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精冲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机,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精冲机,属于精冲机床
技术介绍
液压机是利用液压传动技术进行压力加工的设备,除了具有压力和速度可在广泛的范围内无级调整外,还可在任意位置输出全部功率或保持所需压力,因而和机械压力机相比,更适合应用于板料弯曲、翻边、精冲、金属零件的冷挤压以及零件的精密压装等。精冲是在普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精密冲裁,如今已发展成为精密冲裁和板材成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制造精密、复杂冲压件的高效而经济的加工技术,是当今冲压工艺中的尖端成形技术。由于精冲工艺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可精化零件结构从而减轻零件重量等许多优点,因而精冲工艺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精冲机需要有三种力:冲裁力、压边力、反压力作用于模具上,冲裁开始前通过压边力使压圈压上材料并压紧在凹模上,从而使压圈的内圈面产生横向侧压力,以阻止材料在剪切区内撕裂和在剪切区外金属的横向流动。同时反压力又在剪切线内由顶件器将材料压紧在凸模上,并在压紧状态下,在冲裁力进行冲裁,其中压边力和反压力在冲裁全过程都需有效压紧,且压边力和反压力可根据具体零件精冲工艺的需要而无级单独可调。冲裁速度也要求可实现无级可调,薄料和冲裁难度低的零件可选取较高的冲裁速度,随着零件厚度、强度和冲裁难度的增加,应相应选取较低的冲裁速度。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精冲设备还是以机械压力机为主。机械压力机在材料未有效压紧状态下进行冲裁,零件的平面度较差,冲裁面的光洁度也不平整,冲裁的速度恒定不可调,导致生产的精冲零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精冲机,主缸(6)的驱动端与滑块(4)的上部中心相铰接,底座(11)上设有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滑块(4)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凸模(7),凸模(7)的外周嵌套有可以向下浮动的压圈(8),压圈(8)顶部通过压圈驱动杆(8a)连接在上液压垫(8b)上,上液压垫(8b)的中心与压边缸(8c)的柱塞杆下端固定连接,压边缸(8c)固定在滑块(4)中;工作台(5)上固定有与压圈(8)相适配的凹模(10),凹模(10)的中心嵌套有可以向下浮动且与凸模(7)相适配的顶件器(9),顶件器(9)下端通过顶件器驱动杆(9a)连接在下液压垫(9b)上,下液压垫(9b)的中心与反压缸(9c)的柱塞杆顶部固定连接,反压缸(9c)固定在工作台(5)的底部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精冲机,主缸(6)的驱动端与滑块(4)的上部中心相铰接,底座(11)上设有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滑块(4)的底部中心固定有凸模(7),凸模(7)的外周嵌套有可以向下浮动的压圈(8),压圈(8)顶部通过压圈驱动杆(8a)连接在上液压垫(8b)上,上液压垫(8b)的中心与压边缸(8c)的柱塞杆下端固定连接,压边缸(8c)固定在滑块(4)中;工作台(5)上固定有与压圈(8)相适配的凹模(10),凹模(10)的中心嵌套有可以向下浮动且与凸模(7)相适配的顶件器(9),顶件器(9)下端通过顶件器驱动杆(9a)连接在下液压垫(9b)上,下液压垫(9b)的中心与反压缸(9c)的柱塞杆顶部固定连接,反压缸(9c)固定在工作台(5)的底部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精冲机,其特征在于:凸模(7)中安装有上氮气缸,上氮气缸顶杆(7a)从凸模(7)的中心孔中向下伸出;顶件器(9)中安装有下氮气缸,下氮气缸顶杆(9d)从顶件器(9)的中心孔中向上伸出,上氮气缸顶杆(7a)与下氮气缸顶杆(9d)共轴线且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精冲机,其特征在于:主缸(6)的柱塞下端从主缸缸体的底部伸出,主缸缸体的上部侧壁设有与主缸上腔相通的主缸上腔油口(6a),主缸缸体的下部侧壁设有与主缸下腔相通的主缸下腔油口(6b),主缸柱塞的顶部设有子缸腔体,子缸腔体中插接有子缸活塞杆,沿子缸活塞杆的轴线设有贯通的子缸油孔,子缸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在主缸缸体的顶部且设有与子缸油孔相通的子缸油口(6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精冲机,其特征在于:主缸(6)受控于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由伺服电机一(M1)共同驱动的伺服泵一(B1)和伺服泵二(B2),伺服泵二(B2)的出口通过第一单向阀(D1)与主泵出口管路(G4)相连,伺服泵一(B1)的出口通过第二单向阀(D2)与主泵出口管路(G4)相连,主泵出口管路(G4)与插装阀二(C2)及插装阀三(C3)的入口相连,插装阀二(C2)的出口通过子缸油路(G3)与子缸油口(6c)相连;插装阀二(C2)的出口还与插装阀一(C1)的入口相连,插装阀一(C1)的出口通过主缸上腔油路(G1)与主缸上腔油口(6a)相连;主缸上腔油口(6a)还通过充液阀(CF)与上油箱相连,插装阀三(C3)的出口与下油箱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精冲机,其特征在于:插装阀一(C1)的液控口与第一梭阀(S1)的中间口相连,第一梭阀(S1)的左端口与主缸上腔油路(G1)相连,第一梭阀(S1)的右端口与电磁换向阀六(YV6)的A口相连,电磁换向阀六(YV6)的P口与插装阀一(C1)的入口相连,电磁换向阀六(YV6)的T口接油箱;插装阀二(C2)的液控口与第二梭阀(S2)的中间口相连,第二梭阀(S2)的右端口与插装阀二(C2)的出口相连,第二梭阀(S2)的左端口与电磁换向阀五(YV5)的A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五(YV5)的P口与主泵出口管路(G4)相连,电磁换向阀五(YV5)的T口接油箱;插装阀三(C3)的液控口与电磁换向阀一(YV1/YV2)的P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一的A口通过调压阀一(F1)与油箱相连,电磁换向阀一的B口通过调压阀二(F2)与油箱相连,电磁换向阀一的T口接油箱;充液阀(CF)的液控口与电磁换向阀八(YV8)的B口相连,电磁换向阀八(YV8)的P口与主泵出口管路(G4)相连,电磁换向阀八(YV8)的T口接油箱;电磁换向阀一是中位机能为H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五(YV5)、电磁换向阀六(YV6)及电磁换向阀八(YV8)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雅杰,乔礼惠,嵇宽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