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专利>正文

锅炉全自动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80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锅炉全自动燃烧器,其特征是机壳出风口处装配有高效火嘴,机壳进风口处紧固连接有调风组件和分风组件;机壳上还装连有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内除了主控电路外,还包括有定时点火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安全控制电路。其优点是燃烧器工作全部自动程序控制,安全可靠,热效率高,节能,便于管理,是石油行业现代化企业生产的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优先燃烧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锅炉全自动燃烧器。目前,石油输送管路加热的锅炉上使用的燃烧装置是很简单的套管式火咀。火咀接天燃气,由两个工人操作,一个用带油布的木棍,沾油点着火送进炉膛里,另一个打开天燃气阀门送气点火,燃烧锅炉。当炉温达到输油所需的限值温度时,石油在炉内管路中进行热置换后达到限值油温时被输出。这种结构不足之处是1、操作落后,浪费人力,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2、燃烧靠自然通风,因此燃烧不充分,火焰短,锅炉受热不均,热效率低,浪费能源。3、不安全,若操作人员失误炉膛内先送燃气或熄火后炉内残留燃气,再点火时则必将引起爆炸、火灾。4、油田面积广大,油井分散,一个值班人员要管十几口油井,监控炉温,炉温超高,则压力增大,危及锅炉安全,炉温低石油粘度增大,输油率下降,产油量降低,尤其是在严冬酷署季节,管理和监控难度加大。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锅炉全自动燃烧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根据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设备的特性,及油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应用温度传感控制技术和光电传感报警技术,以及自动吹风、点火、送气等自动控制措施,来设计燃烧器的程序控制器;采用申请号为98238052.6的高效火咀作为燃烧器的重要组成件——燃烧火咀;设置与其相配套的调风和分风结构,以上述各项技术设计组合构成一种具有安全、节能、高效等优点的锅炉全自动燃烧器,更新目前油田锅炉使用的陈旧的燃烧装置,满足油田现代化产油和输油管理的要求。其技术要点是锅炉全自动燃烧器,它包括机壳、风机、压力控制器、燃气管、燃气管弯头、进风罩,其特征是机壳出风口处装配有高效火咀,机壳进风口处紧固连接有调风组件和分风组件;机壳上还装连有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内除了主控电路外,还包括有定时点火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安全控制电路,三个电路相并联后接于主控电路,其中1、定时点火电路它是由风压传感器FK、时间继电器JS1、JS2、电磁阀DF、变压器B1、放电尖DH组成,FK接JS1,JS1的常开接点JS1.1接JS2,JS2的瞬时常开接点JS2.S2接DF,JS2的另一瞬时常开接点JS.S1与常闭接点JS2.1相串接B1的初级线圈,B1的次级线圈接DH;2、温度控制电路它是由温度传感器WG、低温电接点WG1、高温电接点WG2、低温继电器JDW、高温继电器JGW组成,WG在温度低温于低温限值时连通WG1,并接通JDW;在温度高于高温限值时连通WG2,并接通JGW;3、安全控制电路它是由光电二极管GG、晶体三极管BG、电阻R1、R2、电位器R3、光电继电器JG、安全继电器JA、报警器BJ组成,GG接BG的基极,BG的集电极接JG,发射极接电路左端,JA的常开接点JA3接BJ,R1一端接BG基极,另一端接电路左端,R2与R3相串接,R2另一端接GG,R3另一端接电路右端,定时点火电路的JS2的常开接点JS2.2和JG的常闭接点JG1相串接于JA,JA的常开接点JA1与电路左右端相接。上述燃烧器,其特征是高效火咀的组成件火咀外套、主进气管座、调节螺母分别与机壳出风口、燃气管弯头、机壳相连接;调风板和风量控制板固定在转轴上,转轴装连在进风罩上,进风罩紧固在机壳进风口处构成调风组件;分风罩相对风机装连在机壳上,分风板与分风罩成非平行固定连接,挡风极设置在分风罩的圆周上构成分风组件。本技术有以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剖视图。图3是分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程序控制器的电原理框图。图6是定时点火电路的电原理图。图7是温度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图8是安全控制电路22V部分电原理图。图9是安全控制电路12V部分电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4所示,燃烧器由机壳1上的出风口法兰9紧固连接在锅炉8上,高效火咀7伸入锅炉8内。燃烧器主要是由机壳1、风机2、分风组件3、电磁阀5、高效火咀7、程序控制器13、压力控制器17、调风组件18组成。机壳1是燃烧器的支承连接各零部件的整体结构件。程序控制器13和压力控制器17装连在机壳1上,高效火咀7装配在机壳出风口10处,调风组件18和分风组件3紧固连在机壳进风口4上,电磁阀5连接在燃气管6上。风机2紧固在机壳1上,叶轮2B装配在电机2A的轴端上。调风板18B和风量控制板18D连接在转轴18C上,转轴18C装连在进风罩18A上,进风罩18A紧固在机壳进风口4处构成调风组件18。分风罩3D相对风机2装连在机壳1上,分风板3A与分风罩3D成非平行固定连接,挡风板3C设置在分风罩3D的圆周上,滤网3B覆盖连接在分风罩3D的通风口3E上构成分风组件3。高效火咀7的组成件火咀外套7H、主进气管座7I、调节螺母7K分别与机壳出风口10、燃气管弯头11、机壳1相连接。燃气管弯头11紧固在机壳1上并与燃管气6相接。拉杆7J连接调节螺母7K。燃烧器的启动、送风、点火送气、燃烧加温、温控区间歇停火、升温再点火、事故报警等全部工作过程都是由程序控制器13自动控制。参见图5,程序控制器13内除主控电路外,还外括有定时点火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安全控制电路,各电路并联后接于主控电路。下面介绍各电路的组成和原理1、定时点火电路(参见图6)它是由风压传感器FK、时间继电器JS1、JS2、电磁阀DF、变压器B1、放电尖DH组成,风机开动后,FK导通并接通接JS1,JS1延时,风机向锅炉吹风清除残留的燃气,延时终止JS1的常开接点JS1.1闭合接通JS2,JS2的两个瞬时常开接点JS2.S1和JS2.2同步闭合分别接通B1和DF,B1产生高压经DH在燃烧器的高效火咀内放电打火,同时DF打开送燃气,在高效火咀内被放电打火点燃,JS2在所设定的持续放电打火时间后,常闲接点JS2.1断开,B1被切断,高压放电打火停止,燃烧器按控制程序继续工作。2、温度控制电路(参见图7)它是由温度传感器WG、低温电接点WG1、高温电接点WG2、低温继电器JDW、高温继电器JGW组成,WG在油温低于设定的低温限值时接通WG1,WG1接通JDW工作,JDW接于主控电路电源输入端的常开接点JDW1闭合,接通主控电路燃烧器工作,当油温上升到高于设定的高温限值时WG接通WG2,WG2接通JGW工作,JGW接于主控电路电源输入端的常闭接点断开,切断主控电路燃烧器停止工作,温度自然下降到低于设定的低温限值时,WG重复上述动作,电路重复上述温度控制,保证输油管19内的最佳温度。3、安全控制电路(参见图8-9)它是由光电二极管GG、晶体三极管BG、电阻R1、R2、电位器R3、光电继电器JG、安全继电器JA、报警器BJ组成,GG接接天燃气燃烧时射出的红外线光信号而导通,GG接通BG的基极,经集电极接通JG工作,JG的常闭接点JG1断开,JA不工作,JA接于主控电路的常闭接点JAO处于闭合接通状态,燃烧器正常工作。当锅炉8因某种原因熄火时,GG检测不到光信号而截止,故BG也截止,JG停止工作,JG的常闭接点JG1闭合,此时定时点火电路的时间继电器JS2处于工作状态,它接于本电路的常开接点JS2.2闭合,接通JA工作,JA的常开接点JA1闭合构成JG自锁电路,而JA接于主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锅炉全自动燃烧器,它包括机壳、风机、压力控制器、燃气管、燃气管弯头、进风罩,其特征是机壳出风口处装配有高效火咀,机壳进风口处紧固连接有调风组件和分风组件;机壳上还装连有程序控制器,程序控制器内除了主控电路外,还包括有定时点火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安全控制电路,三个电路相并联后接于主控电路,其中:(1)、定时点火电路它是由风压传感器FK、时间继电器JS1、JS2、电磁阀DF、变压器B1、放电尖DH组成,FK接JS1,JS1的常开接点JS1.1接JS2,JS2的瞬时常开接点 JS2.S2接DF,JS2的另一瞬时常开接点JS.S1与常闭接点JS2.1相串接B1的初级线圈,B1的次级线圈接DH;(2)、温度控制电路它是由温度传感器WG、低温电接点WG1、高温电接点WG2、低温继电器JDW、高温继电器JGW组 成,WG在温度低温于低温限值时连通WG1,并接通JDW;在温度高于高温限值时连通WG2,并接通JGW;(3)、安全控制电路它是由光电二极管GG、晶体三极管BG、电阻R1、R2、电位器R3、光电继电器JG、安全继电器JA、报警器BJ组 成,GG接BG的基极,BG的集电极接JG,发射极接电路左端,JA的常开接点JA3接BJ,R1一端接BG基极,另一端接电路左端,R2与R3相串接,R2另一端接GG,R3另一端接电路右端,定时点火电路的JS2的常开接点JS2.2和JG的常闭接点JG1相串接于JA,JA的常开接点JA1与电路左右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树良孙景才李振国张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