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95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球,所述螺纹柱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工头,所述螺纹柱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表面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加工头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被加工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打孔装置,可以防止螺纹杆在加工的过程中跑偏,使得打孔装置工作时更加稳定。

A dr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打孔装置在机械工程
非常常见,打孔装置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市面上的打孔装置种类较多,各有各的优缺点;传统的打孔装置有一些缺点,装置的螺纹杆没有支撑机构将其进一步加固,导致在打孔的过程中中螺纹杆容易跑偏,打出来的孔孔位不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球,所述螺纹柱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工头,所述螺纹柱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表面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加工头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被加工工件。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第一固定半环、第二固定半环、固定螺丝,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第二固定半环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半环的后端外表面与支撑杆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丝与第一固定半环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丝与第二固定半环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半环通过固定螺丝与第二固定半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与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所述转动杆的内侧表面与螺纹柱的上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制球的一端外表面与转动杆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加工头的上端外表面与螺纹柱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与支撑机构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内侧表面与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下端外表面与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被加工工件的外表面与固定机构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打孔装置,使用时将被加工工件放置在加工台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机构将被加工工件固定牢固,再通过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组限制球转动,通过转动限制球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转动杆转动带动螺纹柱在装置主体、固定柱的内部表面转动,由于螺纹柱与装置主体、固定柱均为螺纹连接,所以螺纹柱在转动时会下移,螺纹柱下移带动加工头下移进行打孔,通过支撑机构将固定柱固定,可以对螺纹柱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防止螺纹柱在打孔是受力较大跑偏,使得打孔质量更高,较为实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孔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孔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工台;2、装置主体;3、螺纹柱;4、转动杆;5、限制球;6、加工头;7、固定柱;8、支撑机构;81、支撑杆;82、第一固定半环;83、第二固定半环;84、固定螺丝;9、被加工工件;10、固定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上端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两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球5,螺纹柱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工头6,螺纹柱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柱7,固定柱7的外侧表面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8,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加工头6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被加工工件9。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杆81、第一固定半环82、第二固定半环83、固定螺丝84,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81,支撑杆8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半环82,第一固定半环8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半环83,第一固定半环82、第二固定半环83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固定螺丝84,支撑杆81的后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半环82的后端外表面与支撑杆8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螺丝84与第一固定半环82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固定螺丝84与第二固定半环83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半环82通过固定螺丝84与第二固定半环83固定连接。装置主体2的下端外表面与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柱3的外表面与装置主体2的内部表面螺纹连接。转动杆4的内侧表面与螺纹柱3的上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限制球5的一端外表面与转动杆4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加工头6的上端外表面与螺纹柱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7的外表面与支撑机构8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7内侧表面与螺纹柱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固定机构10的下端外表面与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被加工工件9的外表面与固定机构10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打孔装置,使用时使用时被加工工件9放置在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机构10将被加工工件9固定牢固,再通过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组限制球5转动,通过转动限制球5带动转动杆4转动,通过转动杆4转动带动螺纹柱3在装置主体2、固定柱7的内部表面转动,由于螺纹柱3与装置主体2、固定柱7均为螺纹连接,所以螺纹柱3在转动时会下移,螺纹柱3下移带动加工头6下移进行打孔,通过支撑机构8将固定柱7固定,可以对螺纹柱3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防止螺纹柱3在打孔是受力较大跑偏,使得打孔质量更高,在使用前景上超越了传统的打孔装置,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柱(3),所述螺纹柱(3)的上端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两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球(5),所述螺纹柱(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工头(6),所述螺纹柱(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外侧表面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8),所述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加工头(6)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10),所述固定机构(1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被加工工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孔装置,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螺纹柱(3),所述螺纹柱(3)的上端外侧表面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两端外表面设置有限制球(5),所述螺纹柱(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工头(6),所述螺纹柱(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外侧表面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机构(8),所述加工台(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加工头(6)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机构(10),所述固定机构(1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被加工工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杆(81)、第一固定半环(82)、第二固定半环(83)、固定螺丝(84),所述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81),所述支撑杆(8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半环(82),所述第一固定半环(8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半环(83),所述第一固定半环(82)、第二固定半环(83)的内部表面贯穿设置有固定螺丝(84),所述支撑杆(81)的后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2)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半环(82)的后端外表面与支撑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海宏电子组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