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快速烘烤装置,它包括一外表带螺旋体的喷嘴和与其相连通的燃油管,套在它们外面的压缩空气管,以在喷嘴、燃油管和压缩空气管之间形成一其中部分为螺旋状气道的压缩空气气道,还包括依次套在压缩空气管外的燃气管和富氧气管,燃油和压缩空气分别从喷嘴入口及其上的数个通孔进入喷嘴混合室,使提高燃油雾化度,压缩空气同时经螺旋气道喷至喷嘴出口处,从而提高燃油或燃气和压缩空气的混合度及火焰长度,且可冷却喷嘴,富氧气明显提高了火焰的截面和力度,使用该装置可缩短钢包烘烤时间4-5倍,提高喷嘴使用寿命,节约燃气20%或燃油40%。(*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焰喷枪,特别涉及一种用同一装置可分别使用燃气或燃油,以用火焰预热钢包及中间包等的快速烘烤装置。目前在冶金行业上使用的钢包烘烤装置有燃气式和燃油式两类,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和2所示,前者包括燃气进气管1,压缩空气进气管2,燃气管4及文丘里管式的喷咀7,压缩空气管5,冷却水管3和冷却水套6;后者包括喷头1,喷油咀2,异径三通3及燃油管4等。由于钢厂的燃气(如转炉煤气)的成份和压力波动较大,故有时不能满足稳定供气的要求,此时需换用燃油(重油和轻油)式装置,工厂对这种交替使用两种装置的情况颇感不便,十分希望有一种取它两而代之的、用同一装置可分别使用燃气或燃油的烘烤装置。除此之外,上述两种装置还有如下缺点其一,这两种装置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喷射火焰的长度不够,火力不足,无法喷到钢包底部,上半部火焰呈飘散状态,大部分热量停留在钢包上半部,故钢包受热不匀,上下部温差可达300℃以上,而底部加热不够,影响浇铸工艺的正常进行;其二,燃气式装置采用水冷却来保护喷咀及其相关部件(如图1所示),故使整套装置体积较大而笨重,且易漏水,冷却水又带走了部分热量;其三,这两种装置均无富氧气助燃手段,如用氧气助燃的燃气式装置,由于氧流量一般不可能很大,故与燃气的混合不充分,影响充分燃浇,火焰呈暗红色,有黑烟,而用压缩空气助燃的燃气式装置,因氧含量较低也存在同样问题;用压缩空气使燃油雾化且作助燃的燃油式装置,燃油和压缩空气仅在出口处混合,因而燃油雾化度较差,射出的火焰束状不稳定,有黑烟。另外,同样因为压缩空气作助燃气也满足不了充分燃烧的要求,故装置的热负荷低,而耗油却较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钢包烘烤装置,用同一个这样的装置既可用燃油作燃料,又可换用燃气作燃料;此外,在这种装置中采用一种改进的喷咀,使它喷射的火焰长度和截面均有所增大,并能省去水冷却而达到缩小装置体积和重量的目的;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除了用压缩空气作助燃介质外,还增加一富氧气助燃供气结构,使整个装置的热负荷得以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包快速烘烤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的喷咀,一与喷咀中心线共轴线且与喷咀入口连通相连的空心燃油管,一与喷咀和燃油管共中心轴线并间隔开地套在喷咀和燃油管外的空心压缩空气管,以在喷咀、燃油管与压缩空气管之间形成一压缩空气气道;该装置还包括一与上述中心线共轴线并间隔开地套装在压缩空气管外的空心燃气管,以在压缩空气管与燃气管之间形成一燃气气道,上述压缩空气气道和燃气气道的出口端面均与喷咀出口端面基本齐平,上述压缩空气气道的靠喷咀的那一段则呈围绕上述中心线的螺旋状气道;此外,上述喷咀有一据其中心并与其入口连通的混合室和至少三个沿喷咀径向均布的、连通压缩空气气道和混合室的、向上述中心线倾斜的通孔,其中混合室是一由一大直径的中间部分、一靠喷咀入口一侧的从喷咀入口向中间部分的扩张部分和一靠喷咀出口一侧的从中间部分向喷咀出口的收缩部分组成的腰鼓形空腔。具体地说,在实施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时,上述烘烤装置中的压缩空气气道的那一螺旋状气道部分,可由喷咀外表上的、围绕上述中心线的螺旋状部分与压缩空气管的内壁所围成;或者,将压缩空气管做成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喷咀的长度,其第二部分的内、外径与第一部分的相等,第一部分的内壁上有一围绕上述中心线的螺旋状部分,而喷咀的相应于混合室的那一段的外壁做成圆柱面,它和第一部分之间围成一段螺旋状气道。此外,经试验证明,上述通孔相对于喷咀中心线的倾角以40°~50°为宜。按照本技术的又有一构思,在具有上述结构设计的烘烤装置的基础上,可增设一富氧供气部分,具体说,可再将一空心富氧气管间隔开地套装在上述燃气管之外,以在它和燃气管之间形成一富氧气气道,该气道的出口端与上述诸气道的出口端基本齐平,而且,在它的出口端还可装上一使出口内径逐渐收缩的收缩环,以在此出口区形成富氧气的紊流作用而促进富氧气与燃气的混合。上述专利技术构思所涉及的这种烘烤装置的结构特点、优点以及本技术的目的,将会在通过对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以及对其附图的说明变得更为清晰。所附的附图包括图1为现有的燃气式烘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燃油式烘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快速烘烤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其余部分被断开未表示出);图4为本技术快速烘烤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其余部分被断开未表示出);以及图5为具有图4所示结构的装置的外形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所示的快速烘烤装置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如下一喷咀20,它具有沿其中心线9延伸的一入口204和一出口205。在其内部中心处还有一呈腰鼓形空腔的混合室203,它由一大直径的圆柱状中间部分、一靠喷咀入口204侧的从喷咀入口204向中间部分的扩张(喇叭口形)部分和一靠喷咀出口205侧的从中间部分向喷咀出口205的收缩(逆置的喇叭口形)部分组成。在它的外部圆周面上有一围绕其中心线9的螺旋状部分7;在它的靠近其入口204的圆锥体部分上具有至少三个,如四个沿其径向均布的通孔202,这些通孔使混合室203与喷咀外相通,且向着中心线9倾斜,其倾角α以40°~50°为宜;一空心燃油管8,它与喷咀中心线9共轴线,且与喷咀入口204相连通地连接;一空心压缩空气管60,它与喷咀20和燃油管8共中心线,并间隔开地套装在喷咀20和燃油管8之外,其出口向里收缩,出口端面基本与喷咀出口205端面齐平。该管可按两种情况设计制作;第一种情况,将压缩空气管60做成单根的,这样,在它套装在燃气管8外面后,其靠近喷咀20的前一部分的内壁与上述具有一螺旋状部分7的喷咀20外表之间形成一螺旋状气道,该螺旋状气道与压缩空气管60的后一部分的内壁和燃气管8之间形成的直气道相通,组成一总的以“10”表示的压缩空气气道,以送入压缩空气。由上述可知此气道经过通孔202与喷咀混合室203相连通;第二种情况,压缩空气管60可做成两段结构的,其前一段62长度基本上等于喷咀20的长度,该段62的内壁上加工出一围绕中心线9的螺旋状部分7,而此时的喷咀20的相应于混合室203的那一段外圆周表面加工为圆柱面,以使喷咀20与该段62之间形成一螺旋状气道,而后一段61则仍为一与前一段62内、外径相等的直空心管,同样,组成一压缩空气气道10;以及一空心燃气管4,它也与上述中心线9共中心线,且间隔开地套装在压缩空气管60之外,其出口端面也基本上与喷咀出口205端面齐平,该出口端也可做成略向里收缩的收口(图上未表示出)。它与压缩空气管60之间形成一燃气气道40,以送入燃气。上述燃油管8或燃气管4以及压缩空气管60中,通过各装有阀门(未画出)的燃油进油管80或燃气进气管90以及压缩空气进气客100(见图5)向里送入燃油或燃气和压缩空气,并在喷咀20出口附近处汇合并被引燃生焰。现看图4。该图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和图3所示的大致相同,只不过在燃气管4外又套上一空心富氧气管3,它也和上述各管一起以“9”为中心轴线,并与燃气管4间隔开,以在它和燃气管4之间形成一富氧气气道30。在该管的出口端上装有一具有一向里斜向突出的凸缘100的环状收缩环1,从而使富氧气管3出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包快速烘烤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入口204和一出口205的喷咀20,一与喷咀中心线9共轴线且与喷咀入口204连通相连的空心燃油管8,一与喷咀20和燃油管8共中心轴线并间隔开地套在喷咀20和燃油管8外的空心压缩空气管60,以在喷咀20、燃油管8与压缩空气管60之间形成一压缩空气气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中心线9共轴线并间隔开地套装在所述压缩空气管60外的空心燃气管4,以在所述压缩空气管60与所述燃气管4之间形成一燃气气道40,所述压缩空气气道10和燃气气道40的出口端面均与所述喷咀出口205的端面基本齐平,所述压缩空气气道10的靠所述喷咀20的那一段则呈围绕所述中心线9的螺旋状气道;所述喷咀20有一据其中心并与其入口204连通的混合室203和至少三个沿所述喷咀20径向均布的、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气道10和所述混合室203的、向所述中心线9倾斜的通孔202,所述混合室203是一由一大直径的中间部分、一靠所述喷咀入口204一侧的从所述喷咀入口204向中间部分的扩张部分和一靠所述喷咀出口205一侧的从中间部分向所述喷咀出口205的收缩部分组成的腰鼓形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月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中冶金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