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13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稳压腔,所述稳压腔上连接有进气总管和若干进气支管,所述进气主管连接有节气门安装法兰,所述进气支管底部连接有进气歧管安装板,所述进气主管上还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所述若干进气支管和稳压腔之间连接有加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自节气门来的新鲜空气、曲轴箱废气及燃油蒸汽充分混合,并通过加固装置提升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进气歧管指的是节气门之后到汽缸盖进气管之前的进气管路,负责将空气、燃油混合气或洁净空气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发动机的各个汽缸中。除此之外,碳罐吸收的燃油蒸汽和曲轴箱中的废气也会通过各自的管道和阀门接入进气歧管,在进气歧管内混合后从进气支管进入汽缸内。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碳罐的燃油蒸汽管和曲轴箱的废气管直接接入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中,或者接入一个额外设置的副腔中进行混合,而稳压腔和额外的副腔容积空间小,曲轴箱废气、燃油蒸汽和自节气门来的新鲜空气未能进行均匀地混合就被带入汽缸中,导致发动机的性能、排放和NVH性能比较差。此外,现在发动机一般采用轻量化设计思路,与铝合金材料相比,由于塑料等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可一次成型加工成本低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强度上略有不足。歧管安装在发动机上,要承受汽车发动机振动负荷、节气门和传感器惯性力负荷、进气压力脉动负荷等,还要保证在发动机发生异常回火时不被高压脉动压力爆破,塑料进气歧管会出现因结构强度不足导致的开裂问题。因此,设计一种能混匀混合进气歧管中的各种气体,并且具有足够强度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不能均匀混合进气歧管中的各种气体,并且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所述稳压腔上连接有进气主管和若干进气支管,所述进气主管连接有节气门安装法兰,所述进气支管底部连接有进气歧管安装板,所述进气主管上还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所述若干进气支管和稳压腔之间连接有加固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进气歧管通过节气门安装法兰与节气门连接,节气门将新鲜空气通过进气主管输送到进气歧管内,进气主管直径较大,新鲜空气占有进入进气歧管的气体的主体部分。进气主管上还连接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曲轴箱废气和碳罐燃油蒸汽在进气主管内就和新鲜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再进入稳压腔,经过各个进气支管进入发动机的汽缸内。同时,加固装置加强了稳压腔和各个进气支管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主管顶部,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一侧内壁和进气主管内壁相切,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的轴向中心线和进气主管的轴向中心线的夹角α大于30度,且小于90度;所述碳罐电磁阀接头和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呈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进气主管在轴向上投影圆的圆心。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的内径相等,且与所述进气主管的内径之间的比值区间为1:5~1:8。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曲轴箱废气或者碳罐燃油蒸汽通过各自的接头进入进气主管内,沿接头的切线方向在进气主管内旋转前进,形成旋转气流均匀散布在进气主管靠近内壁的一侧,并带动附近的新鲜空气进行旋转、混合;同时,上述两种气体进入直径较大的进气主管后,压力快速释放,被大量新鲜空气带动、携裹着前进,最终在稳压腔内撞散,完成各种气体的混合。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固装置包括前后两条弧形加强筋和若干次级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两侧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进气支管之间,所述弧形加强筋顶部连接在稳压腔的外壁上,所述弧形加强筋底部连接在进气歧管安装板上;所述前后两条弧形加强筋和稳压腔、进气支管及进气歧管安装板围成的空腔之间连接有若干网状交叉的次级加强筋。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弧形加强筋为网状交叉的次级加强筋提供固定和支撑,形成一个个稳定性强的三角空心结构,提升整体的结构稳定程度。加固装置和进气歧管固定连接在一起,有效分摊进气歧管各部件受到的外力。此外,空心结构所耗费的成本也比较低。优选地,所述前后两条弧形加强筋之间的距离越靠近稳压腔则越大;所述弧形加强筋和次级加强筋的厚度为2-5mm。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弧形加强筋越靠近稳压腔的部分距离越大,扩大了与稳压腔的连接范围,能提供更大的覆盖面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加强筋的厚度不应太厚,太薄则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能。优选地,所述进气主管和稳压腔之间设置有数根加强筋;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与进气主管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进气主管和稳压腔之间、各个接头和进气主管之间设置的加强筋是加固装置的补充,进一步提升进气歧管各部分之间的整体性。优选地,所述进气支管至少为2个。优选地,所述节气门安装法兰和进气歧管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设置安装孔方便和其他部件之间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进气主管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进气主管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加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稳压腔,2-进气主管,21-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2-碳罐电磁阀接头,3-进气支管,4-节气门安装法兰,5-进气歧管安装板,6-加固装置,61-弧形加强筋,62-次级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实施例,包括稳压腔1,所述稳压腔1上连接有进气主管2和若干进气支管3,所述进气主管2连接有节气门安装法兰4,所述进气支管3底部连接有进气歧管安装板5,所述进气主管2上还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和碳罐电磁阀接头22;所述若干进气支管3和稳压腔1之间连接有加固装置6。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汽缸会不断吸气,主要是通过节气门进入的外界新鲜空气,还有从曲轴箱通风系统排出的废气以及碳罐中储存的燃油蒸汽。所述进气主管通过节气门安装法兰连接有节气门,新鲜空气从此进入;此外,进气主管上还也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和碳罐电磁阀接头,曲轴箱废气从曲轴箱通风管接头进入,燃油蒸汽从碳罐电磁阀接头导入到进风主管内。三者在进风主管和稳压腔中均匀混合后,经各个进气支管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加固装置将稳压腔和相邻的两个进气支管连接在一起,提升了结构的强度,分摊进气歧管受到的震动和外力。所述进气歧管的所有部件均可选择聚酰胺-6材料进行一体成型。所述稳压腔能够稳定内部气流的压力,内壁表面要求尽量圆滑,有利于气体流动性以及结构的强度。所述进气歧管安装板将各个进气支管的底部连接在一起,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此安装板可以将进气歧管连接在气缸上。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设置在所述进气主管2顶部,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一侧内壁和进气主管2内壁的圆形横截面相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腔(1),所述稳压腔(1)上连接有进气主管(2)和若干进气支管(3),所述进气主管(2)连接有节气门安装法兰(4),所述进气支管(3)底部连接有进气歧管安装板(5),所述进气主管(2)上还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和碳罐电磁阀接头(22);所述若干进气支管(3)和稳压腔(1)之间连接有加固装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腔(1),所述稳压腔(1)上连接有进气主管(2)和若干进气支管(3),所述进气主管(2)连接有节气门安装法兰(4),所述进气支管(3)底部连接有进气歧管安装板(5),所述进气主管(2)上还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和碳罐电磁阀接头(22);所述若干进气支管(3)和稳压腔(1)之间连接有加固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设置在所述进气主管(2)顶部,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一侧内壁和进气主管(2)内壁相切,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的轴向中心线和进气主管(2)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大于30度,且小于90度;所述碳罐电磁阀接头(22)和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呈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进气主管(2)在轴向上投影圆的圆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通风管接头(21)和碳罐电磁阀接头(22)的内径相等,且与所述进气主管(2)的内径之间的比值区间为1:5~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万才杜代钊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工塑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