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676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还包括挡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挡油组件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回油组件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腔体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下腔体的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的电动油泵,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腔体内机油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油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收集和储存机油,保证发动机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

Engine oil pan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及设有该发动机油底壳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图5为现有的发动机油底壳,当发动机在倾斜状态下工作时,壳体1中的机油存在倾斜,当发动机倾斜到一定角度时,由于机油集中到壳体1的一侧,机油液位13位于机油泵集滤器12的下方,会出现机油泵集滤器12吸空现象,从而导致机油建压困难,进而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报废。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通常是:一、限制发动机的倾斜角度,但是,此种方式会严重限制发动机的使用范围;二、加长机油泵集滤器12在壳体1中的深度,但是,此种方式往往受到发动机内部结构影响,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长度,而且机油泵集滤器12越长,发动机的结构强度以及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越差。因此,如何保证发动机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该发动机油底壳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收集和储存机油,保证发动机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还包括挡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挡油组件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回油组件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腔体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下腔体的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的电动油泵,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腔体内机油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油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倾斜角度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回油管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的端部设置有辅助集滤器。其中,所述挡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挡油板,和设置在所述挡油板上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将所述下腔体内多余的所述机油和空气排出。其中,所述挡油板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用于所述上腔体内的所述机油流入所述下腔体。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为单向膜片阀。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油底壳,由于挡油组件将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在使用时,回油组件中的控制单元、电动油泵和液位传感器组成一个控制系统,在壳体倾斜的状态下,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上腔体内的机油液位并传输电信号给控制单元,当机油液位达到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油泵动作,将上腔体内的机油抽送至下腔体内,实现机油在下腔体内的收集和储存,使下腔体中的机油液位始终处于较高位置,进而保证机油泵集滤器在壳体倾斜状态下始终能够吸到机油,保证发动机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扩大了发动机的适用范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油底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为第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油底壳。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由于设置有第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油底壳,因此,发动机的机油泵集滤器在发动机倾斜的状态下始终能够吸到机油,解决了发动机在倾斜状态下功率下降、机油温度高,呼吸器窜油等问题,保证了发动机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正常工作,扩大了发动机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水平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图1倾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控制原理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上腔体,11-下腔体,2-挡油板,3-控制单元,4-回油管,5-电动油泵,6-液位传感器,7-辅助集滤器,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2-机油泵集滤器,13-机油液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的结构,将发动机油底壳及发动机的方位表述为上和下,该方位的表述并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1,还包括挡油组件和回油组件,挡油组件设置在壳体1内,挡油组件将壳体1分为上腔体10和下腔体11;回油组件包括控制单元3,用于将上腔体10内的机油输送至下腔体11的回油管4,设置在回油管4上的电动油泵5,以及用于检测上腔体10内机油液位13的液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6和电动油泵5分别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回油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壳体1倾斜角度的陀螺仪,陀螺仪设置在控制单元3内并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回油管4的一端设置于上腔体10内,回油管4的另一端设置于下腔体11内,回油管4设置于上腔体10内的端部设置有辅助集滤器7。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回油管4设置有四根,四根回油管4分别延伸至壳体1的四个角部,四根回油管4上分别设置有电动泵5和辅助集滤器7,其中,相邻的两根回油管4通过一个共用管口与下腔体11相连通;壳体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6,本实施例中的四个液位传感器6分别设置在相应的辅助集滤器7的侧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液位传感器6设置在壳体1上,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油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挡油板2,和设置在挡油板2上的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用于将下腔体11内多余的机油和空气排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单向阀8为单向球阀。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挡油板2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9用于上腔体10内的机油流入下腔体11,同时防止下腔体11内的机油流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单向阀9为单向膜片阀。当发动机油底壳倾斜时,壳体1中的机油存在倾斜,上腔体10中的机油集中到上腔体10的某一角部,位于该角部的液位传感器6检测机油液位13并传输电信号给控制单元3,当机油液位13到达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控制单元3控制与该角部的液位传感器6相对应的电动油泵5工作,将该角部的机油抽送至下腔体11;当该角部的液位传感器6损坏时,可通过陀螺仪检测壳体1的倾斜角度并传输电信号给控制单元3,当壳体1的倾斜角度到达设定的阈值范围时,可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该损坏的液位传感器6对应的电动油泵5工作,将机油抽送至下腔体11。或者,位于该角部的液位传感器6检测机油液位13并传输电信号给控制单元3,陀螺仪检测壳体1的倾斜角度并传输电信号给控制单元3,当机油液位13到达设定的阈值范围且壳体1的倾斜角度也到达设定的阈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油组件和回油组件,/n所述挡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挡油组件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n所述回油组件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腔体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下腔体的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的电动油泵,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腔体内机油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油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油组件和回油组件,
所述挡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挡油组件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所述回油组件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腔体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下腔体的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回油管上的电动油泵,以及用于检测所述上腔体内机油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电动油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倾斜角度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陈超魏广斌张彦鹏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