述滚轮(36)可旋转的装设于安装横梁(31)和安装座(34)之间,该滚轮(36)上开设有活动槽(361),所述定位杆(35)装设于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执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