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22651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分别活动连接在钢包盖上,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分别设置在钢包盖底吹孔的两侧;第二门栓单元上设置有与第一门栓单元相配合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可防止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受到钢包盖底吹孔内高温的烘烤,延长了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
,特别涉及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钢包作为炼钢工序与连铸工序之间的盛钢容器,直接影响着出钢和盛钢过程中的钢水温度的变化,给钢包加盖是补偿钢水温度的重要举措。通过除转炉出钢、LF炉、CAS炉和RH炉精炼过程外钢包全程带盖运转,大大减少钢水表面和空包耐材的辐射散热及对流散热,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降耗。钢包加盖全部投入使用后,由于钢包盖底吹孔附近温度达到1200度以上,传统的底吹砖吹扫支撑横梁在钢包周转过程中,始终受到高温的烘烤,损坏现象严重,造成钢包盖底吹砖吹扫支撑横梁寿命较低。为了保证了底吹砖的正常的吹扫,需要将钢包盖下线进行处理,影响钢包盖及钢包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防止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受到高温烘烤,延长了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及所述第二门栓单元分别活动连接在钢包盖上,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及所述第二门栓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包盖底吹孔的两侧;所述第二门栓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可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和与所述卡槽分离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轴套、纵梁及横梁;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套内,所述第一固定轴套与所述钢包盖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槽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栓单元还包括:第一挡圈及第二挡圈;所述第一挡圈及所述第二挡圈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栓单元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二挡圈之间的所述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钢包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套固定在所述第一垫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门栓单元包括:移动框架及第二固定轴套;所述移动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二固定轴套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上,所述第二固定轴套与所述钢包盖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架为方形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轴套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轴套平行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与所述钢包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套与所述第二垫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及所述纵梁为圆柱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分别设置在钢包盖底吹孔的两侧,需要对钢包底吹砖吹扫时,将第一门栓单元旋转后与第二门栓单元卡接,可对吹扫枪进行支撑;不需要对钢包底吹砖吹扫时,将第一门栓单元与第二门栓单元分离,使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不暴露在钢包盖底吹孔外,可防止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受到钢包盖底吹孔内高温的烘烤,延长了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本技术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第一门栓单元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可对吹扫枪进行限位,保证了吹扫效果。进一步,本技术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横梁上设置有套管,套管对横梁具有防护作用,延长了横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钢包底吹支撑装置中第一门栓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钢包底吹支撑装置中第二门栓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防止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受到高温烘烤,延长了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使用寿命。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门栓单元1、第二门栓单元2、第一垫板及第二垫板。第一门栓单元1及第二门栓单元2分别活动连接在钢包盖3上,具体的,第一门栓单元1与第一垫板活动连接,第一垫板与钢包盖3固定连接;第二门栓单元2与第二垫板活动连接,第二垫板与钢包盖3固定连接。第一门栓单元1及第二门栓单元2分别设置在钢包盖底吹孔4的两侧。第二门栓单元2上设置有与第一门栓单元1相配合的卡槽,第一门栓单元1可在卡设于卡槽内和与卡槽分离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门栓单元1包括:第一固定轴套11、纵梁12、横梁13、第一挡圈14、第二挡圈15及套管16。纵梁12设置在第一固定轴套11内,第一固定轴套11通过第一垫板与钢包盖3固定连接。横梁13的一端与纵梁12固定连接,横梁13的另一端与卡槽相配合。第一挡圈14及第二挡圈15固定在横梁13上。套管16设置在第一挡圈14与第二挡圈15之间的横梁13上。横梁13及纵梁12为圆柱形状。第二门栓单元2包括:移动框架21及第二固定轴套22。移动框架2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第二固定轴套22设置在移动框架21上,第二固定轴套22通过第二垫板与钢包盖3固定连接。其中,移动框架21为方形形状,第二固定轴套22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轴套22平行设置在移动框架21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参见图1-图3,第一垫板为长方形形状,第一垫板的长、宽、高分别为265mm、100mm、16mm,材质为Q235-A。第二垫板为长方形形状,第二垫板的长、宽、高分别为265mm、120mm、16mm,材质为Q235-A。第一门栓单元1的横梁13及纵梁12采用圆钢制成,横梁13的直径为50mm、长为425mm;纵梁12的直径为50mm、长为200mm。第一固定轴套11由对称分布的两个钢管组成,其中钢管的内径微50mm、外径为62mm、长度为75mm。第一挡圈14及第二挡圈15为对称分布的两个钢管,其中钢管的内径为50mm、外径为102mm、长度为10mm。第一挡圈14距离横梁13的外端315mm,第二挡圈15距离横梁13的外端85mm。套管16内径为52mm、外径为62mm,长度为200mm。移动框架21采用长方形的圆钢制作,该圆钢的直径为20mm,移动框架21的长为200mm、宽为120mm。第二固定轴套22由对称分布的两个钢管组成,该钢管的内径为22mm、外径为32mm、长度为60mm。本实施例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参见图1-图3,进行钢包底吹砖吹扫时将第一门栓单元1从钢包盖底吹孔4左侧通过钢包盖底吹孔4旋转至钢包盖底吹孔4右侧。将第二门栓单元2从右侧推至左侧,通过卡槽将第一门栓单元1卡住。将吹扫枪沿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套管16上部伸入钢包盖底吹孔4内进行底吹砖的吹扫,钢包底吹砖吹扫完毕后将吹扫枪沿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的套管16上部拉出,将第一门栓单元1从左侧推至右侧,使第一门栓单元1和第二门栓单元2分离,将第一门栓单元1从钢包盖底吹孔4右侧通过钢包盖底吹孔4旋转至钢包盖底吹孔4左侧,完成钢包底吹砖的吹扫。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分别设置在钢包盖底吹孔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包底吹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及所述第二门栓单元分别活动连接在钢包盖上,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的底吹孔的两侧;所述第二门栓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可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和与所述卡槽分离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门栓单元及第二门栓单元;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及所述第二门栓单元分别活动连接在钢包盖上,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钢包盖上的底吹孔的两侧;所述第二门栓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可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和与所述卡槽分离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包括:第一固定轴套、纵梁及横梁;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轴套内,所述第一固定轴套与所述钢包盖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槽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还包括:第一挡圈及第二挡圈;所述第一挡圈及所述第二挡圈固定在所述横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包底吹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栓单元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二挡圈之间的所述横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仲王崇张启东王宝中卢家凯李勇高洪斌王腾飞黄财德安超单伟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