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96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属于发动机风扇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圆盘、塑料圈和若干扇叶部件,所述塑料圈紧密包裹至金属圆盘的外圆周壁边缘处,若干所述扇叶部件与塑料圈一体成型且围绕着塑料圈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叶部件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塑料圈的外侧壁上,所有所述扇叶部件的倾斜方向均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扇叶本体根部嵌入注塑包裹形成的塑料圈中,每个扇叶本体邻近塑料圈处分布副翼式结构,支撑固定叶片相对于塑料圈变化的扭角,并与前一嵌入塑料圈中的扇叶本体根部顺序循环相连接,提高了扇叶本体强度,中心部位形成散热进风流道,并且该结构增强扇叶本体扭角稳定性,避免风扇端面跳动量产生,加强进风流道风压。

An aileron engin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风扇
,特别涉及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
技术介绍
发动机需要加防入冻液经过发动机和水箱循环,在发动机水箱后端端安装风扇通过吸风或排风,对水箱的进行散热冷达到发动机降温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风扇在其中心部位有一个圈形轮毂联接支撑叶片根部并和传动系统联接,由于扇叶通常与中心线扭转形成扭角,所以轮毂有一定宽度阻碍风扇旋转时的中心进风散热。也有不用轮毂联接叶片,通过注塑包裹金属圆片形成塑料圈,所述塑料圈的周长不均匀地分布7-10张叶片。该结构叶片相对与塑料圈变化的扭角没有结构支持,导致叶片扭角在风扇旋转时不稳定,中心部位进风分散风压不均匀,风扇端面跳动对风扇的动平衡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克服公知技术缺点,高强度、旋转时扇叶扭角稳定、减小风扇端面跳动、中心部位散热良好的发动机风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包括金属圆盘、塑料圈和若干扇叶部件,所述塑料圈紧密包裹至金属圆盘的外圆周壁边缘处,若干所述扇叶部件与塑料圈一体成型且围绕着塑料圈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叶部件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塑料圈的外侧壁上,所有所述扇叶部件的倾斜方向均相同。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扇叶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扇叶本体和副翼,所述扇叶本体呈薄片状且其根部与塑料圈的端部且固定角度连接,所述副翼呈弯曲状,所述副翼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叶本体和塑料圈连接成型,所述副翼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扇叶本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向塑料圈的端部延伸连接并最终与另一个扇叶本体的根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本体靠近副翼的一侧向内弯曲状呈弧状结构,所述扇叶本体的两侧均呈弧形结构,所述扇叶本体的侧壁尺寸沿着塑料圈的半径方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所有所述扇叶本体的首端均呈圆弧过渡状。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本体的厚度沿着塑料圈的半径方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扇叶本体根部嵌入注塑包裹形成的塑料圈中,每个扇叶本体邻近塑料圈处分布副翼式结构,支撑固定扇叶本体相对于塑料圈变化的扭角,并与前一嵌入塑料圈中的扇叶本体根部顺序循环相连接,提高了扇叶本体强度,中心部位形成散热进风流道,并且该结构增强扇叶本体扭角稳定性,避免风扇端面跳动量产生,加强进风流道风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沿C-C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金属圆盘1,塑料圈2,扇叶部件3,扇叶本体4,副翼5,第一部分6,第二部分7,第三部分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包括金属圆盘1、塑料圈2和若干扇叶部件3,所述塑料圈2紧密包裹至金属圆盘1的外圆周壁边缘处,若干所述扇叶部件3与塑料圈2一体成型且围绕着塑料圈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叶部件3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塑料圈2的外侧壁上,所有所述扇叶部件3的倾斜方向均相同,本申请中的金属圆盘1上设有能够与发动机传动轴或与其他驱动机构连接的安装孔以及多个锁定孔,金属圆盘1上安装孔的尺寸为固定不变的,发动机传动轴的尺寸大小根据安装孔的大小选配,所有的扇叶部件3均为塑性材质制成,能够减轻整个风扇的质量,减少在转动过程中能力的损耗。每个所述扇叶部件3包括一体成型的扇叶本体4和副翼5,所述扇叶本体4呈薄片状且其根部与塑料圈2的端部且固定角度连接,所述副翼5呈弯曲状,所述副翼5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叶本体4和塑料圈2连接成型,所述副翼5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扇叶本体4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向塑料圈2的端部延伸连接并最终与另一个扇叶本体4的根部连接,扇叶本体4邻近塑料圈2处分布副翼5式结构,支撑固定扇叶本体4相对于塑料圈2变化的扭角,并与前一嵌入塑料圈2中的扇叶本体4根部顺序循环相连接,提高了扇叶强度,中心部位形成散热进风流道,并且该结构增强扇叶本体4扭角稳定性。所述扇叶本体4靠近副翼5的一侧向内弯曲状呈弧状结构,所述扇叶本体4的两侧均呈弧形结构,所述扇叶本体4的侧壁尺寸沿着塑料圈2的半径方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所有所述扇叶本体4的首端均呈圆弧过渡状,整个扇叶本体4呈弧状形结构,在转动过程中有利于整个风扇的快速转动,相比于直线结构能够减少转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所述扇叶本体4的厚度沿着塑料圈2的半径方向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扇叶本体4的厚度沿着塑料圈2的半径方向由内至外分为第一部分6、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8,第二部分7的厚度略大于第一部分6的厚度,第三部分8的厚度略大于第二部分7的厚度,第一部分6、第二部分7以及第三部分8的尺寸厚度均为中间部位大于两侧部分,第一部分6的厚度由左向右分别为3.59、5.05、4.38;第二部分7的厚度由左向右分别为3.86、5.12、3.7;第三部分8的厚度由左向右分别为5.01、6.38、5.45,上述所有尺寸的单位均为毫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圆盘(1)、塑料圈(2)和若干扇叶部件(3),所述塑料圈(2)紧密包裹至金属圆盘(1)的外圆周壁边缘处,若干所述扇叶部件(3)与塑料圈(2)一体成型且围绕着塑料圈(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叶部件(3)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塑料圈(2)的外侧壁上,所有所述扇叶部件(3)的倾斜方向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圆盘(1)、塑料圈(2)和若干扇叶部件(3),所述塑料圈(2)紧密包裹至金属圆盘(1)的外圆周壁边缘处,若干所述扇叶部件(3)与塑料圈(2)一体成型且围绕着塑料圈(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叶部件(3)均呈倾斜状态设置在塑料圈(2)的外侧壁上,所有所述扇叶部件(3)的倾斜方向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翼式发动机风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叶部件(3)包括一体成型的扇叶本体(4)和副翼(5),所述扇叶本体(4)呈薄片状且其根部与塑料圈(2)的端部且固定角度连接,所述副翼(5)呈弯曲状,所述副翼(5)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万才杜代钊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工塑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