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77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喇叭装置,该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平面型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朝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伸出的导磁凸起,以引导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集中区域延伸至或靠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的最大受力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喇叭装置由于平面型驱动线圈驱动振膜,可以有效降低喇叭装置的厚度。

Loudspeak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喇叭装置
本技术涉及声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喇叭装置。
技术介绍
喇叭装置是一种电声元件,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随着目前薄型化的趋势,对喇叭装置的尺寸要求也更加严格。相关技术中的喇叭装置包括动铁单元以及动圈单元两个种类。动铁单元是通过驱动杆驱动振膜振动,使其振动发声,这种结构的喇叭装置,外形规则且体积小,但结构复杂成本很高。动圈单元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但外形不规则且尺寸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喇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喇叭装置,该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平面型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朝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伸出的导磁凸起,以引导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集中区域延伸至或靠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的最大受力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凸起由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贯穿至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朝远离所述磁路系统方向拱起的避让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供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设置的平面部,所述避让部形成于该平面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呈环形,其包括位于中部的透空部,所述导磁凸起经由该透空部贯穿该平面型驱动线圈,所述避让部与该透空部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位于中部的电磁体,所述导磁凸起设置于该电磁体的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包括铁芯以及环绕于该铁芯侧壁上的线圈,所述导磁凸起设置于该铁芯的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两个永磁体,所述两个永磁体分别布置于所述电磁体的两相对侧,与所述电磁体的极性呈交错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和所述两个永磁体均呈长条状,所述两个永磁体分别呈平行间隔布置于所述永磁体的两相对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与所述电磁体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以控制流经所述电磁体中的电流的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通过印刷或粘接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振膜上。实施本技术的喇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振动系统的驱动线路呈平面型,可以有效降低喇叭装置的厚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喇叭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所示喇叭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1,该喇叭装置1可用于耳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并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该喇叭装置1可包括壳体110、设置于壳体110内的磁路系统120以及设置于壳体1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1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120可设置于壳体1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130设置于磁路系统120的正上方。壳体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方体状,其可包括下壳体111以及与该下壳体111相配合的上壳体112。下壳体111和上壳体112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120以及振动系统130的安装空间。磁路系统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磁体121以及设置于电磁体121顶部的导磁体122,电磁体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平铺在下壳体111底壁上的矩形铁芯1211以及环绕于铁芯1211侧壁面的跑道环型驱动线圈1212。导磁体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片状,其形状和尺寸与电磁体121相适配。磁路系统1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与驱动线圈1212相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来控制流经驱动线圈1212的电流,以控制该电磁体121的电磁场力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喇叭装置1的灵敏度。相比单纯采用永磁体的磁路系统而言,该磁路系统120的优点非常明显。振动系统13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水平布置于磁路系统120上方的平面型振膜131以及结合于振膜131底面的驱动线圈132,驱动线圈132可采用导线缠绕成跑道环型,并环绕在电磁体121的外围,该驱动线圈132可以是一层或一层以上。该驱动线圈132通电后,能够磁路系统120的作用下运动,并带动振膜131运动产生声音。振膜131在一些实施例包括平面部1311以及连接于该平面部1311周缘的拱起的麦拉膜1312。振膜131经由麦拉膜1312与壳体110相连接。图4及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喇叭装置2,该喇叭装置2可包括壳体210、设置于壳体210内的磁路系统220以及设置于壳体210内并可在磁路系统220的作用下运动的振动系统230。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20可设置于壳体210的底壁上,振动系统230设置于磁路系统220的正上方。壳体2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形,其可包括下壳体211以及与该下壳体211相配合的上壳体(未)。下壳体211和上壳体结合在一起,界定出容置磁路系统220以及振动系统230的安装空间。磁路系统2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多个电磁体221构成的阵列。每个电磁体221均呈纵长型,这些电磁体221平行间隔地排布,相邻的电磁体221之间形成有间隙222。每个电磁体221包括纵长的铁芯2211以及环绕于铁芯侧壁上的线圈2212。相邻电磁体221的极性呈上下交错排布,即一个电磁体221若上端为N极,则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平面型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朝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伸出的导磁凸起,以引导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集中区域延伸至或靠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的最大受力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喇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可在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作用下产生机械运动的平面型驱动线圈以及受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驱动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朝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伸出的导磁凸起,以引导所述磁路系统的磁场集中区域延伸至或靠近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的最大受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凸起由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贯穿至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朝远离所述磁路系统方向拱起的避让部;所述振膜包括供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设置的平面部,所述避让部形成于该平面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型驱动线圈呈环形,其包括位于中部的透空部,所述导磁凸起经由该透空部贯穿该平面型驱动线圈,所述避让部与该透空部对应。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朝阳孟献振李嘉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