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运行前,通过预供油泵抽取油底壳的润滑油,对发动机进行润滑。润滑油到达使用周期后,需要将油底壳中的润滑油泵送出去,达到排脏油的目的,以便于新润滑油的装入。现有技术中,油底壳中预供油和排脏油均是通过同一管路进行润滑油抽送,预供油泵同时提供排脏油的除油动力,因此管路的布置需要同时考虑在预供油时,不会抽取到油底壳底部润滑油,造成含有杂质润滑油抽送到发动机,而在排脏油时,要尽量抽取底部润滑油,将润滑油中杂质全部排出。现有的管路布置结构难以达到两种取油效果的平衡,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油供油管路结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以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油供油管路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包括设置于油底壳内的供油管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油底壳内的供油管路,和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出油端的动力泵;/n所述供油管路包括预供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一供油液位的第一油路,和排脏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二供油液位的第二油路;/n所述第一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油底壳内的供油管路,和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出油端的动力泵;
所述供油管路包括预供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一供油液位的第一油路,和排脏油时,连通所述油底壳的第二供油液位的第二油路;
所述第一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供油液位的液位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分别为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伸入端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的取油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路的取油端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华,贾瑞,张鲁兵,孙晓鹏,刘中秀,卢朋珍,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